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间的“小确幸”
编辑: 许子晨 | 时间: 2014-03-25 10:33:36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小确幸”一词源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指的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小确幸”不仅迅速被台湾年轻人接受和使用,由此形成的浓郁的“小确幸”氛围甚至也给岛内政治选战增添了温暖笔触。一向被认为是“大选”前哨战的台北市长选举,作家冯光远日前宣布投入选战,打出的宣传主轴就是“夯台北,小确幸,大是非”。
在岛内“闷经济”还一时难以破解的情形下,让民众有感的“小确幸”就成了执政县市长和台当局不约而同的选择。近来,台北市长郝龙斌提出调薪,新北市长朱立伦立即出招“5天产检假”,紧接着,台湾“内政部”又发布消息,决定明年全年假日将从109天增为115天。
小确幸流行,在台湾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经济不景气、社会弥漫着抱怨和不满的气氛,“小确幸”像是一味心灵鸡汤,提醒人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生活,把握当下的感动,在小事上找到幸福感和满足感,缓解焦虑和失落。不过,近日,也有年轻人从另外的视角来思考。一场针对台生就职大陆交流研讨会上,不少想到大陆求职的台生认为,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大、机会多,但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应该满足于“小确幸”,而应该面对挑战,努力拼搏,追求“大确幸”。“小确幸的心态、慢生活的节奏可能会让我们跟大陆同龄人比显得比较没有竞争力吧。”一位台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随着两岸交往的深入,到大陆求学谋职的台湾年轻人逐年成长,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陆生赴台读大学。“陆生与台生谁更具竞争力”的话题常常被台湾学界和媒体拿来议论。而如今,岛内的文化和心态会不会影响到在大陆的竞争力也被年轻人提前考虑。怎样才是更有竞争力的或是“小确幸”和“大确幸”该怎样选择,各方观点或许各有不同。不过,讨论本身已经反映出变化——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用两岸思维来看待问题,这对两岸民众来说,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小确幸”吗?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国防部:解放军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独”分裂幻想2025-07-08
- 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两岸体育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赋能,以技逐梦!《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开赛发布暨首场机器狗任务赛在武汉举行2025-07-08
- 国际锐评丨螳臂当车!赖清德“台独”谬论撼动不了国际社会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变”88周年赖清德当局缄默无声 台湾舆论:历史不该被忽视不见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