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家国梦 两岸情(二)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与台湾人士会见等多个场合发表过涉台讲话,成为外界对于大陆对台政策导向的索引,颇受外界关注。像两岸一家亲、九二共识与反“台独”、两岸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共圆中国梦、两岸经济等,成为关键词。

 

谈两岸一家亲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MAIN201310070356000187584077293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3年10月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3年10月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5月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9月2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习近平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

 

谈两岸命运共同体

 

2013年2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习近平指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想起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心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

 

2015年3月4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会,习近平指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岸同胞从来都是命运相连、荣辱与共的。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15169416_14307290234501n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两岸关系路应该如何走,是摆在两岸所有政党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攸关中华民族和国家未来,攸关亿万民众福祉,需要我们大家认真思考。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擘画两党关系发展新前景,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未来、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谈共圆中国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9393683_13927325998771n

2014年 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习近平指出,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7040004_14117357784191n

201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习近平表示,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对台湾来说,这是福音、是历史机遇。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把握住机遇,相互扶持,紧密合作,为过上和平安宁、幸福美好生活,为在世界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耀而携手奋斗。

 

两岸要站在“振兴中华”、“共圆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看待国家和平统一,进一步加深感情,增进认同,共同反对“台独”,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是要让更多台湾青年体认到,台湾的命运系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义无反顾地接下复兴中华的重责大任。

 

谈和平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3年4月8日在海南博鳌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率领的代表团一行。习近平强调,大陆方面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决心是坚定的,方针政策是明确的。我们将保持对台大政方针的连续性,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更好造福两岸同胞。两岸同胞要真诚团结合作,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853139946896868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5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5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

 

谈“九二共识”、反“台独”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持续增进互信,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的关键。由于两岸间存在一些差异等原因,两岸关系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在所难免。越是这样越需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相向而行。要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5年5月4日上午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挑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搞“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就会损害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动摇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441133953627_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前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前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习近平强调,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同两岸同胞一道,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有利于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实现互利双赢的正确道路。只要两岸同胞沿着这条道路坚定走下去,就一定可以抚平历史造成的心理创伤,为民族复兴凝聚起强大力量、开创出美好未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9月26日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习近平强调,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2008年前的一段时间,“台独”分裂势力利用执政推行分裂路线,损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挑动两岸对抗紧张,给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祸害。两岸同胞对此记忆犹新,期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得以维护。需要警惕的是,“台独”分裂势力并未善罢甘休,仍在竭力煽动两岸敌意和对立,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

 

2015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习近平强调,“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企图挑起两岸民众和社会对立、割断两岸同胞精神纽带,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两岸同胞要对“台独”势力保持高度警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18243972_14571768760921n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他表示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我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MAIN201611020725000592845074382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1月1日在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1月1日在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在次强调,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持续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金砖峰会飘“台味儿” 台农“登陆”发展受鼓舞

2017-09-15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020170914601883943848

 

台商在福建种植的乌龙茶成了金砖国家峰会上特别的台湾味。(台媒图)

 

在刚结束的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来自福建漳平台创园的永福高山茶,作为大会指定用茶之一,广迎多方宾客,这让台创园的台农们都倍感荣光。

 

这次选用的高山茶出自漳平台创园的鸿鼎茶厂,台农李志鸿不仅是鸿鼎茶厂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漳平台商联谊会的会长。他感慨,茶是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健康饮品,此次永福高山茶能被推荐选入金砖国家峰会用茶,是对在大陆发展的台农巨大鼓舞和激励。

 

“得知台农在闽辛勤努力种出的永福高山茶参与金砖国家峰会,我们欣喜万分。”来自漳平台创园的台农张梓平坦言,大陆不断释放的优惠政策为台农提供了诸多良好发展商机,台农来大陆投资发展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金砖国家峰会指定用茶审核条件严格,永福高山茶凭借符合两岸及日本、欧盟的卫生质量检测标准,具有高优精致品质,在严审下最终成为峰会用茶。

 

据悉,永福高山茶还入选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赠送国际嘉宾与领导的外事礼品茶名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两岸经贸交流逐渐增多,永福凭借着与台湾地缘文化相近的优势,众多台资企业将台湾乌龙茶品种引进这里种植,利用台湾先进的茶园配套管理技术,采用精湛的茶加工工艺,成功让台湾高山茶在永福“落地生根”。

 

作为第一个到漳平永福种植台湾高山茶的台农,谢东庆亲眼见证了台商台农从台湾来到海峡彼岸寻求发展,终有成就的一路历程。因应了天时地利,1996年谢东庆在永福种下了第一棵茶树,他依然清晰记得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漳平永福调研时的情景。“因为当时刚起步,茶山道路都没有修好,他特地走了十几分钟的沙土路,到台品茶场参观。”谢东庆回忆道,“他鼓励我们利用好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把茶产业做好。”

 

现在,谢东庆的台品樱花茶园已经发展到了千余亩,引进种植软枝、金萱、翠玉、四季春等台湾四大乌龙茶良种,加上茶园里种下的10万余棵樱花,当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仿佛置身在台湾阿里山的美丽景色里,这里也因此被称为“大陆阿里山”。

 

目前,谢东庆所在的漳平台创园已成为台湾茶农离开台湾岛外投资最集中、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目前已入驻台资企业66家,常住台商500多人,核心区永福镇已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中国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盆栽杜鹃花生产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漳平台创园里台二代、台三代的比例正逐年增加,接棒父辈产业,台湾青年在漳平台创园的新一轮创业正蓬勃兴起,据悉,目前已有23位台农二代和38名台湾青年入驻园区扎根发展。

 

2007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鼓励台商台农到大陆发展农业,大陆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农业合作、惠及台湾农民的若干政策措施,在鼓励和支持两岸农业合作与技术推广,扩大合作领域;优化服务、便利两岸农产品贸易和大陆台资农业企业产品销售;保护台湾农产品知识产权,维护台湾农民正当权益等诸多方面作出明确指示,各地方政府及台创园也为台农在财税支持、土地优惠、金融服务、出入境便利方面进行扶持,为台农在大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和投资环境,对台创园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目前,国家级台创园总数增至29个,遍及大陆14个省区市。经过近十年的打基础、建园区、促发展、美环境的努力,台创园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台创园已逐步成为两岸基层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两岸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有效的促进两岸农业资源优势互补。(中国台湾网9月14日讯 记者 刘畅)

展开全文

台湾前安全部门高层批蔡英文:自以为是愚弄人民

2017-09-15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蔡英文当局因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既有的联系沟通机制停摆,据台湾“旺旺中时”日前民调显示,有7成3民众表示赞成蔡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以改善两岸关系。对此,台前“国安局”上校李天铎直言,台湾不是蔡英文和身边一小撮人,你不能以自以为是的聪明和骄傲,一直在愚弄人民。

 

台湾“旺旺中时”日前民调显示,有逾7成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湾发展的重要性正不断增加,认为两岸互动善意增加的比例仅4成2,认为减少的则有4成7。因此,有7成3民众赞成蔡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以改善两岸关系。这显示蔡当局的两岸政策与主流民意已出现严重扞格。

 

对此,李天铎指出,两岸关系不是调整不是改善是面对。他举出要面对的4大点:面对现实、面对大陆、面对自己、面对种族。他说,大陆不断进步强大,台湾斗争落后。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等是由文字传承的过程。

 

李天铎说,蔡英文要坦然面对和坦承接受现实。台湾不是蔡英文和身边一小撮人能够掌握改变!最重要是改善与大陆的关系,蔡英文不能够以自以为是的聪明和骄傲,一直在愚弄人民!(中国台湾网9月14日讯  韩静)

展开全文

台军退将:台当局真正危机在于不说实话 失信于民

2017-09-15

台军退将:台当局真正危机在于不说实话 失信于民

 

台军退将:台当局真正危机在于不说实话,失信于民。(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军退将吴斯怀日前发文表示,最近几大热门新闻,包括军公教调薪、“一例一休”预计调整、非核家园破局还在硬拗,“人民看到的是当局不断发夹弯,不愿意承认错误,拼命找理由圆谎,就是不愿意说实话。得不到人民信任的当局,很快会被人民唾弃!”

 

吴斯怀批评,错误的能源政策,还在遮遮掩掩中摇摆,非核家园“不缺电”,815大停电戳破了谎言。放着立即可用的核能不用,让民众随时处在限电、跳电威胁之下,全力启动燃煤发电,制造更严重的问题,大量增加了空气污染和碳排放,对人民健康和环境造成更大危害。

 

蔡英文选举时,民进党执政南部六县市共同签署“禁烧生煤及石油焦”声明,当初严峻反对燃媒,是为了民众健康着想,现在完全失忆?一连串矛盾的作法,来自矛盾的政策思维,足以证明,民进党心中没有人民,没有台湾的未来,没有永续经营,只有权、钱及下一次选举。(中国台湾网9月15日讯 高旭)

展开全文

台胞看北京:北京 百闻不如一见

2017-09-14

台胞看北京:北京 百闻不如一见 

 

北京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第一排左五)和参访团成员在北京台湾会馆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台胞看北京:北京 百闻不如一见

 

北京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和参访成员座谈交流,分享感悟。(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燥热夏季,黯然消退;秋高气爽,悄然而至。在北京最舒适季节里,受北京台联之邀,台北市台澎金马各县市同乡会总干事联谊会一行20余人于9月8日来到北京,开始5天京津参访之旅。  

 

参访期间,参访团成员参观了360集团、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OBE互联网创新园,感受北京经济发展,体验“互联网+”魅力;参观故宫、恭王府等名胜古迹,领略北京历史底蕴。另外,参访团团员于9日搭乘高铁前往天津,参观了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等文化名人故居,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 

 

涨知识 在北京看“中国卢浮宫”百工坊   

 

参观紫禁城,感受“一入宫门深似海”惆怅;观赏恭王府,领略庭院深深的静谧;攀爬长城,点赞古人伟大智慧;走访798,感受文创力量迸发;参观北京百工坊,探秘“中国卢浮宫”;制作京剧脸谱,领略传统文化奥妙…… 

 

“北京,我来晚了!”团中年龄最小的萧婷文第一次到北京。在台湾经营绿境艺廊的她对被誉为“中国卢浮宫”——百工坊印象最深刻。在百工坊的非遗讲堂上,她倾听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和具有宫廷艺术特色的“燕京八绝”的璀璨文化,了解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背景和制作过程,领略古老技艺独特的创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之后又亲身体验了手工绘制京剧脸谱的活动,感受匠人精神和非遗技艺的魅力。 

 

她说,这次只是初次邂逅北京之美,下次将深度畅游北京,并已规划好自己的行程路线——逛北京胡同,览北京博物馆,识北京习俗,交北京朋友…… 

 

同样,来自台湾花莲县的60余岁张国训也是第一次到北京,“百闻不如一见,我这个老头长见识了。”只有来到这里,才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古代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所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他遗憾地说,应该早点来北京看一看,走一走。 

 

“只有真正踏上大陆的土地才会了解大陆现在的发展情况,没有踏进来就不会了解大陆已经不是原来的大陆。”作为本次参访团团长,台北市台澎金马同乡会会长李荣堂表示。 

 

开眼界 在北京感受“互联网+”魅力 

 

初秋北京城,阳光透过树荫,散发着色彩斑斓的光晕。初到北京,团员谢秀慧就迫不及待体验了共享单车的魅力。扫码、解锁,骑着橙色的摩拜单车,畅游798艺术中心,52岁的她脸上洋溢着青春笑容,嗅着的空气里都多了一丝丝初恋的甜味。 

 

“互联网+”在北京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举起手上镂空雕刻的红色镯子,她说这是在百工坊通过微信扫码付款购买的。这次旅程,她不仅体验了共享单车,也享受了微信扫码付款的便利,触摸互联网+的神奇魅力。她也成为了团员羡慕的对象,纷纷向她“取经”,如何与 “互联网+”联结。 

 

其实,这只是互联网+引领经济、改变生活的冰山一角。12日,团员到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访交流,深入企业如京东方、OBE互联网创新园等地,进一步探访“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开发及企业发展模式。 

 

团员们纷纷表示未来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大陆在这个领域已经跑到前列。各大企业也纷纷探索创新、创业、创投一条龙服务,协助年轻人创业,扶植中小企业,形成强大集聚效应,融合资源,共同前进。 

 

在OBE互联网创新园参访中,在台湾从事建设产业王镇平说,看到大陆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像大海一样,深邃、包含,“海纳百川”如是也。作为一个商人,看到新一辈创业者、企业家,感觉自己年轻活力也被焕发了。他已经和OBE负责人互留联系方式,深入沟通,寻求合作。 

 

他笑称,北京真得有魔力,在这里“梦想终将变为现实”。 

 

谈感悟 京台要多交流常联系 

 

2014年,北京台联首次举办台北市台澎金马各县市同乡会共同举办总干事联谊会参访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成功搭建了两岸同胞交流平台。 12日下午,北京台联相关领导和参访团成员举行座谈会,大家亲切交流,分享彼此感受。 

 

“一回生,二回熟。”作为已经连续4次参访的团员钟立川终于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随着参访交流的深入,他发现彼此间交流话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距离越来越近。 

 

在座谈会上,来自台北市屏东县同乡会的秘书长郭信福表示,自己已经参加5次联谊会交流,每次他都会做笔记。看着这一次次交流记录,他感触颇多。他说,大家借由良好的沟通管道,所建立的厚实情谊,着实具体呈现了“两岸一家亲”的同胞爱。 

 

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表示,大陆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有诚意,有诚心,出实招。据悉,北京市政府即将出台新一批涉及台胞就学、就业、创业等惠台政策及措施,便利台胞在京生活和工作。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王兰栋说,希望透过两岸基层民众交流,“你来,我往”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发挥更大作用。(完)

 

台胞看北京:北京 百闻不如一见 

 

参访团成员参观被誉为“中国卢浮宫”百工坊,并学习绘制京剧脸谱。(北京台联供图)

 

台胞看北京:北京 百闻不如一见 

 

参访团成员参观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台胞看北京:北京 百闻不如一见 

 

参访团成员参观北京台湾会馆。(北京台联供图)

展开全文

港媒:坚持“九二共识”为民族尊严和荣耀而奋斗

2017-09-13

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无论谁在台湾上台执政,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明确接受体现“一中”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不承认“九二共识”、死抱“台独”党纲,最终必是死路一条。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把握住机遇,相互扶持,紧密合作,为在国际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耀而携手奋斗。

 

评论摘编如下:

 

三十年风起云涌,三十载沧海桑田。两岸同胞不畏险阻,同心协力,排除万难,使两岸关系从隔绝、对立走向交流、对话,沿着和平稳定的方向不断前行。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排除“台独”干扰破坏,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也是两岸交流三十年的重要启示。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最近在香港出席两岸交流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时指出,统一是全体国民之福。“统则强,分必乱”,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三十年来,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两岸交流合作指引方向,保驾护航。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之“锚”。锚定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两岸关系发展虽历经曲折、饱经风霜,不时遭遇逆流,但在种种复杂因素和艰难险阻面前,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有力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和现实从未改变。“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谈判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体现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1992年11月,两岸双方就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进行讨论,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正是因为有了“九二共识”,才有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才有了2008年两会恢复中断近十年的商谈,才有了2014年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更进一步才有了2015年举世瞩目的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

 

两岸关系实践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能够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能够累积成果的共同政治基础,是过去八年两岸关系能够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共同政治基础,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谁在台湾上台执政,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明确接受体现“一中”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不承认“九二共识”、死抱“台独”党纲,最终必是死路一条。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当政20年间的一系列“台独”行径的挑衅,特别是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及“法理台独”图谋,一次次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边缘。而大陆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一次次挫败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大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理解和支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台独”毫无立足的空间。

 

去年5月岛内政党轮替,民进党当局上台后,虽然口口声声“维持两岸关系现状”,却一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岸联系和商谈机制停摆,各领域交流合作遭到严重冲击,两岸同胞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台独”分裂势力妄图削弱、切割台湾同大陆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联系、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其倒行逆施激起两岸同胞的强烈愤慨,也更坚定了维护三十年交流成果、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充分展现了大陆方面维护国家统一的严正立场和坚定决心,六个“任何”更是向岛内“台独”分子发出清晰的警告讯号,提醒民进党当局不要搞两面手法糊弄民众。相较于当年陈水扁大张旗鼓地叫嚣“一边一国”、推动“入联”,蔡英文当局推行和纵容“去中国化”行径,企图走“隐性台独”、“柔性台独”的路线。但不管当局耍什么伎俩,大陆方面都了然于胸。习近平强调“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正正显示大陆方面对引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满了自信和定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大陆方面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大陆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同时,台湾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把握住机遇,相互扶持,紧密合作,为在国际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耀而携手奋斗。

 

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无论谁在台湾上台执政,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明确接受体现“一中”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不承认“九二共识”、死抱“台独”党纲,最终必是死路一条。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把握住机遇,相互扶持,紧密合作,为在国际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耀而携手奋斗。

 

评论摘编如下:

 

三十年风起云涌,三十载沧海桑田。两岸同胞不畏险阻,同心协力,排除万难,使两岸关系从隔绝、对立走向交流、对话,沿着和平稳定的方向不断前行。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排除“台独”干扰破坏,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也是两岸交流三十年的重要启示。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最近在香港出席两岸交流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时指出,统一是全体国民之福。“统则强,分必乱”,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三十年来,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两岸交流合作指引方向,保驾护航。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之“锚”。锚定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两岸关系发展虽历经曲折、饱经风霜,不时遭遇逆流,但在种种复杂因素和艰难险阻面前,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有力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和现实从未改变。“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谈判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体现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1992年11月,两岸双方就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进行讨论,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正是因为有了“九二共识”,才有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才有了2008年两会恢复中断近十年的商谈,才有了2014年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更进一步才有了2015年举世瞩目的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

 

两岸关系实践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能够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能够累积成果的共同政治基础,是过去八年两岸关系能够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共同政治基础,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谁在台湾上台执政,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明确接受体现“一中”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不承认“九二共识”、死抱“台独”党纲,最终必是死路一条。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当政20年间的一系列“台独”行径的挑衅,特别是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及“法理台独”图谋,一次次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边缘。而大陆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一次次挫败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大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理解和支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台独”毫无立足的空间。

 

去年5月岛内政党轮替,民进党当局上台后,虽然口口声声“维持两岸关系现状”,却一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岸联系和商谈机制停摆,各领域交流合作遭到严重冲击,两岸同胞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台独”分裂势力妄图削弱、切割台湾同大陆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联系、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其倒行逆施激起两岸同胞的强烈愤慨,也更坚定了维护三十年交流成果、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充分展现了大陆方面维护国家统一的严正立场和坚定决心,六个“任何”更是向岛内“台独”分子发出清晰的警告讯号,提醒民进党当局不要搞两面手法糊弄民众。相较于当年陈水扁大张旗鼓地叫嚣“一边一国”、推动“入联”,蔡英文当局推行和纵容“去中国化”行径,企图走“隐性台独”、“柔性台独”的路线。但不管当局耍什么伎俩,大陆方面都了然于胸。习近平强调“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正正显示大陆方面对引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满了自信和定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大陆方面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大陆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同时,台湾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把握住机遇,相互扶持,紧密合作,为在国际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耀而携手奋斗。

展开全文

俞正声:遏制宗教极端化倾向 坚持依法治理

2017-09-12

俞正声:遏制宗教极端化倾向 坚持依法治理

 

9月11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俞正声:遏制宗教极端化倾向 坚持依法治理

 

9月11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

 

俞正声出席并讲话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经验交流会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引向深入,进一步推动宗教工作向前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出席会议。

 

俞正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工作,推动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宗教领域总体保持了和谐稳定。

 

俞正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关键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导”的重要思想,在“导”上下功夫。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始终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把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要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开展公益慈善、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多作贡献。要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各宗教。要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规范宗教团体的行为和宗教活动,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

 

俞正声强调,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推动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扎实推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要遏制宗教极端化倾向,坚持依法治理,对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违反什么法律就按什么法律处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校园传教活动。要重视培养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增强他们抵御极端思想和境外渗透的能力。

 

俞正声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做好《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切实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规范执法程序,按照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会议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主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有关负责同志约190人参加会议。有关地方和部门的9位同志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展开全文

台媒:蔡若想赢回民心 拿出魄力改善两岸关系

2017-09-12

今年是台湾开放大陆探亲30周年,台湾《旺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台湾民众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不能任由政治人物操弄两岸争议,应该充分展现对两岸关系改善的支持态度,对蔡当局施加实实在在的压力,要求其改弦更张,放弃炒作两岸纠纷来获取政治利益的幻想,蔡英文若想赢回民心,唯有拿出魄力做出实实在在的调整,从而让两岸关系重回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中来,如此才是造福台湾民众、实现两岸双赢的正确选择。

 

社论摘编如下:

 

今年是台湾开放大陆探亲30周年,两岸关系从过去的敌对与不相往来,发展到如今的紧密相连,经贸文化交流如火如荼,在马当局时代更是全面启动了官方交流。只可惜蔡当局执政以来,因为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并对两岸关系定位问题始终回避,导致两岸官方互动停摆,民间交流也受到冲击,两岸关系再度跌入冰点,进入冷和状态。

 

面对僵局,蔡英文多以民意支持为挡箭牌,自认为“维持现状”才是主流民意,始终不肯调整两岸政策基调,任由两岸关系恶化。

 

旺旺中时所做的最新民调就显示,有逾74%的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湾发展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若以年龄交叉分析则可发现,“20-29岁”的族群有83.6%认为重要性增加,而“30-39岁”认为有增加的比例更是高达85.7%,这也就意味着,年轻族群更看重大陆对台湾的重要性,因而也就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蔡当局的所作所为显然既不符合主流意见,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即便是泛绿选民,也有60.5%认为大陆对台经济发展重要性增加,中立选民则有70.1%认为有增加,换句话说,蔡当局若不改弦更张,将会出现基本盘失守和中间选民流失的风险。

 

事实上,民众对当局的无所作为已经出现不满情绪,民调数据就显示,认为两岸互动善意有增加的比例仅42%,认为有减少的则是47%,因此,有73%的受访者表示赞成台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以改善两岸关系,而这几乎是跨年龄层、跨党派意见的普遍态度。显而易见,支持两岸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蔡当局若真心重视民意,就应该严肃对待民意的真实表达,而不是继续做不符合事实的曲解。

 

面对此情此景,蔡英文若想赢回民心,唯有拿出魄力做出实实在在的调整,而两岸关系正是最能让民众有感的现实问题。

 

蔡英文必须认识到,两岸关系就是台湾解决发展问题和内部矛盾的核心问题,这不仅牵涉到台湾产业升级和贸易发展的利益问题,也是台湾统“独”矛盾和蓝绿恶斗的根本原因。蔡英文只有正面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终结“去中国化”的政治操作,才能让台湾社会不至于在无尽的内耗中沉沦,反而可以走出内部争论的僵局,务实处理台湾所要面对的现实困境,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与大陆展开合作。也唯有这样,两岸交流才不至于因为政治障碍而停滞不前,两岸经贸文化合作才有可能回归正常轨道。

 

台湾民众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不能任由政治人物操弄两岸争议,应该充分展现对两岸关系改善的支持态度,对蔡当局施加实实在在的压力,要求其改弦更张,放弃炒作两岸纠纷来获取政治利益的幻想,从而让两岸关系重回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中来,如此才是造福台湾民众、实现两岸双赢的正确选择。

 

 

 

 

展开全文

台当局削减高中文言文比重未果:文化台独不得人心

2017-09-12

台当局教育部门10日开会审议新课纲内容,其中备受关注的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比例维持45%至55%不变,老祖宗传下的中华文化经典暂时免遭劫难。这一结果表明,“文化台独”在台湾不得人心,两岸的历史文化联结是不可能被轻易切断的。

 

此前,台当局教育部门提出“文言文和白话文比例修正案”,有意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上限降为30%。尽管主事者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隐藏政治用意,说什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贴近现代生活”“与国际接轨”,但明眼人一眼便能看穿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把戏。砍向文言文的这一刀意在对台湾社会传承的中华文化刨根断魂,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去中国化”。此举在台湾社会引起轩然大波,教育界人士多次召开记者会表达抗议,著名作家白先勇、余光中等逾5万人参与了反对削减文言文课文的联署,创下文教议题联署人数新纪录。台湾社会在此议题上的民心向背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这棵大树上的一支,台湾文化的绵延存续,得益于中华文化深厚传统的滋养。文言文撰写的古典文史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不仅深受两岸同胞的喜爱,更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在台湾,中华传统经典深入人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台湾同胞,即便是在闽南话、客家话以及各种传统戏曲和古建筑的楹联当中,文言文的痕迹也是俯拾皆是。诚如余光中所言,如果将文言文抛弃不用,我们将会变成“没有记忆的民族”。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这是晚清秀才、台湾著名诗人林朝崧诗作中的名句,表达了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对祖国的思慕。即使在殖民统治者企图扑灭中华传统文化之时,台湾知识分子也从未屈服,林献堂写下了“祖国我欲乘风归”的诗句,蒋渭水在监狱中仿照古文名篇写下了《快入来辞》《狱中赋》。在绝大多数台湾知识分子眼中,文言文代表的中华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是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不可退让的文化斗争。对文言文不仅不应抛弃,更应代代诵读学习。台湾主流社会在文言文课文比重上的坚定态度,充分反映了对中华文化根与魂的坚守。

 

“台独”势力数典忘祖,将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割裂对立起来,污蔑文言文是“外来文化的枷锁桎梏”,难道不觉得愧对祖先么?对于台湾社会珍视的中华文化财富,“台独”势力不仅不珍惜,反而要“赶尽杀绝”,这种愚蠢的“文化自残”才真正是对台湾的“自我矮化”!

 

据台湾学者统计,20年来台高中课文中文言文篇数已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如果新课纲削减文言文提案通过,台湾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量将仅相当于大陆的小学生。缺乏中华传统经典的滋养,学生的文史素养和思维眼界必将大为缩窄。难怪有台湾学者呼吁“请放过教育,放过孩子们!”这就是为何那么多一线教师和青年学生站出来反对削减文言文的重要原因。

 

文化是沉淀在一个民族心灵最深处的历史记忆,它记载着“我们从哪里来”,也时刻提醒着“我们是谁”。古语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对待历史和文化的态度映照着人们如何认识现在、面向未来。2005年,陈水扁当局就提出过调降高中教材文言文比例,遭到台湾文学界、教育界的强力反对。12年后,台湾当局重回“文化台独”的老路。在台湾民意群情激愤的批评声浪中,这一图谋“撞上南墙”。但“台独”势力恐怕不会轻易罢休,未来会否以迂回转进的方式“再举刀斧”,两岸同胞尤其台湾民众应保持高度警惕。

展开全文

台媒:用意识形态绑架教育 台当局在“豪赌”

2017-09-12

近日为了台湾语文新课纲中的文言文比例,台湾社会宛如进行着一场“文白之乱”。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褚瑞婷的评论文章指出,台湾的教育体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文言文在学习过程与效果上所能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未来,容不下大人的意气之争,别再让台湾的下一代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之下的牺牲品。这场赌局,谁也输不起。

 

评论摘编如下:

 

近日为了台湾语文新课纲中的文言文比例,台湾社会宛如进行着一场“文白之乱”。这场可谓“战役”的激烈论辩,几乎让相关的教育团体倾巢而出。最终,课审大会经过马拉松式的10小时会议后,由于分组审议委员的4个提案皆未通过,因此,新课纲的文言文比例将维持由台湾“教院”课发会研修小组所提出的草案,从现行课纲的45%至65%,微幅调降至45%至55%。

 

教改之后,高中课程与升学方式似乎“人性化”了许多,像是加入大学选课方式的必选修型态、引入研究所的专题研讨方式,再配合多元升学管道,尝试给年轻学子更多选择,希望借由“多元学习、适性扬才”的教改理念,让学生找到真正的兴趣,以免进入大学后才徒增遗憾。

 

这次的文白争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由于选修科目的大量增加,使得所有学科被迫减少学分或压缩课程内容,在授课时数不足的压力之下,只好开始“去芜存精”,也就引发文言文究竟是“芜”还是“精”的争辩。支持调降的一方将文言文冠上了“无用论”、“填鸭教育的真正元凶”等负面标签,而反对大幅调降的论者则认为文言文是文化涵养之本,恣意删减可能地动山摇。

 

而“课审会文言文选文小组”的委员名单也被认为专业不足,台湾语文专业的委员几乎付之阙如,也难怪外界认为审议成员的代表性不足,致使过程平添非议。

 

教育本身就是立场的传达,当教育现场走向一纲多本的同时,就表示教育体制已经逐渐走向更为开放的思想路径。可惜的是,每次课纲微调的审议过程总是少不了各路人马在背负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企图使课纲所乘载的文本更贴近自我想法,汲汲营营挥舞着正义的旗帜,以学生的受教权为名,却行自我满足之实。

 

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本是希望透过教育型态的松绑,鼓励学生追寻自我并奠定思辩能力,这也是台湾走向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契机。我们不愿看见意识形态成为绑架教育立场的最终目的,台湾课纲微调变成有心人士的操弄手段。这段期间以来,刻意的拉扯与撕裂已经让社会意见严重分歧,难以凝聚共识,使得教育改革朝向广纳建言的民主化过程蒙尘。

 

台湾的教育体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文言文在学习过程与效果上所能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未来,容不下大人的意气之争,别再让台湾的下一代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之下的牺牲品。这场赌局,谁也输不起。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