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青年在呼和浩特沉浸式体验祖国北疆历史人文与生态保护
中国台湾网2月10日呼和浩特讯 (实习记者 高嘉鸿)2023年全国台联第二十九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内蒙古分营(西线),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开营。在过去两天的行程中,20多位台胞青年深入地感受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人文气息与现代科技助力生态保护的水乳交融。
营员们参观内蒙古昭君博物院。(中国台湾网 高嘉鸿 摄)
昭君博物院是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最近批准设立的9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在这里,台胞青年们随着引导员的讲解,沉浸式体验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那一幕幕登程北去的凄美身影,一帧帧抚琴落雁的历史画面,仿佛刹那间跳入眼帘。
在大藏传佛教寺院大召寺,台胞青年们对“镇寺三绝”——银佛、龙雕和壁画赞叹不已;在塞上老街,琳琅满目的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品和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也让台胞青年们应接不暇、流连忘返。
来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蒙古博物院,台胞青年们立刻就被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祖国北疆恢弘灿烂的历史,而深深吸引。
营员们在塞上老街欣赏内蒙古传统手工艺品烫画。(中国台湾网 高嘉鸿 摄)
“我高中时曾学习京剧,看过很多遍京剧《昭君出塞》,对昭君博物院有着莫名的熟悉和亲切感!”来南京大学交换的台生洪文慧表示,“我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记忆,始终停留在中学时期的地理历史课本中,内蒙古博物院展现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文化融合,让我印象深刻。”
“大召寺的黄色琉璃瓦,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因为福建、台湾的很多寺庙也有很多是黄色琉璃瓦构造的。”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台生许朝宇表示。
营员们共同参观内蒙古现代化企业——蒙草抗旱集团时,了解到如何用一颗小种子,将荒漠变成草原、将沙漠变成绿洲,用科技助力,守护我国北方生态,建设美丽中国。
“之前认为保护草原,只能通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来实现,现在发现也可利用科技手段来治理。”来自内蒙古大学的程苏日娜同学表示,“现代科技确实改变、造福了内蒙古。”
在蒙草抗旱集团,营员们聆听运用大数据系统助力生态修复的讲解。(中国台湾网 高嘉鸿 摄)
据了解,此次冬令营活动由全国台联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台联承办,台湾青年发展联合会、台湾青年体育教育文化交流发展协会协办,是深受台湾青年喜爱、独具特色的青年交流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