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十年·奔向美好丨雄安,“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7年3月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卫星图;下图为2022年9月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卫星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华社记者深入基层,用镜头记录下奋进路上的点点滴滴。
2017年,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如春雷乍响,从白洋淀畔传遍大江南北。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着墨,每天都在积蓄力量、拔节生长。
从完成顶层设计到如火如荼大规模建设,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雄姿初显。
启动区是雄安新区先行发展示范区,承担着北京非首都功能首批疏解项目落地、高端创新要素集聚、高质量发展引领、新区雏形展现的重任。目前,位于启动区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
容东片区、雄东片区、容西片区回迁安置房陆续交付,栋栋楼宇拔地而起,条条街巷平坦宽阔,苍翠绿意推窗可见……
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草木葱郁,白洋淀碧波万顷。2017年开始栽种的“千年秀林”正伴随雄安新区茁壮生长;白洋淀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在广袤的冀中平原,一幅新时代最新最美的雄安画卷正快速铺展,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正向我们大步走来。
新华社发(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供图)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8年3月29日拍摄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无人机照片);下图为2022年9月6日拍摄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建设中的雄安站(无人机照片,2019年11月7日摄);下图为建成的雄安站(无人机照片,2021年4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2年9月29日拍摄的白洋淀(金洁摄);下图为2021年8月14日拍摄的白洋淀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新华社发
2022年9月8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清晨(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9月6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9月7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3月29日,工作人员在雄安新区容东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监管平台工作。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9月6日,工作人员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公。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9月6日,“悦享雄安”自动驾驶交通工具在雄安新区进行测试。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9月6日,工作人员在展示雄安新区的文创纪念品。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9月8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启动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9月8日拍摄的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央绿谷(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9月7日拍摄的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国星网雄安新区总部大楼建设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9月1日拍摄的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体育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7月29日拍摄的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雄安新区宣武医院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8月25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安置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8月26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雄东片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8月26日,回迁居民在雄安新区雄东片区A单元安置房交付点领取钥匙。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7月28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金湖公园夜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9月6日,在雄安新区经营民宿的雄安人韩星(左)在和客人交流。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9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容和悦容小学一年级新生在上开学第一课。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5月5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小学生们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内游玩(2019年8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2022年9月21日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划定的一处鸟类栖息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7月27日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淀区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7月22日在白洋淀拍摄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