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我们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我是田咏珆,是一名台湾青年,目前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今年已经是我在人大的第四个年头。作为在祖国大陆求学发展的台湾学生,我感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传递出来的暖心温度,更让我们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今后我会将这份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这是台生田咏珆12日在北京举行的“同心同行”京台青年座谈会上的分享。

 

“我们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12日“同心同行”京台青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现场(摄影 母曼晔)

 

田咏珆说,她非常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两岸同胞一路走来,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在校期间,田咏珆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心了解祖国大陆,并回到四川成都爷爷曾经任教的学校“寻根”,看到了爷爷的故乡,明白了自己根之所在,也增进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记载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复台湾。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

 

“我们刘家有族谱,族谱上记录着我们家族祖先在大陆的事迹以及从大陆迁徙到台湾的历史,这些都是真实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那么两岸同胞有什么理由不去交流、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中华民族的延续而努力奋斗?”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就读的台生刘育宇是客家人,祖籍江西彭城,他对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体会深刻。刘育宇相信,以中华文化和历史事实作为联结的两岸青年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亲。     

 

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来自台湾桃园、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就读的马安妮从小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学非常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她主动放弃台湾大学的录取,选择到北京大学就读中国史专业,就是要把推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作为毕生的志愿,让更多台湾青年认同和传承中华文化。日前马英九带领台湾青年来到北大,开启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马安妮结识了多位来访的台湾同学,听他们讲述此行的见闻,其间特别提到以前在台湾课本、图片上看到的名胜古迹变成了真实的景观出现在眼前,令人沉浸其中,仿佛能真切感知中华文化根脉。

 

“我们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两岸学子热络交流,在燕园留下美好相聚的瞬间。新华社发

 

马安妮今年六月即将从历史系毕业,去北大中文系攻读当代文学。马安妮告诉记者:“在北京这座古城中,我将继续追求我的学术梦想。我还要走遍中国的大江大河,打开视野。或许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仍希望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向我的台湾亲友们分享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学之美,促进两岸交流、友谊长存。”

 

北京大学学生文云昊2023年7月作为大陆高校师生代表团成员,曾跟随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走进台湾进行参访交流。他说:“在马英九一行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上,我身旁的台湾同学临时找到一张明信片,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赠予我。马英九先生一行结束大陆参访返回台湾后,一位去年在台湾接待我们、这次又随团来访的台湾朋友给我发来消息:‘期待你们再访台湾,或我们再于大陆相见!’我想,这种青春作伴、未来同行的共同心愿将成为鼓舞我们以双向奔赴架起海峡两岸连心桥的强大动力。”

 

文云昊说,台湾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历史根脉、血缘血脉。在经历了这一场场美好的青春之约、一趟趟珍贵的交融之旅后,他们惊喜地发现,两岸青年在学业学术、生活爱好、就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与想法,交谈中常常发出“哦!原来你们也是这样!”的感叹。台湾的卤肉饭、陕西的面食等等都成为了两岸青年们的共同回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大陆与台湾青年在内的全体两岸同胞需要为之不懈奋斗的应尽之责。两岸青年应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以理想为价值交汇点,以经历为精神联结点,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彼此间的心更近、情愈浓,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机遇与发展成果,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活力。(作者:如之)

从“欢迎你来”到“欢迎再来”,期待两岸青年“双向奔赴”成为常态

2024-04-15

从“欢迎你来”到“欢迎再来”,期待两岸青年“双向奔赴”成为常态

 

台湾青年在北京大学参观交流。(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老友相见,相谈甚欢;你来我往,友谊之花生根发芽。

 

去年,马英九率团来大陆祭祖,并率领台湾青年学子与大陆学生交流,在两岸青年之间播下友谊的种子。随后,应马英九邀请,大陆5所高校师生回访台湾。一来一往,友谊的种子逐渐生根。

 

今年,马英九再次率领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在广东、陕西、北京展开寻根、参访、交流之旅。再次相见,两岸青年老友重逢,笑逐颜开,互道“好久不见”。马英九也再向大陆学子发出回访台湾的邀请。

 

一年来,两岸青年你来我往,从陌生到熟悉,从“欢迎你来”到“欢迎再来”,友谊愈发沉淀,成为两岸之间一段佳话。

 

在北京大学,台湾学生李亮颐难掩见到老朋友的喜悦,还特地带来了礼物——凤梨酥。北京大学博士生杨晨是去年赴台交流大陆高校师生团的一员,他表示,“又见到老朋友,非常惊喜,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台湾大学的刘秉叡也难掩见到老朋友的激动,只是“想到一会儿就又要分别,就感到十分不舍”,感叹“希望我们这样交往的例子可以成为更多两岸青年来往的榜样”。

 

“浑然天成、欲罢不能。”参访中,马英九多次用这八个字形容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

 

交流,可以增进了解、化解误解,也是厚植情谊、实现梦想的契机之所在。

 

我们看到,语言相通、年龄相仿的两岸青年朋友,交流起来不存在任何障碍,友谊萌发得自然而然,所谓的隔阂并不是天然存在。当彼此脚步走近,心灵拉近,顿觉“原来我们都一样”。

 

我们也看到,在短短的11天里,台湾青年们通过实地走访,对大陆有了全然一新的认识。

 

在广东,他们看到了大陆高科技的发展;在陕西,他们感受到了大陆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北京,他们重温抗战史,领略了长城的巍巍壮观,感受了百年北大厚重的文化底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台北大学学生林新越感叹,此行他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大陆科技的飞跃,与过去的认知大为不同,希望更多岛内年轻人跨过海峡,看见真实的大陆。立志成为电影导演的台湾世新大学学生苏伟恩则说,未来想到大陆发展,“相信这个时代是中国梦的时代”。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两岸青年携手打拼、接续奋斗。

 

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两岸青年走近彼此,搭建“心”的桥梁,一次次的“双向奔赴”为两岸和平发展汇聚青春力量。我们期待,这样的“双向奔赴”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成为“家常便饭”。我们也相信,在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大潮中,两岸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文/李宁)

展开全文

日月谭天丨大陆之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震撼

2024-04-15

4月1日至11日,马英九先生率领20位台湾青年学子再次来到大陆寻根、参访。

 

谭主有幸随团同行,一路走来,台青们刷新了自己人生中的很多个“第一次”,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在和台青交流时,谭主听他们感慨最多的就是“震撼”“感动”“了不起”“欲罢不能”。对于同学们的有感而发,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唐桦表示,这次旅程既深度触摸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脉络,也近距离体验了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难得的经历。

 

在谭主看来,这11天、38项参访活动交融古今、跨越时空,确实别具深意。这对正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阶段的台湾青年学子而言,意义非凡。

 

追昔:叩问来处

 

谭主观察,这次行程一半以上的参访点都与历史文化相关。尤其在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的背景下,台湾青年来大陆深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反复体认“我从何处来”,更加难能可贵。

 

当亲身参访黄帝陵、兵马俑、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等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地标,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让这些台湾青年深感震撼。

 

台湾中正大学学生万育铭驻足八达岭长城目睹超越书本的“雄伟和壮观”,透过西安古城墙“看到汉唐盛世的画面重现”。熟读《过秦论》的台湾成功大学学生刘秉叡则在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时大呼“感动”,他告诉谭主,用心体会这些史迹,更加牢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谭主还留意到,从这些“古物”身上,参访团也读懂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进而体悟到“任何‘去中国化’的行径都不会成功”。

 

马英九先生在西安国家版本馆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和版本保存的意识与传统”,大陆如此,台湾亦然。台湾海洋大学学生林佩蓁参加完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后,谈起岛内的孔子祭典,认为两者的盛大程度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慎终追远的理念一脉相承。还有两位台青谈起参访心得时表示,台湾地区深受中华文化的孕育滋养,来大陆参访更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日月谭天丨大陆之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震撼

 

马英九先生在西安国家版本馆阅读古籍

 

有岛内自由撰稿人投书台湾《中国时报》表示,这些行程“强调两岸人民所共享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会唤起两岸人民对于共同祖先的认同感,从而为两岸关系带来更多的共鸣与理解”。

 

日月谭天丨大陆之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震撼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截图

 

据岛内媒体报道,马英九先生在返台后受访表示,此行最重要的收获是让台湾年轻人深刻了解中华历史文化,认识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这场“叩问来处”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洗礼,让来访的台湾青年们生发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抚今:共赴未来

 

谭主注意到,台青们还连连感叹大陆“百闻不如一见”。长期以来,民进党当局发动媒体、“网军”和名嘴等力量,扭曲抹黑大陆的发展,一些信口雌黄的反智言论在岛内“信息茧房”中甚嚣尘上。这次大陆之行让民进党“妖魔化”谬论不攻自破,当参访团一行亲自体验高铁的安全和速度,还有谁会相信“大陆高铁没有靠背”呢?

 

更别说台湾青年学子们走进大陆经济最具活力、创新最为活跃的粤港澳大湾区,满眼看到的是大企业、“黑科技”、新基建,满心感受到的是“科技感”十足、“未来感”爆棚。

 

在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制造商大疆公司,台湾世新大学学生苏伟恩对产品赞不绝口,直言自己是“疆粉”。他告诉谭主,大疆的无人机也是许多台湾民众热衷入手的流行物。

 

日月谭天丨大陆之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震撼

 

马英九先生率团参访大疆公司

 

台青们还关注腾讯公司免费开放智能降噪技术造福老年人。台北大学学生林新越说,之前通过综艺和影视节目了解腾讯,实地造访后,更被其“科技向善”的理念和以科技产品回馈社会的做法所打动。

 

参访港珠澳大桥时,马英九先生和台青们放弃搭乘电梯,选择步行走下台阶,看到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的蓝图,如今不仅实现了,而且创造了许多远远超出他设想的成就,脚下这座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的大桥即是例证。

 

唐桦向谭主分析称,这些世界级企业和世纪工程,让台青们见证了大陆强大的科技实力,认识到大陆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技创新。这让台青们十分感动,也吸引他们深思“我向何处去”,那就是“登陆”追梦、筑梦、圆梦,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日月谭天丨大陆之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震撼

 

岛内媒体评论截图

 

马英九先生这次大陆行受到岛内舆论广泛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厚度和未来宽度给这20位台湾青年带来的震撼,也不断在岛内社会回响。多家岛内媒体积极报道,多篇社论文章点赞马英九先生一行寻根中华、推动交流的意义,期盼未来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年持续开展善意沟通,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谭主相信,两岸青年一次又一次“后会有期”,会种下一颗颗面向未来的种子,萌发出澎湃的青春之力,让他们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跑好历史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日月谭天丨大陆之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震撼

展开全文

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之旅——记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再访大陆

2024-04-12

阳春四月,生机盎然。时隔一年,马英九再次率领台湾青年踏上大陆,在广东、陕西、北京展开寻根、参访、交流之旅,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参加轩辕黄帝公祭,走访历史文化古迹,感受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接续两岸青年交流佳话……4月1日至11日,马英九一行行程紧凑,深度联结起两岸历史、现实与未来,台湾青年收获的是深刻思考、珍贵情谊和美好希冀。

 

感触中华文脉,追寻民族记忆

 

4月4日,清明节。马英九一行在陕西黄陵县参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标识。

 

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之旅——记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再访大陆

 

这是4月4日拍摄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种植桥山柏……实地祭拜黄帝,马英九和台湾青年十分激动。马英九表示,大部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与民族认同有坚定的信念,台湾青年要更加牢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根源,以及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公祭黄帝典礼场景让来自台湾海洋大学的林佩蓁十分震撼。“身为中华民族一分子,觉得非常荣幸,要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她说。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国家版本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到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院……马英九与台湾青年造访重要历史古迹和文博机构,身处实地、亲睹实物,感触中华文化根脉,民族归属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参访故宫博物院后,马英九表示,此行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震撼,唯有回归民族情感与中华文化,两岸才能长长久久。他鼓励台湾青年更深刻了解中华文化脉络及历史变迁承载的意义。“我也相信,任何‘去中国化’行径都不会成功。”

 

孙中山先生挥笔写就《上李鸿章书》的孙中山故居,“以天下人为念”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爱国、革命”黄埔精神起源地黄埔军校旧址,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卢沟桥……马英九一行参访承载两岸共同记忆的革命史迹和纪念场所,追思先贤,重温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历史。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马先生多次哽咽,我也非常动容,几乎潸然泪下。”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刘秉叡说,我们要记得先烈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传承“黄花岗精神”,继往开来。

 

在北京,马英九一行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深入了解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抗战历史。卢沟桥畔,亲历七七事变的九旬老人郑福来向大家讲述悲惨往事,动情地说:“我们中国人、中华民族要自信、要自强、要复兴。你们回去告诉台湾同胞,常回家看看,到卢沟桥看看,我们欢迎!”一席肺腑之言令马英九和台湾青年深深动容。

 

“实地看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地,感慨万千。”马英九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必须告诉子孙,纪念抗战是要汲取教训,自立自强,振兴中华。”

 

跨越海峡的青春之谊,同心同行的梦想之约

 

4月3日,广州,马英九带领台湾学子来到中山大学。在绿草如茵、书声琅琅的校园里,两岸青年朋友手拉手、肩并肩,组成两个同心圆,洋溢的欢声笑语流露真情实意。

 

“这次访问令人印象深刻,我了解了台生在大陆升学的状况,会把来大陆求学列入自己未来的选项。”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学生万柄汉说。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去年,马英九率台湾青年首访大陆,走进3所高校交流,之后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5所大陆高校师生回访台湾,成为近年来两岸青年学子双向奔赴的“高光时刻”。如今,两岸青年再度重逢,接续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的青春佳话。

 

4月9日,马英九一行造访北京大学。两岸学子亲密交流,畅谈彼此的校园生活、美食和文化,气氛轻松,其乐融融。大家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相互激荡关于梦想与奋斗的共同思考,许下他日重聚的青春之约,期待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增进友谊、携手追梦。

 

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之旅——记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再访大陆

 

4月9日,在北京大学家园食堂,两岸师生交换礼物后合影。当日,马英九率台湾青年一行参访北京大学,与北大师生展开热烈交流。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透过一来一往的交流,我深刻体会两岸年轻人的互动是如此‘浑然天成、欲罢不能’,自然又热络。推动两岸学生交流,是我此行最重要的初衷,也是我努力的目标。”马英九表示,两岸青年交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应给年轻人更多的认识机会。

 

北京大学博士生杨晨是去年赴台交流大陆高校师生团的一员。“又见到老朋友,非常惊喜,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他说,“青年心灵相通是两岸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希望两岸青年形成更深友谊,建立更多联系,共同架起两岸新一代的‘连心桥’。”

 

感受大陆发展脉动,期盼两岸和平发展

 

从试驾最新款新能源汽车到体验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从见证“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到探访智慧农业和绿色能源产业……马英九一行行程紧凑,多维度感受大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大陆。

 

在深圳,马英九一行参观了大疆、腾讯、比亚迪等全球重量级企业,近距离“触摸”大陆高科技产业发展脉动。

 

逾10万名研发人员,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8万项,授权专利超3万项……比亚迪的创新实力给马英九一行留下深刻印象,马英九和台湾青年还坐上电动汽车,兴奋地体验驾驶。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非常有现代感,未来我会更加关注大陆这方面的发展。看到这么多先进科技,我们了解到大陆的进步。”台北大学学生林新越说。

 

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之旅——记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再访大陆

 

4月2日,马英九率台湾青年一行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参访。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在陕西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马英九一行了解了大陆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前沿探索,以及两岸农业院校交流合作成果。马英九赞叹园区温室全自动化作业流程,称其“像个智慧工厂,效率和品质兼顾”。

 

百闻不如一见。回顾参访行程,台湾青年们表示,大陆发展是多方面的,回台湾后会将见闻告诉亲人朋友,向他们介绍真实的大陆。

 

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了马英九一行。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会台湾青年深受触动、备受鼓舞。

 

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学生李亮颐说,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前辈们的努力,一路走来,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两岸青年多互助、多合作,我们要和大陆青年一同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更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浅出、语重心长的话语,让台湾青年对此行一路所见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分享心得时,习近平总书记频频点头并微笑致意,我觉得格外亲切,感受到温暖。”台湾政治大学学生萧斯元说。

 

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文化和历史,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连日来,马英九一行传达出期盼两岸同胞走近走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心声。马英九多次谈到,两岸要追求和平、避免战争,为振兴中华共同奋斗;台湾青年也表示,两岸新一代友好来往、亲密交流,改善两岸关系之路必然可期。这趟春天的旅程美好而温暖,生动体现了台湾社会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的主流民意。

 

“非常荣幸参团访问大陆,体认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伟大,感受到大陆的飞速发展。两岸间亲人朋友的情谊历久弥深,希望我们更多更深入交流。”台湾学生苏伟恩已萌生未来到北京发展的愿望。他说:“我相信这个时代是中国梦的时代。”(记者尚昊、洪泽华、王佳琳、魏梦佳)新华社记者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