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不应简化成“粽子”
|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6-03 16:05:51 | 来源: 福建日报 |
在一个日益现代化的年代,我们更有理由怀念那些与民族血脉息息相关的传统,比如屈原,和农耕社会里的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你还在家包粽子吗?门上还挂着菖蒲吗?窗间还别着艾叶吗?你还会扶老携幼去江边看龙舟吗?你还会在孩子脑门上抹雄黄酒吗?还会教他诵《离骚》吗?
源于千百年前农耕社会的端午节,是中国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如今,人们像把中秋节称为“月饼节”一样,把它称作“粽子节”。但是,端午不应简化成“粽子”和“放假”。
眼下,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和外来文化的渗入,传统的节日习俗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一些东西正逐渐演变:做龙舟不再是神秘的祭祀,变成了商品化生产;粽子不再是长辈的手艺,大工厂流水线生产并裹上了真空包装;菖蒲、艾叶不再家家皆有,却化作了汨罗江畔鲜见的风景……在许多地方,端午节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了些物质,少了些文化。
留住传统习俗,是为了留住背后的精神内核和民族血脉。如端午的意义之一纪念,纪念伟大的屈原,纪念拳拳爱国之心。如何让文化之根不在岁月的齿轮下断裂,而在常态化的教育中历久弥新?
传统的节日里,有我们每一个人的根。留住它,我们该做、能做的,还有很多。袁汝婷
新闻推荐
- 受权发布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25-10-24
- “找回真正的历史”,岛内呼吁堂堂正正纪念光复80周年2025-10-24
- 两岸出版界携手合作,共促文化交流与民族复兴2025-10-24
- 港珠澳大桥开通7周年 客流量超9300万人次2025-10-23
- 韧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2025-10-23
- 共同铭记历史 共襄民族复兴——写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2025-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