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小谢”入职记
我在台湾台南读了大学本科。本科毕业后,因为看好大陆的就业前景,我来到广州读研。我研究生主攻的专业是国际政治。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回台湾就业机会不多。经与家人几次家庭会议商量,我决定留在大陆就业。
选择在大陆就业的台湾青年谢建鋐
我读研第三个学年时,大陆的秋季招聘开始了,各大企业纷纷向应届生提出了自家的招聘需求。应届生在大陆的求职方式与在台湾不同。在台湾,一般会拿到毕业证书后再去向招聘方投报简历(台湾称履历),经过面试来决定是否能够入职。而在大陆,大企业一般会在应届毕业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就开始举办大规模的招聘会,叫秋招。当然,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企业还会举办春招。
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供职,读研三的上学期,我就随着求职的众多应届生开始了左手撰写论文、右手竞聘秋招的之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着实过得充实。今天借着这篇小文,我想与读者分享一下我的求职经验。我的体会是,最好能在读研时就看准一个行业,持续深耕,在这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积累实习经验,对这个行业形成自己的论点与看法,这在秋招竞聘及面试的时候很有用。因为秋招面试时,应聘者一般都是初入职场的“小白”(没有经验,白纸一张),对行业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而你如果能够谈出对行业的了解与认知,就会比其他应聘者多了加分因素。
本文作者谢建鋐在上海
记得在秋招那段日子,我经常与不同学校的应聘者组成小分队,在线上线下组织开展模拟面试以及面试后的复盘讨论。这种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方式,在台湾校园很少见。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秋招结束后,我手里握着7个offer(录取通知)!我非常开心,向家人禀报喜讯。因为事先开过几次家庭会议,再加上大家看好大陆就业市场,所以家人一致鼓励我说:“去更大的城市闯闯吧,试试自己的能耐到底在哪里。”我怀揣着家人的美好祝福,离开就学三年的广州,只身前往上海入职报到。
我入职的是上海一家知名的房地产公司。入职那天的情景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年7月11日,正值酷夏,我拉着两大箱行李,满身大汗地来公司报到。说实话,我刚从学校毕业,初入职场,身份的转换本来就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再加上我是台胞,能否很好地融入公司文化让我有一丝隐忧,还有就是担心在广州办的台胞证件来上海后会不会行得通。其实,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热情接待了我,细心地指导我,帮我将在广州办理的台湾居民居住证更换成了上海派发的证件,以方便在上海购买社保。同事的热情相助,让我收获了步入职场后的第一份温暖。
谢建鋐就职的上海公司很快就帮他办理好了上海的台湾居民居住证
在公司里上班,同事们称我“台湾弟弟”,或者叫我“宝岛小谢”,让我心里感觉暖暖的。我生长在南方,到上海对我来说就是“北上”了。“北上”的我,生活上遇到很多不习惯:浓油赤酱的本帮菜,我吃不惯;天南地北的口音,我很难一下子反应过来;初秋湿冷的天气,常常引得我喷嚏连连。另外,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我的心态一时难以适应;业务不熟练,更让我产生丝丝焦虑。夜深人静之时,我时常会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入职选择到底对不对。但是,我是幸运的,公司里遇到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贵人!在他们的带领与帮助下,初入公司的不安与生疏慢慢消弭,我很好地融入了公司的工作氛围。有一次工作到夜里了,我只能就近住宿。上海没有集体供暖,同事担心我夜里着凉,下班后特地从家里拿来一床棉被给我。当时我真的倍感暖心。我想对远在台湾岛内的父母和奶奶说:“请放心吧。我初入上海职场,虽然辛苦,但是这里有着满满的人情味!”
现在,我正式入职已经三个月有余。工作中的我,有过高光、有过迷茫、也有过挫败。我以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心境上遭受一些困扰是再所难免的,未来的我也一定会遇到其它方面的困难。但是克服这些困扰和困难的过程与办法,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积累的人生经验。它们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困扰,如何迈向胜利与成功。周围的人们给我温暖、给我帮助,在很大程度上也助力我更好地进步和成长。这一切,就是我选择留在大陆就业,决心到上海闯荡的真正意义。(作者:谢建鋐 本文图片均由谢建鋐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