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让公众沟通变得困难

台湾《中国时报》17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作者的工作是和媒体沟通,目前,“传统的”与媒介沟通的方式目前受到极大的挑战。

 

作者以亲身经验提出,“传统的”公众沟通模式是,通过与传统媒体频繁的互动,一点一滴将台当局正确的信息、决策的思维理路,传递给社会大众。

 

然而这种“有对象的沟通”,随着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新媒体瓜分了公众愈来愈多的注意力后,受到了很大冲击。

 

新时代的媒体沟通,已渐渐进入“无对象的沟通”时代,或者,精确的说是“无特定对象的沟通时代”。

 

不管是洪仲丘事件、广大兴事件或太阳花学运。公众意见已不再透过传统媒体形塑,而由网络上无数独立意见相互激荡形成。

 

你看过这麦克?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的小说《奈米猎杀》(Prey)吗?这本10多年前出版的畅销小说,读过的人,都对书中力量强大的“奈米黑云”,印象深刻。而新媒体时代的意见形成,和奈米黑云的运作逻辑非常相似。

 

奈米黑云的行动不是由单一意志体决定,是无数意志群集的结果。放在新媒体时代的意见形成模式来说,以往公众意见的形成是由上而下的,社会精英、意见领袖,将他们的意见与观点透过传统媒体,传递给社会大众。

 

现在,这套模式已渐被颠覆了。分布式的网络,意见渐渐不再有明确的“中心点”或“上下阶层”,人人都是意志体,个别意志体不能左右整体意志,但却会加总成一个总体意志,共振出共同的思考与行动,这就是奈米黑云,由微粒组成的集结式意志。

 

而这个集结式的意志,会反过来影响媒体,也会反过来挑战社会精英与意见领袖。

 

当台当局发现奈米黑云这个集结意志,传播的信息与事实有落差,第一个遭遇的问题是:向谁沟通?以前,你可以打电话和报导的记者、媒体沟通、抗议,但现在,当新媒体形塑了整体的意见氛围,请问,你打电话给谁?

 

不管再努力,所能选取的“沟通对象”,最多只是奈米黑云中少数的奈米微粒,这区区之数的“对象”不管看起来的分量再重,都不能代表奈米黑云的集体意志。

 

这个全新的意见形成模式,将让政府的公众沟通工作变得愈来愈困难。但似乎,政府还没有真正察觉意识到这样的改变,也还在依赖“有对象沟通”的传统模式。

 

这让我想到麦克?克莱顿在小说中说的一句话:“他们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我很害怕这句话会是人类最后在墓碑上刻的字。”(作者为中原大学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