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记者走进国殇墓园 追忆中国远征军悲壮历史

海峡飞虹(记者:李琳)日前,由国台办新闻局和中国记协台港澳部有关领导率领的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走进位于腾冲的国殇墓园,通过墓园导览人员的详细介绍和对抗战老兵的采访,近距离亲身感受了70年前那一段发生在滇西缅北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

 

国殇墓园内,苍松翠柏,清幽肃穆。70余年前,10万中国远征军为对抗日本侵略者、保卫滇缅公路这一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向缅甸进发。在3年零3个月的战斗中,中国共投入兵力40万人,伤亡约20万,最终取得胜利,无数英魂长眠在中缅印边境的莽莽群山之中。

 

2011年9月,19罐入缅作战为国捐躯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的骨灰被迎回,安葬在国殇墓园中;今年6月,又有24罐中国远征军将士骨灰归葬该墓园。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毅告诉记者,每年两岸同胞都会在国殇墓园举行远征军公祭活动,他计划发动各方力量,希望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能在缅甸曼德勒、腊戌、八莫、密支那、南坎、芒友、西保等远征军主要战场修建纪念碑和佛塔,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烈。

 

在忠烈祠内,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画像面前,两岸联合采访团团长马晓光和副团长杨青向抗日英烈敬献了花篮与挽联,并与在场记者一起进行了默哀仪式。

 

参访结束后,在墓园有关领导的安排下,两岸记者有幸见到了三位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卢彩文、张体留和李会映。89岁的老兵卢彩文在接受两岸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天坐在这里接受采访非常高兴,这说明国家、社会和广大新闻媒体没有忘记他们,感谢两岸记者能把当年那段历史真实地传播给大众,让后人了解到中国人英勇不屈的抗战事迹。采访最后,他更是以铿锵的语气,一字一顿的表示,“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就无法保障和平。”

 

结束了国殇墓的采访,记者来到位于墓园旁的滇西抗战纪念馆。这座开放于去年8月15日的纪念馆中陈列着近两万件抗战文物,有日本战刀、生化武器等侵华日军的遗物,也有中国远征军的枪械和死难者的头骨,还有美军的“威利斯”吉普车等,向后人讲述那段悲壮的历史。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段生馗的本职工作是银行职员,他却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滇西的偏僻乡村、缅甸各地收集抗战文物,目前藏品有逾十万件。“我曾找到一个松山战场上的头盔,上面竟然有11个弹孔,拿着这个头盔我无法克制地哭了”,段生馗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头盔,也在馆内展出,供后人缅怀。段生馗在采访中表示,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两岸将合办一些纪念活动,具体活动还在策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