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台湾文化人:阅读的人不寂寞
编辑: 许子晨 | 时间: 2014-04-23 16:42:15 | 来源: 网易 |
科技发达和速食主义的当下,电子阅读挤压着纸本阅读的空间,人们具有越来越少时间和意愿捧书细品,全球各地一些实体书店倒闭。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台湾文化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畅谈阅读的社会功能,寄望人们养成阅读习惯。
尔雅出版社社长隐地说,有阅读习惯的人心最踏实,有阅读习惯的人不寂寞,阅读时接触的世界永远都那么清晰。
“网络时代,很多年轻人改变了过去的阅读习惯,或者开始网络阅读,或者就不阅读了。”隐地说,我们要接受新时代,但也不能抛弃旧时代。“与其在网络上过眼云烟地点击各种书籍,还不如从头到尾细细阅读品味一本好书。”
尔雅是台湾知名出版文学书籍的出版社,由隐地创办于1975年。隐地说,尔雅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是手制本,我为尔雅依然致力于推广大众文学阅读梦想而欣慰。“以前经营文学没有稀奇,但现在快要被新科技浪潮淘汰了,这时候不能随波逐流,而更应该成为中流砥柱,让该存在的书不被大浪席卷。”
如今,尔雅出版社还坚持重新印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书。“文学不论新旧,殊途同归。”隐地说。
实体书店一个个关闭,让隐地感到心痛。“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书店,无异于釜底抽薪。一家好书店,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人文风景。”他说。
书法家徐松龄说,台湾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的吃穿住用行都还不错,但与此同时更应该鼓励民众回归阅读,做有文化的人。这关系到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
“文字比其他艺术更稳定。”热销小说《家变》作者王文兴说,音乐、美术要依赖的工具太多,付出的成本大,文字是与生俱来的,对社会的影响一直都在。“或许在科技发展的冲击下,纸质书的时代会过去,但我依然坚持。阅读可以让一个人有丰富的人生”。
台湾出版界人士认为,纸质书和电子书应该并行不悖、同步发展。台湾秀威资讯科技总经理宋政坤说,“内容为王”,形式都是载体,载体只是工具。出版社为读者提供多元满足,不论纸上阅读或电子阅读,最终目的都是推动阅读。
服务于龙图腾出版公司的杨宗翰也是大学教师,他精心策划了“经典·心悦读”等系列图书。“经典阅读可以成为现代人愉悦生活的明灯。”他说。
台北河堤里是一个文学氛围浓郁的地方。这里的1500户人家不少家庭成员是教育、公务人员。里长邹士根两年前通过努力,将古迹“纪州庵”原址复原创办“纪州庵文学森林”,如今已成为台北民众阅读的好去处。
在纪州庵和周边的草地上,人们在静静地看书、分享心得。邹士根说,阅读的味道就像自己用除草机推草时闻到的阵阵草香,可以让心情平静下来。
河堤里70岁居民冯桃叶说,在这么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的气息和人们的气质都会不同。
新闻推荐
-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2024-11-28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2024-11-28
- 一场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却让民进党当局风声鹤唳,他们究竟在怕什么?2024-11-28
- 2024年“迁台记忆”台胞祖地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启动2024-11-28
- 第八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成功举办2024-11-28
- “最炫民族风”两岸交流活动开启清台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