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诺:父亲在战争时期曾与德国警察勾结

 

在互联网上,关于莫迪亚诺的采访资料并没有那么多,至少英文的采访资料没有那么多。按照法国媒体的报道,这个狮子座的男人不喜欢接受采访,总是躲着别人试图打在他身上的光。别的作家去他的家里拜访的时候,总是他的妻子去开门,他则略显害羞地躲在妻子身后。“虽然他不喜欢宣传自己,但他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无价的。”有人这样评价他。

 

父亲的故事像鬼魂一样缠绕着他

 

这个被认为是谦虚的、喜欢收藏仿古家具的、书房里堆满历史书的69岁男人虽然出生在法国,但他的父亲是意大利犹太人,母亲是比利时人,他们在德国占领巴黎期间相遇并结婚。他的家境富裕,这大概是与二战期间父亲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又在金融界工作有关。

 

父亲在战争时期与德国警察相勾结的经历似乎是莫迪亚诺一生都无法解开的一个巨大心结。对于二战时父亲所受的委屈和各种混乱让他一直难以忘怀,他只好用写作将心中的湍流发泄,但每完成一部作品,他却发现心中依然被没有打开的、未能解锁的部分所盘踞。父亲的故事像鬼魂一样将他缠绕,看不清、不了解,但就是离不开。于是莫迪亚诺开始相信,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生下来的时代决定的,而他的命运,则是由二战时的巴黎所决定的。他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安慰着自己,在作品里“寻找”和“回忆”,因为这样的成长背景,也让他笔下的很多人物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莫迪亚诺自己显然也是有秘密的人,好比他此前一直说自己出生于1947年,直到2007年才说自己出生于1945年。对自己出生年份都如此隐瞒,显然是为了不被贴上“占领期孩子”的标签。至于他是不是还有更多的秘密,显然不会没有吧。

 

小说人物总是在“寻找”与“回忆”

 

在童年时莫迪亚诺已经表现出创作才华,10岁开始写诗,23岁时发表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星形广场》,这部小说为他赢得了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而这部小说的出版,是托了已故法国诗人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的福,正是后者将这本小说推荐给了自己的出版社。此后,在获得文学奖这条道路上,莫迪亚诺一路“狂奔”,所有重要的法语文学奖他全部斩获囊中。从197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奖,到1978年以《暗店街》一书获得龚古尔奖。

 

而在几年前,他还获得了2010年度的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之世界奖,这一奖项为他赢得了高达30万欧元的奖金。获得过这个奖项的作家也是星光熠熠,包括了在莫迪亚诺获奖前一年得奖的米兰·昆德拉,前两年的巴尔加斯·略萨,以及再之前的博尔赫斯、伊斯梅尔·卡达莱和瓦斯拉夫·哈威尔等。

 

莫迪亚诺的作品被认为带有侦探小说的味道,读者总是被引导着想要一直读下去,从而解开谜团。这一特征在《地平线》和《暗店街》中都体现得很明显,甚至在后者中小说的叙述者本身就是位私家侦探,但他遗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不断寻访与找寻。

 

这种找寻到了2005年终于从小说回归到了自己的家族中,这一年莫迪亚诺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家谱》。选择这样的名字,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实际上在书写的是家人在自己生活中的影响力,而不是在写他自己。“在这本书里,我谈别人干的事比谈自己干的事要多,特别是谈我的父母干了什么,以及他们对我干了什么。”

 

希望续写《德鲁德疑案》

 

除了文学,莫迪亚诺同时也涉足了电影圈,1974年他与著名导演路易·马尔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这部影片后来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除此之外,在影片《一路顺风》、《犯罪家谱》和《伊玛娜的香水》等影片里他都担任了编剧工作。

 

当然,比起影视,莫迪亚诺显然更热爱阅读。他喜欢很多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阔比埃、查理·克罗、日耳曼·努沃、阿波利奈尔……他想用原文阅读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作品;他想成为17世纪法国作家普莱服神父所写的《玛侬·列斯戈》一书里的主人公格里厄;他也想将狄更斯死前没能写完的《德鲁德疑案》一书续写完成。或许文学就是他真正的归宿,在其中他的所有秘密都得以释放。

 

撰文整理/新京报记者 姜妍

特约记者 林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