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区不只是景点 澳门人生活在世界文化遗产中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1-16 15:10:49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东望洋灯塔。来源:人民日报
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台、中国沿海第一座欧式灯塔、中西风格结合的民居,以及相邻的广场和街道构成了“澳门历史城区”。2005年7月,在南非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作为当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澳门历史城区”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三十一处世界遗产。
世遗,澳门的闪亮名片
穿行在澳门老城区,脚踏白黑两色小方石铺成的狭窄街道,在大三巴牌坊、主教堂、岗顶剧院等一座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教堂或修道院前凝神伫立,你时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南欧风情;而妈祖阁、哪吒庙、关帝庙、郑家大屋和卢家大屋,又不断提醒你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小城。中西交汇,融合共存,这就是澳门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吸引观光客驻足的地方。
澳门历史城区包括25个古老建筑和8个广场,经过街道的串联,构成“点、线、面”综合体,主要集中在澳门半岛中南部,也就是500年前葡萄牙人登陆以及后来主要生活的区域,是澳门城市文化的核心。这一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
澳门专家认为,申遗成功让原本有一定文化自卑感的澳门人,透过来自外界的肯定提升了文化自我认同,大大增强了澳门人的文化归属感。不搞大规模拆迁和面子工程;重视商业活力的孕育和维护;培育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并未拒绝低端产品和低层次消费;在旧城区改造中,政府积极推动公共机构、私人企业和居民共同合作及参与,设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旧区重整咨询委员会”;不拆迁而成功申遗,不拆迁而优化保护,这是专家总结出的澳门世遗保育发展之精髓。
从2005年成功申遗至今,澳门历史城区在保育中发展,在发展中保育,为澳门带来了世界级的知名度,更使澳门旅客的数量直线上升,从2005年的1870万人次,第二年就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200万人次,2012年更达到2800万人次。
保护,不等于与世隔绝
澳门世遗景点作为历史建筑群,已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建筑,而是构成了澳门文化身份的象征。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不同,澳门历史城区不只是历史,更是现实;不仅是景点,更是百姓的真实生活。
被政府和百姓视为“宝贝”的文化遗产,并没有被高墙大院阻隔,而是与人群、与街道融为一体,而且大多免费对公众开放。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巴洛克建筑玫瑰圣母堂,是全城举行音乐会场次最多的教堂;澳门的地标性建筑大三巴牌坊,则是室外摇滚音乐会、拉丁大巡游的重要舞台。兴建于1860年的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岗顶剧院,现在仍然是一年一度的澳门国际音乐节的演出场地。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澳门政府还对一些历史建筑采取了收购产权的方式加以接收,并规定受保护的建筑,如果业主出卖,政府有优先购买权。2001年,特区政府通过换地的方式,得到了《盛世危言》作者郑观应的祖屋郑家大屋的产权,如今它已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201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葡萄牙法多与同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澳门南音说唱,这两项各具独特文化色彩的艺术,去年10月在郑家大屋首次邂逅,特殊的演出场地,为国际音乐节增添古典抒情色彩。
立法,构筑刚性保护网
澳门历史上就具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传统。早在1953年,史柏泰总督就任命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文物状况。1976年,澳门第一次公布了全面的文物保护法令。1984年又颁布新的文物保护法令,对每一类文物的保护方法做出详细规定。
澳门历史文化城区于2005年成功申遗,文物保护工作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荣耀和财富,更是不可推卸的保护义务和责任。”特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了兑现对教科文组织的承诺,《文化遗产保护法》自2006年起跨部门研究,到文本起草、两次公开咨询,至行政会多番讨论,再交立法会审议,去年8月这部法律在立法会获得通过。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对此表示,政府将透过跨部门协作,在国际公约和“文遗法”的双重规范下,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更高标准去发掘、保护和管理澳门的文化遗产。
构成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20多个建筑不仅地理位置非常分散,所有权归属也五花八门,为此法律专门规定,列入文化保护清单的建筑,不论其所有权归属如何,其实体管理行为都归政府,并设立专门基金,在政府部门和教会、庙宇的管理执委会之间保持沟通和联系。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财产厅厅长张鹊桥表示,“文遗法”通过后,我们权力大了,责任和压力也加大了。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对文物摸底调查,然后是依法进行保护。将来执法难度是一定会有的,因为要改变很多旧习惯,需要宣传教育。
澳门历史城区同时也是市民的生活区域,如何在发展经济、民生与维护保育世遗两方面取得平衡?这既是特区政府的新课题,也被澳门民众视作义不容辞的新责任。2007年初,得知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下即将兴建的高楼,有可能遮蔽东望洋灯塔部分海岸景观,澳门民间人士组成“护塔联线”。“护塔联线”专门去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映意见。为响应民间的保育诉求,行政长官于2008年春签署批示,制定东望洋灯塔周边区域兴建楼宇容许的最高海拔高度,平息争论了一年多的东望洋灯塔事件。
东望洋灯塔事件令官方和民间都上了一堂生动的世遗保护课,使人们了解到不仅要保护世界遗产本身,即“真实性”,也要兼顾到遗产周围的景观,即“完整性”。“明确价值,保护优先,科学展示,完美传世”——这是世界遗产保护的四条基本原则。今天的澳门正在努力按照这些摸索前行。(记者苏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