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诺奖名单中的记者:海明威、马尔克斯、莫言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0-10 17:07:00 | 来源: 深圳晚报 |
当更多的人开始用重新发现的眼光,去审视这张由112位作家组成的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时,竟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记者“潜伏”这张“世界年度文学家”的名单里。
他们是海明威、马尔克斯、怀特、略萨、伊姆雷、帕斯、蒲宁……而中国作家莫言的口头禅之一就是“我们报社”,他曾是《检察日报》的记者。
这只是一个偶然吗?有人说,记者与作家只有一墙之隔,真的是这样吗?
不想当作家的码字工不是好记者?
抛开诺奖不说,记者出身的作家人数其实一直以来都不在少数。一边自嘲“码字工”的现实,一边又暗自激动地怀揣着“写作梦”,这也许是大多数东、西方记者的共同心态。
海明威可能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记者出身的诺奖得主了。他的《老人与海》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也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
从初中开始,海明威就为两个文学报社写文章;升到高中后,他成为学报的编辑。18岁时,他在美国著名的《堪城星报》当了记者,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写小说”也从那时起开始成为他毕生的梦想。
而记者生涯也对海明威未来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他在《堪城星报》仅仅工作了6个月,但这段经历却奠定了他日后的写作风格。在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中,瑞典文学院特别提到他的编辑记者生涯对他日后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的影响:“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锻炼出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
记者与作家之间,只有一墙之隔?
在先后入围2011年布克奖、2012伦敦图书奖的英国驻俄记者、作家A.D.米勒的话看来,记者和作家只是殊途同归的两个身份,“记者用事实来构造故事,作家用想象创造场景,然而这两个职业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真理”。
他认为,作家和记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作家在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记者则在还原一种现实,但是他们都共同地想表达真实和真理。对于记者而言,真理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而作家则研究关于人类、决策、道德、心理、爱情、野心和恐惧的其他真理。”
尽管只隔着一道墙,但毕竟还是有一道墙存在着,比如身为事实的记录者,记者们的写作与作家相比,往往个人的存在感比较微弱;而政治和社会因素,也更容易将他们的注意力带离纯文学本身。
成功跨越这道墙并非易事。本届诺奖得主阿列克西耶维奇就曾因为自己的作品有着太多记者写作的烙印而苦恼。她的第一本书《那时我正要离开村庄》,先是因为尖锐批评政府而被禁止出版,但这本书后来始终未能出版的原因却在她自己——因为她觉得这本书“太像记者写的”,而不想再出版这本书了,而在最终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形式之前,她曾经尝试过各种文学体裁。
深圳晚报记者 陈黎
新闻推荐
- “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2024-11-29
-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启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陆续实施2024-11-29
- 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成为两岸交流的靓丽风景2024-11-29
- 泉州走进台湾 泉州特色文创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备受欢迎2024-11-29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厦门海沧区举办海印放火狮民俗文化节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