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皆深情!今年总台秋晚到底藏了多少“文化彩蛋”?
又一年“千里共婵娟”。9月29日20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面向全球华人盛大开幕。
中秋之夜,总台秋晚总收视率为3.34%,总观众规模达1.3亿人,总台新媒体端多平台直播观看量超1.32亿次。节目收获全网热搜超500个,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超40亿,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5亿次。网友纷纷点赞“歌好听,舞台妙,意境美,绝了”“感受到了一个属于央视晚会的独特审美”……
今年,总台秋晚落址“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主舞台设在金沙江、岷江、长江的三江交汇处,邀全球观众在“长江干线航道零公里”的独特意境中咏月、赏月、拜月,共享诗情妙音,同度中秋佳节。
“唯美、真挚、抒情、浪漫”是总台秋晚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但月亮下的故事,总是常讲常新。中秋之夜,这台晚会以长江景观、长江文化、长江精神为底蕴,很像是在中秋之夜拨动一曲温柔而又澎湃的“长江之歌”,仿佛有股“后劲儿”,让许多观众的内心随之奔流涌动,感动不止不休。
这么大的后劲儿,是怎么成就的?今年总台秋晚背后,又有哪些连环出击的“文化彩蛋”?
思念奔腾似水,团圆无远弗届
三江汇流地,听三江涌浪,赏三江映月。或许是因为有了江水的润泽,今年总台秋晚的情感格外绵延且激荡。
《江水谣》是专门为本次秋晚创作的歌曲,它在保留宋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意境的同时,续写江山万里间的情似水长。自此,一场盛大的思念,犹如浩浩荡荡的江水,从“长江干线航道零公里”处奔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晚会分《月涌大江》《江水三千》《江月年年》三大篇章。三个篇章的名字,分别取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明代袁凯的《京师得家书》和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无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还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或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都指向了同一种浓烈的情绪。
亲情爱情、人间真情……晚会以普通人的视角,唱每个人的生活,力求让不同类型的观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与感动。今年总台秋晚的情感浓度有多高?有网友概括:篇篇曲曲皆是思念,字字句句诉尽衷肠。
歌曲《父亲》用充满故事感的催泪表演,对父亲表达“感谢一路上有你”的爱意;“妈妈,月光之下,静静地我想你了”,《天之大》温暖唱出对母亲的情愫;《儿时》让人梦回童年,仿佛看见“玩皮筋迷藏石桥下,姥姥又纳鞋坐院坝”;《一生所爱》《慢慢喜欢你》唱给亲密爱人;《给给》致意一路走来帮助过自己的朋友;纵然时光沧桑了岁月,但《祝你平安》的心愿却始终如昨……
乘着歌声,观众们想念了很多人,感谢了很多人,也祝福了很多人。当《来甦·秋思》《驿动的心》特别是《我们同唱一首歌》响起时,万家灯火处的“小家”之情,汩汩汇成血脉相连着的“大家”之爱,“思念”“回家”“团圆”的情感被推至了最高点。
《来甦·秋思》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融入中国台湾千年古谣《来甦》,带来叩击心灵的怀乡曲。满头银发的胡德夫先生用中国台湾高山族方言一开嗓,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对故乡的思念,就像老树上的古藤,将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紧紧缠绕。
“我们同唱一首歌,落叶归根回到这儿”……2022年由总台“看台海”新媒体平台推出的歌曲《我们同唱一首歌》,在今年总台秋晚舞台再次唱响,当四位歌手分别从四个不同的地点汇聚而来,一同走进舞台的圆形意象——奔腾似水的思念,在这一刻抵达了美好的团圆。
豪情乘风扬帆,和鸣跨越山海
每年的总台秋晚,都在“移步换景”中根植地方特色,深挖文化底蕴,完成集家国情怀、时代风貌、国际视野于一体的文化叙事。在今年,总台秋晚最富感染力的文化符号,莫过于“长江之歌”。
三段改编自《长江之歌》的交响曲恢弘奏响,作为三大篇章的序曲,串起了一首音乐属性的“长江之歌”。与此同时,若干各具文化意蕴的作品,还熔铸着一曲彰显精神纽带力量的“长江之歌”,既唱响了华夏儿女的奔腾不息、滚滚向前之气,也唱响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伸展、交流融通之美。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演唱改编自《早发白帝城》的《过山》,甚是应景。舞台背后是“三江六岸”的风光,舞台之上有如在山峦叠嶂间穿行,歌手们以大气豪迈的嗓音,致敬诗仙李白的自由诗魂,也挥洒“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代豪情。正如观众们从这首歌里感受到的,激流、险滩、雾霭、雄关,一切考验都只会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行路多艰,自要有那傲骨担”。
歌曲《光亮》脱胎自北宋大家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高音惊艳,戏腔华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达观随音乐倾泻而出。当流传千古的文化月光再度洒向我们的心田,他们唱的是中华民族直面风雨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拥有的无畏前行的生活态度。
“沿一路岁月蜿蜒,长江流心中”,两位歌手演唱《九州》时,站在夹镜楼眺望着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共诉“一腔赤诚不负热血,不负青春”的情怀。“不要问我走过多少地方,每一朵浪花都是梦想飞扬”,《江河恋》借挥舞的旗帜,挥动万丈雄心……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用“江”与“月”的组合表达人生况味,在总台秋晚的诠释下,《月涌大江》《江水三千》《江月年年》三大篇章层层递进出了一种生生不息、滔滔不绝的气象,刚柔并济,波澜壮阔。
另一大亮点节目,是中国歌手与哈萨克斯坦歌手,携手来自喀麦隆、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的三位乐手,用《万里梦同心》奏响“一带一路”上“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乐章。表演外景地天泉洞,为宜宾市兴文石海的一个著名溶洞。溶洞是“时间的记录者”,在此回望万里丝路的千年传承,共许同心筑梦的未来,是多么奇妙的见证!
国潮长风浩荡,美学气韵悠长
宜宾是一座被诗酒茶香、翠竹朗月眷顾的城市,有四千多年的酿酒史,三千多年的种茶史,还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近一千年的曲水流觞诗歌史。
总台秋晚围绕“诗、酒、月、水、竹”五种文化意象展开,通过“思想+技术+艺术”的综合创新,打造“外景拍摄+实景山水”跨时空的情景表演舞台,辅以多样态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技术呈现手法,大大拓展了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深度、广度与亮度。
在位于宜宾的流杯池里,书法石刻琳琅满目,歌曲《不染》生动再现《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带人梦回千年之前。歌手们走进“川版江南水乡”,泛舟水上,看月唱《月》,古色古香的建筑倒映在水中,融合成了一幅山环水绕的水墨长画。宜宾有“中国竹都”之称,中国风舞台《若把你》生动呈现了烟雨朦胧的蜀南竹海,方亭、石桥、云墙、竹影、水雾……美不胜收。《五色斑斓》的表演者置身于一个硕大的池塘,池塘里树立着大小不一的荷花和莲蓬,两位歌手在石板路上自在穿行,仿佛于大自然之中放声歌唱。
这个舞台上,有诗词书画、亭台水榭,有尽显传统风情的服饰、舞蹈、乐器、戏曲,也有川剧和流行的碰撞、古韵和说唱的融合、东方和西方的对话,更有跨代际歌手的温暖携手……可以说,它是带着充沛的文化自信,陪伴受众在一江明月、千倾竹海、万卷诗书间自由驰骋,续写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
总监制|李欣雁 杨 华 窦小文
监 制|徐朝清
主 编|胡姝姝 张亚东
撰 稿|宝 华
编 辑|张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