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东北行记——雪国初体验
连日来,各地的人们带着对北方雪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纷纷踏上了东北这片神奇的土地,随之两岸同胞间也掀起了一股“东北热”,大家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东北游趣事。我自小在台湾南部长大,过惯了酷暑与暖冬,东北的严寒之于我总是笼罩着神秘的白色面纱,只能朦胧窥探。终于,在2023年的冬天,我有机会踏足黑龙江,亲身感受极寒之下的雪国文化。
哈尔滨中央大街夜景
因纬度使然,北方的天黑得早。飞机一路向北飞行,那便是沿着傍晚的彩霞,往北国暮色里钻。在万米高空的机舱俯视雪域,举目望去尽是沿着山棱覆盖的白色雪线。出奇的是,北国的雪覆盖地表却不遮蔽沃土,傲娇的黑土试图冲出白色重围,以不屈的灵魂支棱起,有一股随时准备好迎接开春的倔强。
走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迎头一阵冷冽空气,那是吸吐之间冰渣子都能沁入脾肺的酷寒。哈尔滨握有松花江畔的船运区位优势,19世纪末,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开始修建中东铁路。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哈尔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之称。
有人说哈尔滨是一座多元文化之城。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异国风情浓厚,一幢幢巴洛克风格、哥特式建筑屹立于街头巷尾。与中央大街齐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原先是俄国茶商出资建造的随军教堂,砖木结构撑起洋葱式穹顶、红墙立面,拜占庭气息威严而庄重。这里的门票是人民币20元,进入教堂内部参观,肉眼可见未曾修复的斑驳墙面,呈现上百年文化意味。
索菲亚大教堂
有人说哈尔滨是一座英雄之城。沿中央大街行至松花江边,堤防上有一座1958年建成的防洪胜利纪念塔,铭记着全市人民先后三次共同抗洪的丰功伟业。石塔上的文字一撇一捺间都勾勒出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向灾难抗争之倔强,不服输的精神和锐气锋利了石塔的棱角。道里区的红专街,每个清晨都热气蒸腾,名闻遐迩的东北早市在烟火气韵间拉开帷幕。每天的六点到八点,一群起早贪黑的平民英雄用碳水向城市道早安,红肠、粗粮大饼、排骨包子、油炸糕 ……一路逛下来是目不暇接,收获满满。想来也是,只有足够的碳水摄取方能抵御严寒,用活力迎接崭新的每一天。
防洪胜利纪念塔
还有人说哈尔滨是一座文艺之城。站在松花江南岸极目远眺,西落的斜阳就着粉紫色的霞光,一如迟子建在长篇小说《烟火漫卷》里描写的那样,落日烩入江面,烩出一碗哈市特有的胡辣汤。扭头向东面看去,连通松花江两岸的滨州铁路桥(当地人称老江桥),映出廖凡和桂纶镁在电影《白日焰火》里对戏时彼此眼里的光焰;北岸的支流呼兰河,是黑土地文学萌芽的根基之所,抚育出一代才女萧红,渲染出梁晓声笔下形形色色的人世间。
迟子建笔下的哈尔滨日落
更有人说哈尔滨是一座洒脱之城。极寒气候之下,热情的东北人更愿意专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用休闲娱乐驱使心灵狂奔。1990年,一位俄国商人创办了首家哈尔滨啤酒厂,哈啤自此开支散叶,散落到全国每一处大排档的冰箱里。东北的洗浴文化也是出了名的,类似台湾早年的“三温暖”。购买澡堂门票入场泡汤,而后排队搓澡。搓背的花样可多了,盐搓、醋搓、牛奶搓等等。由于南方人没有搓澡的习惯,刚搓起来我感觉后背火辣辣的疼。搓澡师傅用浓厚的东北腔告诉我已经很轻柔了,但我始终没法习惯。搓完澡后可以前往公共休息空间休憩,这里的设施令我大开眼界,游戏厅、KTV、影院、书吧一应俱全,水果、饮品、小食全部免费,俨然是把全城所有的娱乐和快乐融入于一所澡堂子之内,难怪我在上海工作期间合租的两位东北舍友提起东北洗浴都是赞不绝口。
走完哈尔滨的行程,下一站,我前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中国雪乡。中国雪乡是4A级旅游景点----黑龙江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的另一个称谓。这里简直可以算得上中国乡村振兴的模范教材。要有多么精准的投资眼光,才能在厚重白雪淹没的山谷间,投入财力和人力创建出一处山间聚落,民宿、酒店、温泉、雪景连片开发,极大地带动了周边的就业。山谷间的雪乡小镇只做冬天旺季生意,每年十月开始降雪至次年四月,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2米左右。雪季到来的时候,商贩与游客搭配着沿街售卖的冻水果、烤奶、烧烤,一起在群山环绕间开启一场场充满白色浪漫的夜光派对。
牡丹江市雪乡小镇
雪乡小镇小贩售卖冻水果
在这个繁华的盛世其实很难想象,200年前,牡丹江这里曾是清廷文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间地狱:宁古塔。其实宁古塔本身不是一座塔,而是满语音译而来,意思是“六个”,也就是满人六个祖先定居于此。不曾想代表吉利的六,几经演化变成了那时的人间地狱,被文字狱所害的许多人都被流放到宁古塔。幸运的是,一些被放逐到这里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摒弃了朝堂之上的派系斗争,彼此放下成见,成立诗社,创作诗歌,让文化的种子,在充满千里风霜、万里雪飘的这里得以薪火相传。正是这些流放者,在这片充满蛮荒的黑土地上播撒了文明的火种,描绘了文化的底色。
挑战泼水成冰
哈尔滨旅游火出圈后,我在抖音上刷到一则小视频,一位眼神清澈的小女孩,怯生生道一句:“我是‘小当归’,我想去东北玩雪。”激起两岸网友众多评论,多个省市同步发出热情邀约。其中有条评论:当归当归,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欢迎你,把我看到破防泪目。两岸融合与发展有许许多多的路径,但终究会汇聚成一条回家的路,向我们缓缓地道一声“欢迎回家”。(作者:谢建鋐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