上海青年学者发现昆虫新物种“海南缺翅虫”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0-28 15:49:06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上海10月28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师范大学28日在沪披露,该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昆虫学研究室青年教师殷子为博士等在国际动物分类学著名期刊《Zootaxa》发表论文,报道了继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发现的第三种缺翅目昆虫物种——“海南缺翅虫”。
该篇题为“New and little known species of Zorotypus Silvestri(Zoraptera:Zorotypidae)from China”的论文,提出该新种的发现为探讨缺翅虫的演化历史和分布规律提供了新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缺翅虫是一类稀有的原始昆虫,属于孑遗类群,被称为昆虫纲中的“活化石”。缺翅虫直到20世纪才被发现报道,迄今全球仅记载1属39种,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1974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黄复生研究员在西藏察隅地区科考中发现了中国的第一种缺翅虫,定名为“中华缺翅虫”。1976年,黄复生研究员又在西藏墨脱发现了中国的第二种缺翅虫——“墨脱缺翅虫”。
缺翅虫在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发现,催生了一些著名生物地理理论的诞生或发展,诸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冰期古生物种的避难所”乃至大陆漂移理论等。已知的这两种缺翅虫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殷子为介绍说,今年1月,他和实验室其他7名成员选择到海南进行实地考察隐翅虫,在海南雨林中无意看到一段朽木,惊奇地发现其应属缺翅虫目,经过处理将标本带回上海,经过实验室解剖,比对后确认为缺翅目新物种。
上海师范大学昆虫学研究室在李利珍教授的带领下,长期从事昆虫分类学研究。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从全国各地采集了20余万号昆虫标本,发现并报道了昆虫新物种540余种。(完)
新闻推荐
- 游戏、网文、影视剧……中国故事“出海”又出彩2025-02-17
- 突破、创新、布局,新年新干劲!人工智能加速在各行业“落地生花”2025-02-17
- “想带更多同学来见识大陆的精彩”2025-02-17
- 香港故事丨大紫荆勋章获得者李焯芬:做中华文化的“老义工”2025-02-17
- 外交部:中国消费市场正实现从“量”到“质”的变革2025-02-13
- 元宵节,解放军用闽南语喊话台舰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