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分享“登陆”心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联结两岸同伴的一座桥!

编辑:左妍冰|2022-12-06 12:58:42|来源:人民政协报

台青分享“登陆”心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联结两岸同伴的一座桥!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一点点主动联结,每个人都可以搭建一座通往两岸的桥,而文化的纽带会把两岸的我们心拉得更近。”——余纪萱

 

● 大陆有许多温暖的人

 

余纪萱出生在台湾省,父母都是客家人,父亲的老家在台湾苗栗,母亲的老家在新竹。从小她就经常听母亲聊老家的故事,“我们的祖先在广东梅县,外公的祖辈就来自那里。”“我是中国人”的事实,在余纪萱的心中,从来没有质疑和模糊过。

 

11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余纪萱跟随父母来到了离福州很近的马祖南竿岛。从那时起,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母亲带领下,余纪萱开始参与两岸妇联组织的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来自祖国大陆的同胞,受到同为客家人的祖国大陆长辈们的关照,“每次见面大家总会热情地问寒问暖、分享美食”,这温暖的一幕一直留在余纪萱的记忆里。

 

“我至今还记得在马祖南竿岛上学时,作业本的封面上学校名称前印的都是‘福建省连江县’,虽然那时还没有机会真正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但懵懵懂懂间我对海峡的另一边也开始产生无限的憧憬。”直至2011年,余纪萱有机会第一次真正来到大陆,和母亲一起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京台科技论坛·妇女论坛。

 

“记忆中那是在一个微凉的秋天,会场中大家交流热络,来自两岸的企业家找到很多可以合作的机会,包括我母亲,在会议间隙我们还参访了798文化创意园区,感受到了祖国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机勃勃,也看到了一些入驻的台湾艺术家在这里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对彼时刚刚大学毕业的余纪萱来说,那是一次极具吸引力的旅行,“我人生第一次品尝到金黄油亮、外酥里嫩的北京烤鸭,还有软糯糯、香甜甜的糖炒栗子,返台之前,妈妈的朋友,一位北京的阿姨还送给了我一件非常有传统韵味的旗袍……”

 

现在回想起10年前的那次“登陆”之旅,留在余纪萱脑海中的,仍是一幅幅极具场景感的生动画面,但在当时的她没想到的是,她与大陆的深度联结由此开启。

 

● 伴着茶汤客家文化流淌在血脉

 

在日本留学时,余纪萱结识了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大陆小伙子。语言相通、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契合,两人毕业之后,在日本定居生活。然而突然有一天,先生说在老家的奶奶突然跌倒,被送到医院急救,“忙着向公司请假、购买回国机票、等待回国的那段时间,我们的生活一下被按下了暂停键,也是从这件事情开始,促使我们开始考虑回国和亲人团聚的计划。”她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

 

时间行至2018年,余纪萱偶然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条杭州市余杭区发布的讯息,该区面向世界百强高校毕业生伸出橄榄枝。看到讯息的第一时间,她就兴奋地把讯息传给了先生,并得到了在台湾的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当天我就报了名,后续也顺利地通过了招录考试。”2019年2月,她成为一名“新杭州人”。

 

“我是来自台湾的杭州新市民小余,非常有缘,我也姓余,余杭的余。”现在参加各种交流活动,余纪萱总会以这句话作自我介绍。

 

到杭州余杭工作之后,余纪萱主要从事传统文化挖掘、文旅IP打造和文创开发的相关工作。余杭径山是“茶圣陆羽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在余纪萱看来,这里的茶文化也是像她这一代台湾青年认识中华文化的一扇窗。

 

“我们对于茶圣陆羽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周杰伦的那首《爷爷泡的茶》。”余纪萱直到现在仍清晰地记得,听到这首歌时她在上初中,“听到歌中富有禅意地唱到‘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我的眼前也瞬时浮现出一幅画面,好似自己也徜徉在山水间;听到‘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这句歌词,更让我感受到士大夫淡泊名利、精行俭德的高尚风骨。”

 

现在想来,当年因为有了这些润物无声的浸润,对她认识中华文化、心底建立与中华文化的亲近感,都打下了铺垫。“在日本留学时,我就听说过余杭径山是日本茶道的发源地,来到余杭之后,经过进一步的探究,我才了解到唐宋时期中国佛法鼎盛,众多日本僧侣慕名前来当时是江南五山十刹之首的余杭径山寺学习佛法,在习佛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了寺庙中戒规森严、用来悟道参禅的茶宴文化,并将其带到日本继承发扬,经过千年的岁月更迭,最终演变为今日的日本茶道。”来到浙江之后,余纪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走陆羽当年走过的寻茶之路,并深读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地介绍茶的经典著作《茶经》。

 

在了解国家级非遗“径山茶宴”的过程中,余纪萱惊讶地发现其中的点茶过程、品茶方式和从小影响她至深的“客家擂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原来中华各地的茶文化是相通的,都是由汉魏的粥茶文化和唐宋的煮茶、点茶文化衍变而成。”

 

两岸茶文化一叶同根。探寻到中华茶文化源头层面的文化认同,让余纪萱对从事中华茶文化的传播工作带着发自心底的情怀,“在开发‘径山宋韵点茶体验课程’中,每一次的点茶、每一次的击打茶汤、每一次认真感受茶香四溢的绝妙滋味,仿佛都让我想到了儿时外公递给我的那一碗亲手擂制的浓厚茶汤,喝下去是这样的温暖,充满着亲情和关爱。”她和人民政协报记者分享时说。

 

余纪萱现在想来,客家文化其实从小就深深映射在她的日常家庭生活。“家里总离不开茶,无论是父亲老家苗栗产的、带有白毫蜜香的‘东方美人茶’,还是外公亲手给我们做的、加了炒米、花生米、芝麻的‘客家擂茶’,还有小时候中暑、咳嗽时,隔壁阿姨分享的,经过九蒸九晒的‘酸柑茶’,茶文化可以说透过点点滴滴的茶汤,潜移默化地浸润到我的心里,也让我养成只要到了新环境,就想着泡一杯茶来让内心沉静下来的习惯。”余纪萱说。

 

带着情感温度的文创产业也更易获得市场的认同。2019年由余纪萱作为团队主创推出的“陆羽与茶小僧”文旅IP形象,在荣获杭州·浙西文旅十佳文旅融合IP后,2020年又入选了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IP,她也由此开启围绕中华茶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联结两岸同伴的一座桥

 

去年,杭州市余杭区经历了区划调整,余纪萱也因此加入了杭州余杭交通投资集团的大家庭。今年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第十九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海外营茶文化研习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日本、泰国、印尼三个专场。余纪萱作为研习营的主讲者,结合自身经历,向海内外的台湾青年分享自己在杭州从事宋韵茶文化传播的经历和故事,以茶为窗让自己对中华文化又有了新的认知和看见,接下来在从事酒店民宿的相关工作中,如何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她也有了新的期许和想法。

 

“原来抹茶源自我们中国!”

 

“透过茶文化的挖掘,然后进一步开发成为产品,真的是将一片片的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

 

“有机会我也想去浙江走走看看!亲自点上一盏茶!”

 

“哇!原来茶产业可以这样带动乡村振兴!”

 

相似的心路历程,让余纪萱的分享获得了身居在日本、泰国、印尼等国家数十位台湾青年的热烈反响,“大家穿越时空,通过一根网线以茶会友,更让我体会到是我们同根同源的文化纽带将我们彼此拉得很近。”伴随参加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也促使余纪萱去思考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以己为桥,去联结更多两岸青年,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互见。

 

“像我这样在台湾岛内长大,之后到海外留学的台湾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前,每年约有3万~4万人,透过到海外留学,我们会有更多机会结识到来自祖国大陆的小伙伴。由于大家语言相通、文化同源,所以往往彼此很快就能成为好朋友。我也因由这样的方式,在日本留学期间,结交了不少来自大陆各地的好友,大家彼此分享家乡的美食特产、寒暑假还相约到对方的家乡游玩探访,甚至还有一些伙伴和我一样组建了两岸婚姻家庭,一起回到其中一方的家乡深耕发展。彼此共同的海外生活经历,会让我们更加理解对方。”在余纪萱看来,在台湾当局人为阻碍两岸正常交流和新冠肺炎疫情还处于不能完全控制的当下,加强对两岸留学生的彼此联结,不失为增进两岸青年交流有效互见的一条途径。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一点点主动联结,每个人都可以搭建一座通往两岸的桥,而文化的纽带会把两岸的我们心拉得更近。”去回望、去看见、去行动、去成为,这是余纪萱最想和台湾的同辈小伙伴分享的“登陆”心经。(记者:修菁)

标签:台生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