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乡村嘉年华——闽南春节进香庆典

海峡飞虹报道(记者 张耀明):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未知而心生敬畏,为诉求内心的片刻安宁,便祈求上苍的庇佑;人们对于先人开疆拓土征服自然的无畏与勇敢而敬仰不止,便有了对先辈的供奉而敬奉各种祖师爷;“敬天”“敬神”“拜祖先”变成了中华民族春节传统民俗中最为重要的三部曲,任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却历久弥新。在中国福建的闽南农村地区,春节敬神拜祖先便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群山环绕中的西坑村地处福建省厦门市的西部,因为地处偏远山区而被大山所环抱而得名厦门的小“西藏”。这里山陵俊美,绿树成荫,梯田从山谷延绵至海拔一千米的山峰,被媒体誉为“厦门市十大最美乡村”。

 

在保留浓厚中华传统习俗的闽南地区,马年春节的到来,让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展露无遗。“盘古大帝进香庆典”作为该村最为重要的春节庆典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历经百年,却是久经不衰。

 

半夜子时,随着一声巨炮声响彻夜空,宁静的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了。马年春节晴朗的天气,让你依然能看到爽朗的夜空与稀疏的星星,若是在仲夏夜,星空的光辉足以让你出门不用打灯。一群小伙子开始喊叫起来,左邻右舍,呼朋引伴,“出发咯,出发咯,别掉队了啊”。车灯亮起来了,在那条宽敞但却弯曲的乡间山路上,而那一排龙门阵架势的车队少说也有上百辆。

 

小孩拎着一大袋的鞭炮跃跃欲试,年长者穿着长袍,老妇人跑出家门嘱咐多添件衣裳,刚刚煮完夜宵的少妇,叮嘱自己的汉子要多注意刚上幼儿园的幼子别让他走散了… …进香的队伍足足有三百多人,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120公里之外的漳州平和县三坪寺,如此庞大的队伍经常会出现小孩子贪玩走散的事情。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整队,车队开始出发了,徐徐地开在盘山公路上,头车已经到山顶之际,后面的车子才刚刚发动。在春节的夜晚,这样的场面颇为壮观,进城回乡的小伙子们探出出门,拿起手中的手机一顿狂拍,并与左右车上的老乡大声交谈,兴奋至极点。

 

尽管是大半夜启程,他们丝毫没有半点儿睡意,要知道,他们几乎一整天没有合过眼,而且即将面对的是将近4小时的车程。白天下午,一场重大的进香前的礼俗——“过火”刚刚进行完,达到25度的暖春让人们在中午的时候大汗淋漓,山里夜晚的低温却让他们此时打了几个冷颤。

 

白天的中午,重头戏“神明过火”在山村小溪前山谷地的“盘古大帝殿”前举行,此时的温度达到了摄氏25度,此时的北中国还在飘着雪花。

 

说起“进香”,很多人并不陌生,年纪轻者时尚地认为这是神明之间的“新年拜年”,村民们将这认为是大家维系感情的“现代乡村嘉年华”,而村里的长者连福元却告诉我,进香是一项传统的隆重的庆典。

 

他告诉记者,进香其实是分享“香火”的意思,每隔两年的“盘古大帝进香”是到邻近的村庄里香火比较旺盛的庙里去取“香火”回村,以祈求来年香火更加旺盛,国泰民安,吉祥如意。当然,进香也有香火互相交换之意,台湾每隔几年举行声势浩大的妈祖进香活动,更有归宗溯源之意。

 

进香整个活动的仪式开始的重头戏便是“神明过火”,据村里的长者的介绍,“过火”的意思其实是神明要出去做客之前的“洗身”,掸去一年的尘埃,净化身体与灵魂到别的庙宇去“取火”。连福元介绍说,对于肉身的人来说,我们的洗身用的是水,而神明的洗身则是用火。在过去,村里的起趈通神者要将烧红的火炭从头上浇下来,像人洗澡一般,以此来替代神明净身。随着社会的发展,移风易俗,人们便将这一仪式简化为抬着神明轿椅从烧红的火堆上冲过去。

 

仪式在神庙前的大空地上举行,小溪边山谷底。不到两点,这里聚集了一大帮人。小孩子扛着“头旗”,上书“弟子某某敬上”;年纪稍微大点的放鞭炮烟火,还有“香枪”,状似长枪,又似小口径火箭炮,在特制的炮管里放上火药,然后引信点燃,声动整个山谷,一般由未成婚的小伙子来放;长者以及道士主持祭拜仪式,也有专门司职敲锣打鼓者,各有分工,协同完成仪式。

 

当道士主持完仪式,用盐巴收完“火焰”,喊一声“冲”,众人随之喊起,敲锣打鼓,鞭炮齐放,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着盘古大帝的座驾,以及大小神明,一齐冲过熊熊火焰堆,炮声齐鸣,硝烟四起,场面蔚为壮观。

 

在城里工作回村过年的年轻人连良辉告诉记者,每年的进香活动只要他有时间,就必定回乡参加,而看神明过火也是他童年非常珍贵的记忆,每每触及,便感觉非常温暖与欣愉。

 

从闽南乡村走出来的人们,无论现今是富家一方的企业家,抑或是管辖一方的官员,还是学富五车的学者,在他们童年的记忆中,必定会留下珍贵的这一幕。

 

享誉中西的学者林语堂在他的自传中留下了关于他的故乡坂仔的记忆:“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种感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身受者为最大。我对于人生、文学与平民的观念,皆在此时期得受最深刻的感力……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

 

而此次我们进香的目的地正是林语堂的故乡漳州平和县,我们车队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夜行进入平和县边界的时候,我们赫然地看到了巨大的条幅横亘在我们眼前:平和县——世界名人林语堂故里。而三坪寺身为闽南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唐朝,至今已逾千年。唐代高僧广济大师曾卓锡于此,后又圆寂于此。因而成为闽南佛教圣地,每年海内外香客朝山进香达数十万人之多。至今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凌晨四点不到,与我们同去进香的车辆便非常之多,在通向寺庙的山路两边,卖敬拜用品的店铺通宵达旦。

 

凌晨5点多的时候,进香的车队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进香的目的地——漳州平和三坪寺。夜幕中的三坪寺灯火辉煌,庄严肃穆,来进香的香客人头攒动,香火兴旺。在主持的道士以及村中长者的操持下,进香仪式开始了。摆上香案、香炉以及各种贡品,主持的道士口中念念有词,村中长老行跪拜之礼,众香客点香拜拜,为自己为家人为村庄为世道太平开始祈福。

 

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精致的程序,进香仪式完成得差不多了,主持仪式的道士从三坪寺鼎盛的香火炉中分取“香火”到早已备好的香炉中,进香仪式进入尾声,这时鞭炮齐鸣,响遍天际。

 

整个仪式过程差不多持续了一个小时,经过五个小时颠簸的人们在寺庙内休息用素斋,人们互相攀谈,和久没见面的亲友故人分享过去一年的喜乐与故事,在那个时节,他们是如此的开心与惬意。不论经商从政或者打工读书者还是村民,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在他们眼里并没有身份的隔阂,只有长幼之分。

 

破晓时分,我们的车队开始了五个小时的回程,中间经过几个村庄也有一系列的仪式,场面场景甚为喜庆。中午时分,当我们回到村里,村里的祠堂大广场上已经挤满了“迎香”的队伍,老幼妇孺齐齐点香祈福,马年喜乐安康,万事大吉。

 

如若仅有进香,没有看戏,那是不完整的。当夜幕降临,村里的小礼堂通火通明,百看不厌的闽南歌仔戏上演了,喊上左邻右舍,叫上亲戚朋友,一起看戏去。在古老村落的广场上,年复一年,上演着春节必看的闽南歌仔戏以及百听不厌的闽南乡音。一场早春时节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惊扰了台上台下的人们,却没有减少唱戏与听戏人的热情,一直持续到午夜,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场,而大戏在接下来的几天任将继续上演,而人们也将如期而至。岁月流逝,人情往来,亘古不变的礼节变成了传统,传统孕育了文明。

 

当人们回顾旧时光阴,总会对故乡的一切痴迷与留念不已。故乡山坡上灰蓝色的变幻,以及白云在山顶奇怪的、任意的漫游,给予了童年时的我们多少迷惑与憧憬。当你走出滋养你一切的大山时,再回首宽大、孕育万物的故土,你会感慨依恋,会情不自禁,会神游恍惚。在故土,你能获得简单的快乐,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