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太行山行”:感受山乡之变

编辑:左妍冰|2023-05-26 11:34:31|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5月25日电 (记者 韩章云)“这次(行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郭亮村、花石村。”在连续走访了几个太行山沿线村落后,台湾《联合报》的黄雅慧谈了自己的见闻感受。

 

黄雅慧的感受,源于“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连日来,她和采访团赴河南济源、焦作、新乡、安阳四地,沿着太行山脉,感受山乡之变。

 

靠山“吃”山

 

巍巍太行绵延纵横,太行山区曾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太行山沿线各地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在山中开辟“致富路”。

 

冬凌草,是豫北太行山一代常见的野生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其中济源冬凌草因种群独特、品质地道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济源冬凌草产业已发展成为集种植、研发、生产、商贸、旅游、文化一体化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曾经不起眼的野草,已是当地民众的“致富草”。

 

位于济源的河南济世药业有限公司是业内冬凌草相关药品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黄雅慧和采访团一起走进该企业,品冬凌草茶、尝冬凌草含片、进入生产线看冬凌草如何从草变药,并详细询问冬凌草相关药品的销售额、带动村民增收情况。

 

靠山“吃”山的还有济源承留镇花石村。花石村地处“森林氧吧”--济源南山森林公园入口处,该村充分利用丘陵山地地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多元化乡村经济,全年实现“春可赏梅、夏可玩水、秋可采摘、冬可滑雪、夜可观光”。2022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回归”大山

 

步行穿凿在太行山悬崖上的挂壁公路“郭亮洞”,两岸媒体人连连称奇,沿途太行风光也如画般映入媒体人的眼帘。

 

位于新乡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的郭亮村,曾被绝壁峡谷阻碍下山之路千百年。为打通出山之路,20世纪70年代,该村举全村之力,历时5年,硬是在悬崖上凿开了一条长1000余米、有36个“天窗”的挂壁公路。

 

路通了,郭亮村独特的风光也开始被外人所知,游人纷至沓来。46岁的李军成在外务工多年后又回到海拔1700米的郭亮村,他把家中祖宅改造成民宿。

 

“今年以来,民宿入住率很高,周末、节假日都需要提前预订。”李军成说,曾经为了生存逃离大山,如今“回归”大山为自己带来了新出路。

 

“回归”的还有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民。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朱天才的“天才太极院”就坐落在村子一隅,在外教拳大半生,他回到村庄,乐于与海内外慕名前来的太极拳爱好者交流切磋。

 

面对两岸媒体,朱天才细致地讲述了三次赴台交流的情景。首次来到太极拳发源地,台湾东森电视台的刘依晴特意换上太极拳服装,认真地跟着拳师练习太极拳,她说这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山乡之变

 

太行山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备受此次两岸媒体的关注。譬如,在富士康济源厂区,两岸媒体聚焦企业订单量、员工薪资待遇等问题;在郭亮村、林州止方村等,两岸媒体关注民宿价格、入住率等问题。

 

谈及此次太行山之行,来自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的蔡仪洁说,她对焦作云台山印象深刻,“云台山独特的地貌和风光非常漂亮,走在峡谷之中看山看水,整个心情都会变得开阔,此外当地的民宿将现代感和艺术感融入其中,很不错。”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曹婷介绍,一路所看所听,刷新了她对河南的认知,她将着重报道河南人如何靠自己的双手打造一片新天地,让乡村变得更美好。(完)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