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难于动摇

香港中评社9月2日报道,马英九28日与记者茶叙时宣示,“两岸关系已制度化到一个程度,”“只要处置得宜,两岸关系还是会继续向前发展。”在马英九发表谈话的同一日,台湾“经济部次长”卓士昭正式宣布,两岸货品贸易协议谈判,将于9月10日在台湾登场。

 

同时,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深入台湾中南部访问。他用台语与当地乡亲共话发展,化解疑虑,所到之处,深受欢迎。

 

凡此种种,在两岸签署21项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趋势得以巩固和深化,这一和平发展大局势得到了两岸人民的高度拥护和支持,形成了两岸和平发展共识。这一和平发展局势和共识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民心的,这就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然而,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和外来的干扰因素时刻是有的,但两岸关系发展总体上是曲折向前、稳中有进。

 

当前,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深水区内一些阻力却增大了。一些合作协议之所以签订了却难以在台湾“立法院”通过,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政治互信脆弱阻碍了经济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这种政治互信的脆弱与目前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有些不协调,也就是说两岸政治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两岸经济文化的合作与发展,更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其所产生的负影响制约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服贸协议为何在台“立法院”呆了一年多却过不去,表面上民进党在杯葛阻挠协议有关条款对台湾不利,实则担心大陆经济把台湾经济“吃掉”,这是什么?这就是严重的政治歧视观念,政治上的高度不信任,更多的打政治“口水仗”。

 

在经济全球融合的今天,经济合作只能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根本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民进党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是在打它的政治算盘。一个披上政治色彩的两岸经济合作,肯定是阻力增大,困难重重。所以说,今后两岸关系发展最大的阻力将是政治瓶颈的制约,破解政治瓶颈制约是两岸关系处在深水区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后,影响台湾当局作决策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因素。美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美国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持目前的状态,这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不希望两岸关系向更深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政治上有大的突破,比如,两岸商签和平协议等,更不愿看到两岸关系走的太近、连的更紧。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接受台湾《商业周刊》专访时公开表示,“台湾要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取得平衡”。希拉里警告台湾,“若台湾依赖中国太深,这会让你们变得脆弱;台湾与中国相处时,要小心一点,精明一点”。希拉里所言除了挑拨离间两岸关系外,另一方面也显现出美国在向台湾当局施压,防止两岸走的太近。

 

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跟着希拉里的论调起舞,她主张平衡且多元的经济战略,认为“中国因素”是“台湾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强调“中国(因素)挑战论”。蔡英文的论调更多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着想而非顾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其实,在全球化的当下,大陆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国投资者的眼球,与中国大陆合作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实现问题,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发展因素,这一点希拉里知道,蔡英文也知道,她们之所以有着“中国挑战论”这样骇人听闻的谬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目的考量罢了。

 

无论是来自台湾内部的因素,还是美国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会随着大陆经济进一步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而稳步向前推进,因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两岸民众心声,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基石。有了这个基石,两岸关系发展中遇到任何曲折和波浪都不足以对这个根基有任何动摇和有大的影响。我们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必将推动两岸关系乘风破波,奋勇前行,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又将助推“中国梦·两岸梦”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