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七七事变:两岸同胞共同的铭记和纪念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宛平城的战火硝烟就此拉开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全民族抗战的序幕。80年后的今天,两岸同胞没有忘记这段历史,他们通过举办活动、参观纪念馆等形式进行纪念,以抗战精神唤起中华儿女的使命感,携手推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这场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中,台湾同胞没有缺席。早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强行占领台湾,台湾同胞就前仆后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七七事变”爆发后,至少有5万台湾同胞本着“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信念,奔赴大陆投身全民族抗战的洪流。

 

 我们看到,自去年上台执政以来,民进党多次研议要管制台湾退役将领到大陆出席政治性活动。像2016年大陆举办的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因退役将领的参与,遭“绿委”威胁考虑取消他们的退俸及奖章、勋章等。今年4月,蔡当局取消“遥祭黄帝陵”,停办抗战80周年纪念展。但这仍然阻挡不了台湾退将到南京参加“中国人的抗战: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的学术研讨会,这些退将相聚在此,追忆往昔,深切纪念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八十周年,他们将心中的拳拳爱国之心化为实际行动,以此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热爱和平,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

 

 正如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所说,上世纪的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比沉重的灾难。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英勇的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赴后继,在付出巨大民族牺牲后,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也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他表示,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生存、发展、幸福、尊严的可靠保障。抗战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同样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希望此次研讨会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台湾民生党举办音乐会纪念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

2017-07-07

台湾民生党举办音乐会纪念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

 

为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台湾民生党近日在台北举办了“抗战八十载、百年中国梦:张穆庭流行钢琴音乐会”。音乐会以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开场,民生党主席张穆庭的钢琴曲独奏,将现场观众思绪带回80年前全民抗战的岁月。随后的《长城谣》《松花江上》《望春风》《雨夜花》……一首首抗战经典歌曲,讲述的都是那段悲壮的历史。

 

张穆庭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奉行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的民生党希望能传承抗战精神,让台湾同胞尤其是台湾年轻人了解两岸曾经共同抗战的真实血泪历史,并理解今天两岸之间和平不易,深刻认识到两岸唯有携手同行,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2005年,张穆庭创作发行《1937南京大屠杀纪念单曲》,并在南京举行唱片义卖捐款给两岸慰安妇,自此与抗战音乐结下缘分。他表示,下半年将赴大陆举办抗战音乐会,民生党也将持续协助台湾青年赴大陆实习、就业、交流等工作,为台湾年轻人找寻出路与机会。(记者 王平)

展开全文

台媒:两岸应共享抗战史料 共写抗战史书

2017-07-07

今天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这起事件激发了中华民族一致奋起、全面抗日,直到取得最后胜利,收复所有失土包括台湾。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今天发表点评文章说,今天应该是所有两岸人民都要重视和缅怀的日子,但是台湾在民进党执政下,“去中国化”日益激烈。蔡英文日前主持各军校联合毕业典礼时,连宣读孙中山遗嘱的仪式也回避了;台当局更在规划于公共教育中去除中国史,也就无意纪念七七事变。未来其脱离中华民族的意向和行动,只会更加明显,这对于台海局势和台湾内部的冲击,都难以设想。

 

大陆有关方面昨天在南京举办了中华民族抗战史学术研讨会,台湾前一级上将郝柏村等多位台军退役上将前往赴会。两岸退役将领的共同探讨,有助于抗战史实的呈现,意义重大。而两岸学术界的相关交流和共同研究,更是值得日常进行。在民进党当局刻意抑制纪念抗战的同时,刚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吴敦义,发起纪念七七事变80周年,用心值得肯定。

 

位于卢沟桥畔的抗战纪念馆内,大墙上刻着的抗战期间为国牺牲的190多位少将以上军官姓名,其中除了个位数外,均为国民党籍。可见大陆对于抗战史实的态度,又如大陆几十个电视频道中,几乎天天都有抗战故事在播放,屏幕上时时出现的军官,都戴着有青天白日徽的军帽。

 

这一两年,长达36集的长沙保卫战电视影集在大陆播出,主题曲则是曾在台湾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旗正飘飘》。此套影集还在大陆的少儿频道播出,显示大陆完全不排斥让少年儿童了解国民党在抗战中的突出地位。而台湾连缅怀抗战历史都愈来愈不重视,更不会如此彰显国民党籍名将,相形之下,令人汗颜感慨!

 

两岸之间及国共两党之间,应该已过了互相批评对方贬低己方在抗战中地位的阶段,未来应该着重共同研究与发表。习近平总书记于两年前倡议“共享史料、共写史书”,时任台当局领导人的马英九予以正面响应,成为两岸良性互动的一环。台湾因现在执政的民进党不断力图割裂两岸的历史渊源,两岸有识之士更须透过共同展现抗战史料和撰述抗战史书,作为对维系两岸关系、促进双方融合的努力。

展开全文

蔡当局严控退将到大陆参加活动 唐德明:没自信表现

2017-07-07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台湾高阶退将去年来大陆参加公开活动引发争议,台当局“行政院”会6日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未来离退中将以上军职人员、敏感机关政务副首长以上、情报机关首长登陆管制至少3年,管制期只增不减。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唐德明表示,此举显示了民进党没自信。

 

唐德明指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修正后,重点有二项。第一,未来退将或政务官来大陆将管制至少3年。第二,若有违反或损及台湾尊严,情节严重者可剥夺自行为时起全部月退俸,“一辈子不得再领”。

 

唐德明说,“违反或损及台湾尊严”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如何认定以及由谁来认定,未来可能会引起很大争议。因此,很可能会成为箝制异己的工具和手段,伤害台湾的“民主自由”。

 

其次,不论职务敏感与否,一律管制至少3年,更是凸显了民进党当局对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对人民的不信任。唐德明说,泄密罪已经在相关条文内清楚规定,却还想要制定这种不符比例的原则,并且剥夺人民财产权的法律,“民主进步”就快成为笑话了。(中国台湾网7月7日讯 卢佳静)

展开全文

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历史不容抹杀 真相不容掩盖

2017-07-07

昨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举办,两岸退役将领、专家学者共聚南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今天是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八十周年纪念日,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指出,当下民进党加紧修改课纲,大幅缩减中国史内容,然而历史不容抹杀,真相不容掩盖。最近两岸各界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让台湾青少年了解历史和真相。评论直言,两岸应借此契机凝聚记忆、认知、情感,共捍民族尊严、共传民族荣誉,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评论摘编如下:

 

今天是七月七日,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八十周年纪念日。两岸退役将领、专家学者昨天共聚南京,出席“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别具意义。尤其当下民进党当局正加紧修改课纲,大幅缩减中国史内容,据说甚至连“辛亥革命”、“八年抗战”等内容都去掉了,如今两岸民间团体共同举办研讨会,不少退役将领都支持两岸共写史书,让年轻一代了解抗战史,这正是对抗台当局搞“文化台独”、切割两岸民族精神纽带的有力举措。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指出,要推动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这是增强两岸同胞共同历史记忆、弥合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反对“台独”史观、粉碎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最好方式。

 

八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在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奋战,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后,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一洗近代以来屡遭外敌欺凌的屈辱,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台湾光复、回到了祖国怀抱。

 

早在抗战爆发前,台湾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地,而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不断进行反抗,共有约65万人壮烈牺牲。但民进党当局不仅淡化纪念抗日,更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为日本侵略者护航,说“慰安妇可能自愿”、“台日夫妻论”云云,简直是无耻之极、令人作呕。国民党执政时修改课纲、拨乱反正,去除课本中的“皇民史观”,例如把“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慰安妇”前加上“被迫”等,不料民进党去年“520”上台第二天即废除国民党修改过的课纲,恢复“皇民史观”,最近甚至变本加厉,把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脉络,无异于“消灭”中国史。其意图无非是要让台湾年轻一代忘记自己的根,忘掉自己的祖国,忘掉自己的民族,制造所谓“天然独”,从而达到“阻挠统一、推动台独”的阴险目的。然而,历史不容抹杀,真相不容掩盖。最近两岸各界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让台湾青少年了解历史和真相。

 

在纪念抗战全面爆发八十周年之际,两岸应借此契机凝聚记忆、认知、情感,共捍民族尊严、共传民族荣誉,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展开全文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2017-07-07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6日上午,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和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这是两岸退役将领和专家学者首次共同研讨抗战历史。

 

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在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两岸民间团体共同举办抗战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两岸同胞共同回顾这段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积极发扬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民族自强意志,坚定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龙明彪指出,当前,分裂势力在台湾推动各种形式的“台独”活动,妄图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限制、阻挠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给台海和平稳定构成重大威胁。抗战历史昭示我们,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奋起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分裂势力越想把两岸同胞分开,两岸同胞越要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们将继续支持鼓励两岸各界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断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王建朗表示,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面对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一致对外,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各地区军民的共同奋战,最终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战胜强敌的巨大力量,民族团结是民族复兴的坚强基石。

 

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理事长陈廷宠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霸权的宗旨能够弘扬世界,永远发光。

 

大陆退役上将方祖岐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两岸同胞是骨肉相连的兄弟,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台湾退役将领郝柏村表示,8年全面抗战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牺牲最悲惨最壮烈、战果最辉煌的全民反侵略正义战争。国共两党对抗战都有贡献牺牲,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团结了中华民族,凝聚了全民抗战到底的战斗意志。抗战历史全民族共同的光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光辉的精神文化资产,抗战胜利历史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基本教材。两岸年轻世代应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和平发展中培育出和平统一的共识。

 

郝柏村强调,台湾人民是抗战胜利的最大受益者,没有抗战的胜利和台湾回到祖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台湾。“台独”势力蓄意淡化抗战历史,我们坚决反对。惟有还原抗战历史,才能从源头上消灭“台独”意识。他表示,中国作为正在富强起来的大国,对人类负有重大责任,以“一带一路”宏图连接经济合作伙伴,带动周边及沿线国家走向均富,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大同思想”的实践,对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本次研讨会是两岸史学界致力于“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的大型研讨活动,30多名两岸退役将领和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抗日战争历史定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专题研究”四个议题交流研讨。来自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两岸高校的140多名学生旁听了研讨会。

 

此外,研讨会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中国人的抗战:海峡两岸油画联展”活动,30幅反映抗战光荣历史的珍贵油画作品联袂参展。作为首次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两岸油画联展,展出内容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的馆藏作品,以及台湾画家精心创作的油画作品。(中国台湾网7月6日南京讯   记者 扶海涛)

展开全文

张亚中:看到卢沟晓月的哀愁了吗

2017-07-07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的日子。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今日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当年一旦日本侵华成功,对中国来说,就将是一场不只亡国,而且更将是一场“亡文化”的惨祸。最近,蔡英文当局变本加厉地推出新课纲,准备将中国史的教学并入东亚史,这不是准备在台湾玩一场彻底亡掉中华文化“天下”的游戏吗?张亚中直言,我们誓与这股日本侵华的幽灵对抗到底,绝不让华夏文化之光在台暗熄!

 

评论摘编如下:

 

“卢沟晓月”曾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永定河水静静流淌在一片辽阔的大地上,就在这片宁静的平野上,谁知道80年前的今天,竟燃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最让人怵目惊心的烽烟!

 

对日抗战,是一场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遭遇的艰险。从中国人的观点来说,历史上中国多次遭逢异族入侵,也曾多次遭逢亡国的惨祸,可是每一次的挫败,却都变成了民族内涵的再一次扩大,这原因无他,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终归消融了入侵者。只要文化不亡,我们就不怕任何短暂的挫败。

 

可是日本的侵华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日本不只军力上远胜于我们,而且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彻底脱亚入欧,文化上也接受了西方帝国主义的霸权思维,更重要的是,日本文化虽受中国重大影响,但在日本维新成功之后,就彻底瞧不起中华文化。由于他们深信“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并认为自己比中国更优越,因此一旦日本侵华成功,对中国来说,就将是一场不只亡国,而且更将是一场“亡文化”的惨祸。若真是如此,那就将是中国历史一场真正的浩劫。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纪念抗战,不只是要纪念另一场中国曾经遭遇的侵略,也不只是要纪念多少保家卫国的英灵,更重要的是要看清楚对日本侵华在中华文明的延续上,所带来的重大危机,并记取这个教训。顾炎武曾区别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不同,五胡、蒙古、满洲的入主中原,那都只是亡国,朝代的更迭,用现代政治学的说法,是中国史上政府与政权的易主,但若日本入主中原,那可就是彻底亡天下,是中华文化的彻底灭亡了。

 

然而80年前爆发的这场“亡天下”的危机,真的已经完全过去了吗?对台湾而言,看来是还没有的。从20几年前开始,台湾就已经在我们都知道的原因里,不再纪念抗战了。也从那时开始,台湾开始尊日抑中,自我贬损中华文化,过去20年历史课纲的变化,乃至社会上的种种“去中国化”的变化,不都清楚显示了这个轨迹吗?

 

最近,蔡英文当局更是变本加厉地推出新课纲,准备将中国史的教学并入东亚史,这不是准备在台湾玩一场彻底亡掉中华文化“天下”的游戏吗?顾炎武说,亡国是士大夫之责,也就是说庙堂里做官的要负责,可是如果亡天下,那可是就“匹夫有责”了。我们这一介小民,并不需要为国民党的败选丢掉政权负责,但我们又岂能看到台湾自绝于中华文化呢?又岂能看到日本当年在侵华战场上没能做到的事,居然在台湾正在点点滴滴实现呢?

 

在七七事变80周年的此刻,我们看到卢沟晓月的哀愁了吗?如果一场准备在台湾灭亡中华文化的行动已然展开,那么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誓与这股日本侵华的幽灵对抗到底,绝不让华夏文化之光在台暗熄!(张亚中,作者为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

展开全文

“七七事变”八十年:团结的我们 不可战胜

2017-07-07

耻辱要牢记;荣耀,更要牢记。

 

八十年前的今天,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的日子。

 

这一天是耻辱,这一天也是荣耀。

 

从这一天开始,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华儿女以团结奋起的姿态,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壮举。

 

从这一天开始的那场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一洗我们近代以来屡遭外敌欺凌的屈辱,第一次真正捍卫了祖国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八十年后的今天,两岸同胞都没有忘记这段历史。虽然岛内因为亲日的民进党执政而取消了“遥祭黄帝陵”、停办了抗战80年纪念展,虽然民进党当局多次研议要管制退役将领赴大陆出席政治性活动,但仍然阻挡不了今年又有一批台湾退将跨海而来、参加纪念抗战的活动。“台独”势力的张狂跋扈令人愤怒,台湾退将的民族风骨令人钦佩。

 

没有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就没有当年全国范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就没有抵御外辱战争的伟大胜利;没有八十年前开始的那场全民族的殊死抗争,就没有台湾回归祖国、结束殖民地耻辱的荣耀。

 

7月6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的前一天,台湾那边,中国国民党举办纪念抗战八十周年大会,并举行连续两天的学术研讨会,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国民党主席当选人吴敦义都有出席;大陆这边,由两岸民间团体共同举办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

 

八十年前,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与退缩;八十年后,面对已经被事实证明了正确的、建立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之上的和平发展之路,两岸又有什么理由不再坚持呢?忘记历史,就意味背叛。“台独”势力一切割裂两岸历史连接、磨灭台湾同胞中华民族意识的企图,都注定不会得逞。正如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在出席“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时所说:历史启示我们,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分裂势力越想把两岸同胞分开,两岸同胞越要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八十年前那场伟大的抗战史昭示我们,团结奋起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而两岸在2008年建立起来的那条和平发展之路,正是这样一条能够在今天把两岸同胞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斗、实现互利共赢的阳光大道。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又有什么困难与挑战,是我们不可战胜的呢?(马萧萧)

展开全文

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砥柱中流,引领伟大复兴

2017-07-07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80年前的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桥畔气壮山河的抗击,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

 

秉持民族大义,担负救亡重任,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旗帜,引领夺取胜利的正确方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滔滔历史长河,巍巍砥柱中流。

 

踏上新的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拼搏奋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前行。

 

高擎抗战旗帜 挺起民族脊梁

 

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砥柱中流,引领伟大复兴

 

七月的宛平城,蝉声阵阵。永定河上波光潋滟,映照出卢沟桥雄伟的桥影。存留于桥面的古老石砖,承载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80年了,那些悲惨壮烈的日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新中国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86岁高龄的郑福来触摸着桥头的石狮,感慨万千。

 

远望宛平城,城墙上的累累弹痕,永远铭记那段在苦难中爆发、于危亡中图存的悲壮岁月。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呐喊,随着电波传遍全国,激荡在每一位国人的心头。

 

强敌肆虐的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次日,中国共产党即发表抗日宣言;同年,陆续派出大批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斗争;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在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尽管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力量还很弱小,却承担起了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责任,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使命担当。”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

 

北京妙峰山,奇峰峻峭,松柏参天。

 

“坚持持久战”,1941年八路军挺进军在此处留下的摩崖石刻,历经风雨洗礼,仍然清晰如昨。

 

在艰苦而危险的岁月里,挺进军专门派出兵力,以武工队的形式四处动员群众抗日。遥想当年,一队队神情坚毅的军人握紧拳头,以铿锵有力的话语大声宣讲党的抗日主张,那份执着源于一种何等坚定的信仰!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8年5月,面对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集中全党智慧,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洋洋万言,犹如驱散云翳的旭日,拨开国人心头迷雾,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信心。中华民族振奋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伟大的抗战之中。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从白山黑水到热带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上,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誓死抗日的滚滚洪流。

 

无论是在沦陷区还是游击区,中国共产党人都是火种的播撒者,都是动员、组织和坚持抗战的领导者。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曾经评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

 

1937年9月,就在日军长驱直入时,山西突然传来捷报--在一个名叫平型关的地方,中国军队赢得了抗战以来第一场重大胜利,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作战的主角,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从奇袭阳明堡到黄土岭战斗,从百团大战到沁源围困战……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在百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根据地上,牵制和打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逐步成为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与正面战场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为抗战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成就胜利的伟业,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

 

“就是死,也要头朝前倒下!”平型关激战,进攻号角吹响,开国少将、时任八路军营教导员李水清捂着中弹后血流不止的腹部,毅然冲向敌阵。

 

“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抗日女英雄李林对身边同志的嘱托,读来依然震撼人心。

 

山河换了新颜,英雄却不曾远去。

 

稻香漫野的刘老庄前,至今传颂着新四军八十二位烈士血战殉国的悲壮;峥嵘险峻的狼牙山巅,永远定格住八路军五位壮士千仞一跃的身影;汹涌咆哮的乌斯浑河,依然回荡着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的高歌……

 

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高擎为国为民的火炬,为伟大的抗战精神铸入内核与灵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

 

在艰难困苦中,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正确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巨大牺牲,支撑起救亡图存的希望,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出中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和战斗力,写就了抗战胜利的壮丽史诗。”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

 

缔造空前团结 凝聚磅礴力量

 

细雨初歇,天空又现光华。

 

车水马龙的重庆街边,古朴沧桑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掩映在绿树丛中。

 

抗战相持阶段,这座民盟元老鲜英的公馆同样访客如流:中共人士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社会进步人士张澜、黄炎培、沈钧儒,国民党要员冯玉祥、于右任、柳亚子等,在这里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彼时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层各界同日本侵略者正在进行殊死的斗争。

 

彼时的中国,曾经“一盘散沙”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政见各异的诸多团体结成一条心,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发出“最后的吼声”。

 

从“八一宣言”力主团结到瓦窑堡会议指引方向,从西安事变秉持大义到皖南事变忍辱负重……抗战期间,尽管几经波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如磐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牢牢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命脉。

 

回首祖父与共产党合作的历程,黄炎培之孙黄孟复由衷感慨:“国民党千方百计拉拢他们却没有成功,而远在延安的共产党却把他们吸引在周围。靠什么?靠的就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理念,靠的就是延安的实践和领袖的品格。”

 

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选择自己的命运,人民也在命运转折中作出历史的选择。

 

从共产党身上,人民看到了与国家存亡与共的坚定决心--

 

山西省太原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份八路军总部行动路线图。

 

纵横交错的路线显示: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八路军总部在山西辗转迁移69处,但始终坚持战斗在日军占领区的腹地,如利剑刺向敌人心脏。

 

抗日战争,是攸关民族前途命运的殊死战,也是检验当时中国各党派和政治集团的试金石。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否得到民众拥护、能否领导和影响民众的重要标尺。”曲青山说。

 

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全民族抗日救亡的历史重任,把自己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空前紧密地相连。

 

从共产党身上,人民看到了浴火重生的希望--

 

广州,珠江畔。

 

一座音乐家的雕像临江而立,仿佛正在指挥滔滔江水,奏响一曲雄壮的大合唱。

 

他就是冼星海。1938年,这位33岁的年轻人被中国共产党深深感染,毅然前往延安。在那里,他入了党,完成了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

 

熊熊烈火,燃烧在广阔战场;碧血忠魂,长存于天地之间。

 

当10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千余群众脱险全部牺牲,当一位母亲将至爱的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战场,当500多名青年在左权将军公葬之日当场含泪参军……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此筑起一道日本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长城。

 

“共产党组织、动员民众的核心与关键,是激发民众心中潜在的火种。点燃它,这个民族就不会堕落,不会被黑暗吞没,不会被侵略者征服。”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

 

从共产党身上,人民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1940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国考察完重庆,坚持要到延安看看。走遍延河两岸,与共产党人促膝长谈后,他向海内外大声疾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让陈嘉庚得此结论的,是如许动人的景象:党的领袖与群众挤坐一条板凳拉起家常;八路军战士与陕北农民一起破土开荒;来自各地的进步人士挑灯夜谈、共谋救亡。

 

“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形成了大体相近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文化政策,为创建新型国家积累了经验。”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

 

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薛庆超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高举抗日旗帜,始终不渝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不渝艰苦奋战在抗战前线,始终不渝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方向。

 

“从开展全民族抗战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80年来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只有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说。

 

传承抗战精神 走向伟大复兴

 

纵横吕梁山,奔腾黄河浪。

 

2017年6月21日,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兴县蔡家崖村,向晋绥边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烽火当年,葱茏草木之下,曾有烈士的鲜血流淌。

 

驻足凝视,习近平动情地说,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青史为鉴,使命如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从抗战岁月走来,中国共产党人激发抗战精神百炼成钢,将中国人民的力量始终凝聚。

 

在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中生长,在共产党人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中升华,在全体中华儿女为梦想拼搏的奋斗中弘扬……向伟大复兴奔去,中国共产党人引领抗战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将中国人民逐梦的道路照亮。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是走向复兴的中国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1944年9月5日,共产党员张思德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三天后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出席,并发表了那篇广为流传的演讲--《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左权、杨靖宇、赵一曼……正是这种深植灵魂的红色基因,激励共产党人在战争岁月浴血斗争、不畏牺牲。

 

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正是这种一脉相承的先进本色,感召共产党人为国强民富呕心沥血、接续向前。

 

岁月如歌。距离延安700多公里的河南兰考,昔日的风沙盐碱地,已是瓜熟果香。

 

燃尽一生、长眠在此的共产党员焦裕禄,应为兰考迎来历史时刻而笑慰--2017年3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真正为了人民的政党,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成立96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告别封建剥削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7亿多人口脱贫……

 

成立96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数十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的执政党……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天下归心,引领中国扬帆远航。

 

始终坚持自信自强,这是走向复兴的中国融于血脉的鲜明特质--

 

白洋淀,荷花绽放,芦苇摇曳。

 

端岗楼、打伏击、除特务、诛汉奸……岁月流转,人们依然传颂着雁翎队抗日杀敌的传奇。

 

河山既复,日月重光。70多年过去,在这片曾被硝烟笼罩的恬静水乡,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任的河北雄安新区蓝图绘就,将写下中国改革发展新的传奇。

 

当年威震敌后的雁翎队政委马仲秋,已是华发苍颜的98岁老人,队伍出征的誓言却从未忘记:

 

“决心与日寇血战到底,敌人必败,共产党必胜!”

 

遭受侵略,是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战胜侵略,是因为在逆境中自强。

 

从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耕地养活超过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到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到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驶向深海……今天的中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从向深度贫困宣战,到向改革“深水区”进发;从决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路怎么走”……今天的中国,直面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抗战胜利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心理阴霾,恢复了久违的民族自信。”北京市党史办原副主任李明圣说,这种必胜信念薪火相传,必将坚定亿万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始终坚持和平发展,这是走向复兴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庄严宣示--

 

今年春季,全国教科书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七七前夕,国歌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李蓉说,“从教材到国歌,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教育,让下一代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当中。”

 

“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代表着一切爱好和平人士的心声。

 

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参与全球维和行动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将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化作对和平发展的不渝追求,为维护世界和平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岁月的脚步不会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1937年,22岁的焦若愚投身抗日的行列。次年,他担任中共宛平县长。

 

2017年,102岁的焦若愚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中最为年长。

 

“别忘了抗战历史,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我们的事业和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位有81年党龄的老党员殷殷叮嘱。新华社记者邹伟、罗争光、乌梦达、徐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