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注定特别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因都城被攻破而自沉于汨罗江,人们为救屈原,急忙泛舟前去搭救。还有一种说法,为了不让水中生物侵蚀屈原的躯体,人们将食物包起来丢至江中。这就有了我们熟知的端午习俗——赛龙舟和吃粽子。另外,在端午节,人们还要饮雄黄酒、挂艾叶菖蒲、戴香包等等,驱虫防疫。

 

我生长在台湾,从小到大过端午节,基本上都是在看龙舟比赛和吃粽子中度过。关于赛龙舟的比赛形式,在台湾是以抢夺旗帜为胜利,而在厦门比的是划龙舟的速度。因地理环境、饮食文化的不同,我发现各地的粽子口味是有很大差别的,除了有咸甜之分,还有形状之分。我大学同宿舍的同学是辽宁丹东人,她说在他们那里过端午节要做打糕,就是把艾蒿和糯米饭放在一起捶打成米糕,类似于年糕。

 

以前,每年龙舟比赛,我都是围观群众,从没有想过自己能够直接参与龙舟竞渡。今年,我有幸加入了厦门市台商协会和厦门大学联合组成的台协厦大龙舟队,参与2022年第十五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我们这支队伍总共有22名成员,其中10名是在厦门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还有12名厦门大学的学生。我们的分工是:1名鼓手、1名舵手和20名划手。这样的活动于我而言是很难得的,可以让我与小伙伴们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让我们这帮年轻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挥桨击水、劈风斩浪!

 

注定特别的端午节

 

鼓手是总指挥,负责队伍划桨的节奏;舵手是掌舵人,负责龙舟前行的方向;我们二十位划手,需要按照鼓手的鼓点声保证自己手中划桨的频率一致。按照训练日程,在比赛之前我们共有五次团练,至今已完成了四次。每次练习,都会听到教练贴心的关照:穿好救生衣、拿着自己的桨和坐垫、注意握桨的姿势、鼓声没停你们手上的桨就不能停、保持平衡、桨叶插深、高位手下去、形成A字、多练几次就好……”等等。我们的教练和队里参加过比赛的队员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指导像我一样的新队员,鼓舞着我们的信心和比赛的热情。龙舟摇摇晃晃地前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逐渐熟络了起来。当然,演练过程中不免遇到桨叶打架、水花溅到彼此的事情,但是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提高技巧上,卯住目标,随着鼓点声声,齐心发力前行。

 

注定特别的端午节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第一次上船、第一次快桨频速滑和第一次跟上速滑的那种兴奋;我还记得龙舟第一次冲向终点的情景,我们每一位队员都无比激动,不顾腰背、手臂的酸痛,有节奏地使劲挥动着木桨推着水波前进,直到鼓声停止……着实体验了一把水上版的速度与激情!

 

参加龙舟队在首次团练前,我只认识两三个队员。慢慢地,全队人员越来越熟悉而且形成了一种共识:不管自己身边坐着谁,只要是在同一支龙舟上,大家就是一个团队,我们要为着共同的胜利目标一致前进。大家一次次听着总指挥的鼓声勇往直前、团结协作,这就是龙舟精神!

 

注定特别的端午节

 

今年,我的端午节注定过得很特别。除了吃粽子,我将第一次参加龙舟竞渡,我可以在和传统文化亲近的同时,与许多小伙伴交上了朋友,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感觉真好。(作者:张馥薇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粽情端午 在宁台胞共叙两岸同根情

2022-05-27

“端午节在台湾也是属于重大节日,因为疫情无法回去,在这边和大家一起过节,就像和一家人一样,很热闹。”台胞蔡崑茂26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对记者说。

 

当天,宁德市台港澳办、厦门银行宁德分行联合开展“粽情端午 共叙两岸同根情”活动,邀请在宁台港澳同胞共度佳节,一起包粽子、话家常,共叙端午情,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的友谊和感情,丰富台商台胞在宁生活。

 

折粽叶、填馅、压实、封口、扎捆……包粽子现场,大家纷纷“化身”包粽子高手,手法娴熟,行云流水般地完成着包粽子的各项步骤,转眼间一个个棱角分明的鲜绿色粽子展现在眼前。

 

“两岸都有庆端午的习俗,而且都差不多,台湾那边也有包粽子、赛龙舟等。”台胞庄猛雄告诉记者,来大陆已经二十年了,往年端午节都会回去和家人团聚,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庆端午,开心之余也让自己犹如就在家一般。

 

活动期间,宁德还举办惠台政策宣传交流活动,向台港澳同胞送上象征“祈福辟邪”的香囊等。

 

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宁德市,近年来持续扩大宁(德)台(湾)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为在宁台湾同胞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宁德市台港澳办负责人表示,疫情下两岸交流和在宁台胞与亲人团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举办这场交流活动,不仅是推介宁德惠企纾困的政策,为台胞融入宁德搭建平台,也让两岸同胞共同祈盼“祛病防疫”。

 

宁德市台港澳办每年都会举办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系列活动,为在宁台胞、台商、台师搭建相聚和交流的平台,丰富节日文化生活,进一步联络乡亲情谊,增强对宁德的情感融入。(中新网宁德5月26日电  林榕生)

展开全文

【两岸新发现】艾叶飘香 “粽情”端午

2021-06-14

两岸新发现,端午新体验!台湾青年在北京乡村体验端午传统风俗,采艾草、制艾香、包粽子,向海峡对岸的亲人道一声“端午安康!”

展开全文

课本里的端午

2020-06-29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仲夏时节,石榴花开,中国人迎来入夏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活动最丰富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当我们循着课本里的端午印记,细咂端午风物里的文化滋味,慢品端午记忆中的精神密码,一个饱含民俗趣味与家国情怀的端午佳节翩然而至。

 

端午作为民间佳节,仪式感很强。从“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再到“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古代诗词里记载了各地裹香粽、饮雄黄、赛龙舟、挂菖蒲、浴兰汤等端午习俗。这些独特的民俗活动,传承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别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课本里的端午

 

端午图(中国画) 齐白石

 

课本里的端午

 

阖家包粽子(剪纸) 尹浩

 

课本里的端午

 

赛龙舟(中国画) 刘发良

 

课本里的端午

 

端午图(中国画) 任伯年

 

课本里的端午

 

包粽子(民间画) 欧秀辉

 

课本里的端午

 

唐代李昭道绘《龙舟竞渡图》摹本

 

课本里的端午

 

端午粽(课本内页) 资料照片

 

课本里的端午

 

野草滩·端午粽香(油画) 陈树中

 

当代作家也有滋有味地描绘“舌尖上的端午”。“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屠再华《端午粽》,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鸭蛋咸美、粽子飘香,包裹在食物里的,是作家关于家乡和故人的美好回忆。这些文化记忆代代相传,凝结成中国人关于端午的“节日味道”。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隆重的活动,沈从文在小说《边城》里细细描述了他的老家湘西端午日赛龙舟的盛况。“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沈从文《边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边城端午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书里描绘的龙舟竞渡活动盛行南北,成为端午节重要的文化符号。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端午》)相传,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习俗,都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忠直遭谗、投江自尽有关。“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打捞。他们捞哇,捞哇,可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万分悲痛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奠他,也祈祷江里的水族吃了这些东西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无法张口……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往江里投粽子了,但有一些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端午节的由来》,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于是,在粽叶的清香之中,在龙舟竞渡的鼓角声里,我们总会想起屈原。他峨冠博带、行吟江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他面容憔悴、悲愤怒吼:“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屈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铁骨铮铮、以死殉道的屈原赋予粽子、龙舟等端午风物浓厚的家国情怀,成为千百年来端午节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内核,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正是这种家国情怀,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历经磨难而重生,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一枚粽叶、一江龙舟、一个爱国诗人,端午节将自然、礼俗与情感融合在一起,演变为中国人流传千年的衣食风俗、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文化滋味余韵绵长,精神力量生生不息。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中,我们凝聚力量、接续奋斗,满怀信心地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全文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2022-03-03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内的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与寒冬相搏,与早春争艳。近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内的山茶花迎来盛花期,近400种山茶科植物竞相开放,花期将持续至3月底。

 

据悉,山茶花是山茶科,花瓣为碗形,可分为单瓣类、复瓣类和重瓣类,山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等各色品种,有的品种带有彩色斑纹,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山茶园负责人介绍,山茶花适宜半阴半阳的生长环境,喜欢微酸性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低温会延长山茶花的开花时间,单朵花在10至20摄氏度左右的气温条件下可以开花5天;10摄氏度以下,单朵花可以开到8天甚至更久。人民网厦门3月2日电 (陈博、刘晓宇)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内的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山茶树上花朵开满枝头。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绒球”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七仙女”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内的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水晶白”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十八学士”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春诗”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一只蜜蜂在“连城红”山茶花中采蜜。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复色双喜”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乔依”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厦门:独放早春枝 山茶正花时

 

“宽彩带”山茶花。人民网 陈博摄

展开全文

厦门出台“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实施细则意义非凡

2022-04-08

就在台湾地区的“青年节”3月29日这天,厦门市出台了一项惠及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的利好政策——《<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也意味着厦门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厦门速度”的绝对优势。

 

首先,《实施细则》中八项措施都明确到位,所有的惠台政策措施,让台胞台企一眼就看懂。从具体政策、申报条件、应提交材料办事流程到责任单位联系人和电话,从咨询了解办理到落地都有业务专人专项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实施细则》里,台胞台企融资、贷款、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准入认定、台企比照陆企注册、人才政策到台胞在厦租房台青公寓等惠台政策措施,都具体落地、一目了然不含糊。

 

比如《实施细则》第三项措施,对于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准入认定,其准入类职业资格参照《对台职业资格直接采认清单》予以全面或部分直接采认。当中第一款对于“台湾地区特考铁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开宗明义就指出台湾地区持有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人员(轨道列车司机)对应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特考铁路人员》的台湾居民方可在厦换证成为轨道交通司机员。众所周知,台湾具轨道交通司机员包含台湾铁路、台湾高铁和捷运轨道司机员,因此这群在台湾具有相对应的轨道交通司机员执照者,经过此认证方可直接在厦门执业上岗,这无疑是大陆对台同等待遇政策的一大进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厦门地铁里或动车组列车上,也将会有来自宝岛台湾的司机为我们两岸同胞服务。

 

其次,自1988年起,34年来厦门出台惠及台胞台企政策的“厦门速度”,始终处于大陆前列。经过笔者对大陆惠台政策研究发现,1988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公布施行后,在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出台“鼓励投资规定”配套细则方面,厦门市于同年率先出台地方性“鼓励投资规定”,随后珠海市、武汉市等7个城市先后出台相应政策。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后,厦门市在1995年率先颁布《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2018年2月28日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出台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厦门市出台“31条措施”配套政策(简称厦门“60条措施”)。由此可知厦门出台惠及台胞台企的政策措施,经常走在大陆各地前列,今日《实施细则》的出台,又是一项惠及台胞台企政策措施“厦门速度”的最佳体现。

 

总之,此次厦门出台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将会让更多的台胞台企将厦门作为登陆大陆的第一站,也体现了厦门市独有的“对台”优势。(作者:罗鼎钧,台湾人,中国台湾网网友)(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