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雷雨》的N种面孔 10位戏剧人谈“经典”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8-01 15:18:46 | 来源: 新京报 |
曹禺著《雷雨》初版序手稿。
1954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功上演了《雷雨》。
2004年,制作人叶惠贤运作了一个“明星版”《雷雨》。
适逢《雷雨》80周年,今年林兆华和马福力这两位中国和瑞典的重量级导演也拿出了他们版本的《雷雨》。
弹指一挥间,《雷雨》这部中国话剧经典已经问世了80年。80年间,《雷雨》也在舞台上经历了每个时期的不同诠释。而如今,除了北京人艺1954年沿袭至今的“权威版”《雷雨》,我们时常能看到的却实在寥寥无几。
戏剧终究是现场的艺术,戏剧的使命也是不断与当代人建立联系,促发新的思考。只有一种所谓的权威解读,无疑难以满足更年轻观众的需求,上周人艺版《雷雨》遭遇青年学子哄笑的新闻事件可见一斑。自1934年横空出世起,我们的舞台上还曾出现过什么样的《雷雨》,什么样独到的解读,新京报带领读者一起回顾一下。
前世
《雷雨》1934年7月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1935年4月留日中国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公演《雷雨》。同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演出了吕仰平执导的《雷雨》,曹禺本人也曾现场指导了排练。刘西渭在《大公报》撰文称赞《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1935年10月,中国旅行剧团在天津新新剧院公演《雷雨》是国内职业剧团首演该剧。但中旅版受到当时左翼思潮的影响,以暴露大家庭罪恶、反封建与个性解放为主题,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1949年后,《雷雨》被列为“五四以来优秀剧目”,在发展人民戏剧事业的指示下,北京、上海、辽宁、湖南等地的专业剧团都开始排演《雷雨》,其中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版《雷雨》为代表。北京人艺践行现实主义精神,在创作上精益求精,但也始终没能跳出“社会问题剧”的框架来演绎《雷雨》。随着“左倾”思潮的加剧,1959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吴仞之导演了一版《雷雨》,从阶级革命论出发,突出“封建压迫与劳资矛盾这两条线”,周朴园被处理成凶恶的买办资本家,繁漪和周萍被定性为“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和“十足的资本家阔少”。鲁家四人则以受迫害者的形象出现,鲁侍萍的反抗性得到加强,鲁大海的阶级觉悟被拔高,甚至鲁贵市侩嘴脸也得到改善。上海人艺“阶级斗争”版《雷雨》一度也影响到北京人艺的演出。
(以上史料整理自陈希的《〈雷雨〉:未完成的演出》)
今生
人艺版
1954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功上演了《雷雨》(上图),郑榕、朱琳、于是之、吕恩、苏民、胡宗温等人演绎,此版也被奉为经典。北京人艺目前正在上演的第三版《雷雨》由杨立新、龚丽君、王斑等人主演。73岁的顾威导演在人艺老导演夏淳执导的第一版基础上,排出了这一版《雷雨》。顾威版把繁漪“扶正”,成为《雷雨》的第一主角,其他则都沿袭了1954年的首演版本。顾威认为,坚持现实主义的演法是北京人艺的传统,“观众可以通过这个《雷雨》看到某种标准,看到最接近曹禺原著的精神状态”。
没有鲁大海版
1993年,王晓鹰导演曾在当时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了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排戏前,王晓鹰当时在中戏的导师徐晓钟带他去北京医院见了曹禺。曹禺对王晓鹰说:“这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但是很有启发性,这能让《雷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它已经很旧很旧了”。
梅花版
2003年,为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徐晓钟导演了“梅花版”《雷雨》,由梅花奖得主共同演绎,每一幕都会换一组演员,观众可看到三个“周朴园”(王卫国、魏积全、宋国锋),三个“繁漪”(肖雄、高侠、夏军),三个“周萍”(濮存昕、康爱石、陈希光),三个“鲁侍萍”(张九妹、刘美华、王丽云),四个“四凤”(肖虹、杨春荣,另两位为特邀演员)。
明星版
2004年,制作人叶惠贤运作了一个“明星版”《雷雨》,一时风头无两。此版由陈薪伊执导,达式常、濮存昕、潘虹、蔡国庆、雷恪生等人主演。“明星版”结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赋予戏剧更人性化的色彩,突出命运主题。
诗意版
2007年,导演王延松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多位资深艺术家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带来了一个新版《雷雨》。该剧着重呈现了曹禺原作中的诗意。此版最大的改变是恢复了《雷雨》原剧中的序幕和尾声—序幕和尾声在绝大多数《雷雨》的演出中都是遭到删节的。而曹禺创作《雷雨》的本意却是“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为此,导演找来曹禺中学时代的诗作《不久长》作为歌词,谱曲后由歌队吟唱。学者、剧评人胡薇认为,此版较之其他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运用意象、象征以及对人物的心理空间的展现等手法来触摸人物的内心、开掘戏剧场面”。导演甚至做出了淡化情节的处理,比如戏剧性最强的第三幕在舞台呈现中减到了18分钟。
音乐戏剧版
2010年,易立明的《阅读〈雷雨〉》在“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上演。这是一部重新解读经典的音乐戏剧,提取了原剧中的重要台词和段落进行重组拼贴,使观众体验到阅读时的意识流动。台词与音乐共同构建起一种当代的审美和思想。戏剧家林荫宇认为,此版《雷雨》是真正有突破的。
边演边拍版
2012年,80后戏剧导演王翀将《雷雨》“升级”成《雷雨2.0》在木马剧场首演。《雷雨2.0》是以曹禺剧作《雷雨》为蓝本的后现代剧场作品,对经典文本进行了大胆解构。剧中的人物、人物关系以及所有台词都来自《雷雨》原剧,但故事背景被放置在上世纪90年代,剧情也拆解得面目全非。现场有四台摄像机与二十来位“演员”同时工作,如同一个忙乱的电影拍摄现场,所有影像都实时投影在幕布上。舞台电影的部分展现的是一部女性主义的艺术影片。
纪念活动版
适逢《雷雨》80周年,今年林兆华和马福力这两位中国和瑞典的重量级导演也拿出了他们版本的《雷雨》。林兆华强调,他的《雷雨2014》“不是戏”,而是一个纪念活动。甚至在节目单上,他的身份也从“导演”成了“活动策展人”。《雷雨2014》全剧长一个多小时,围绕主人公“周朴园”展开,情节保留了原作中的几个重场戏。舞台是极简的现代风格,并有室内乐团现场伴奏。
肢体版
与林兆华版同期“开擂”的是鼓楼西剧场版的《雷雨》。瑞典导演马福力运用大量肢体动作重新建构了《雷雨》,并以四凤的“纯真之眼”切入剧作。该版本尽管有着独特的立意,但也被一些剧评人批评改编太流于表面,没有吃透原剧。
大事记
1934年7月
《雷雨》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
1935年4月
由中华话剧同好会在日本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三场。杜宣、吴天任导演。同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大礼堂演出《雷雨》,是国内首演。之后,上海复旦剧社演出《雷雨》,欧阳予倩导演。同时,中国的第一个职业话剧团体“中国旅行剧团”先后在天津、上海、南京演出《雷雨》。
1936年
日本出版《雷雨》日文版。同年,姚辛农把《雷雨》译成英文,由《天下》月刊出版。
1938年
上海新华影业公司拍摄《雷雨》。
1944年
金光洲把《雷雨》译成朝鲜文,并在汉城连演70场。同年译成越南文,在越南公演。
1947年
台湾观众演出公司在台北演出《雷雨》。
1954年2月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公演《雷雨》,赵丹导演,演员有王丹凤、汪漪等。同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雷雨》,导演夏淳,演员有郑榕、朱琳、苏民、于是之、沈默、吕恩、胡宗温、董行佶等。
1956年
新加坡艺术剧场公演《雷雨》,导演林晨。
1957年
苏联共有9个剧院演出了《雷雨》,共计两千余场。
1959年11月
新加坡艺联剧团公演《雷雨》。
1981年
上海芭蕾舞团将《雷雨》改编成芭蕾舞剧上演。
1984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再次拍摄《雷雨》,孙道临导演,演员有孙道临、顾永菲等。
1988年2月
新加坡实践话剧团演出《雷雨》,夏淳赴新加坡为该团导演了此剧。
1999年10月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排《雷雨》。
话剧之外
歌剧
由上海歌剧院创作的歌剧《雷雨》2001年先以音乐会形式亮相,2006年被搬上歌剧舞台。作曲家莫凡同时是剧本改编,张国勇执棒,查明哲执导,高曼华出演“繁漪”。歌剧版以“繁漪”的情感为主线,展现剧中周、鲁两家六个主要人物性格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与情感纠葛。
音乐方面,歌剧《雷雨》借鉴西方歌剧元素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民族音乐特质的乐器,有着通俗化的趋向。作曲家为不同人物谱写了不同风格的咏叹调,无论是繁漪的“多么烦闷的夏日”、“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欺负”,还是周冲的“它在海面上飞翔”、“去沐浴海上阳光”,都体现了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此外,剧中黑衣人组成的歌队也添色不少,评论家童道明认为歌队将曹禺原剧的悲悯之情烘托出来。
沪剧
《雷雨》是沪剧传统的经典剧目,1938年由施家班改编成沪剧,以幕表制形式上演,主演有金耕泉、施春轩等。此后多家剧团也以幕表制上演沪剧《雷雨》。1954年,张承基、宗华先后将沪剧《雷雨》改成演出本。近年,由曹其敬执导、宗华改编版的沪剧《雷雨》也多次上演,沪剧版有着“最忠于原著的舞台版本”之称。
黄梅戏
黄梅戏是以塑造女性人物见长的戏曲种类,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黄梅戏版《雷雨》却将剧中男性角色周萍作为第一主角。该剧大量唱词都由话剧原剧改编,同时吸收借鉴了话剧的调度与电影的手法,舞美也做了本土化尝试,气派的周公馆改成了徽州的深宅大院。
京剧
2005年,陕西省京剧团将话剧《雷雨》搬上了京剧舞台。京剧版由雷志华编剧,谢平安、张文利联袂执导,赵冬红、马力克等人主演。京剧版比较忠于原剧,但也有观众指出演员的对白话剧味太浓,京剧味稍欠。舞美的铁栅栏给人监狱牢笼的感觉,下真雨效果独特逼真,而“四凤发誓”的唱段则配以雷电效果。
评弹
2009年,苏州市评弹团创作了评弹版《雷雨》,四幕话剧被改编成两个小时的中篇评弹。评弹版以繁漪、周萍为主线。在交代繁漪、周萍的关系时,增添了二人观看昆曲《游园惊梦》的情节,对二人关系进行大胆设想。
学者邹红认为,评弹版对繁漪的形象做出了全新的阐释,“改变了以往那种乖戾阴鸷、忧郁暴躁的形象,呈现出一个细腻多情、充满才情的女子形象”。曹禺之女万方也称赞评弹版《雷雨》是她所看过的最独特的《雷雨》。
芭蕾舞
1981年,上海芭蕾舞团将《雷雨》改编成芭蕾舞剧上演,编导是胡蓉蓉、林心阁和杨晓敏。芭蕾舞剧版保留了原剧的八个人物,曹禺本人对这版演出评价很高,认为每个人物都跳出了“性格化的舞蹈”。
他曾撰文说“最打动我的,是舞剧第三幕,繁漪死命拦住要逃走的周萍的那一场,芭蕾舞剧给她以充沛有力的大起大落的表现。舞剧的繁漪,比话剧舞台上的更洒脱了”。
现代舞
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王玫将话剧《雷雨》改编为现代舞剧《雷和雨》,作为北舞1998级现代舞班的汇报演出。现代舞剧版本以曹禺剧作《雷雨》为蓝本,以现代舞的肢体动作为表现方式,剧情主要围绕剧中的女性角色展开,鲁侍萍还有大段念白。剧中,周萍与繁漪的双人舞令人记忆深刻,一系列激烈的肢体动作,如繁漪追逐,周萍冷漠相对,丧失尊严的繁漪匍匐在地,如无助的乞讨者。最后一幕,所有人应声倒下,台上的百叶窗也轰然落地。
香港导演邓树荣与编舞邢亮合作的《舞·雷雨》2012年在香港首演。70分钟的作品将原剧《雷雨》简化、诗化,保留了六个主要人物。演员身着旗袍、马褂、中山装、小凤仙装,编导以中国式的服装来象征角色灵魂的牢笼。开场所有人物坐在舞台中央的沙发上,如家庭合影的画面交代出人物关系,全剧无念白,舞蹈语言干净利落。
音乐剧
王蓓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排了音乐剧版《雷雨》,曾让六个繁漪同台演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