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文化 同样的记忆——“复兴有我”在京台湾青年边疆行活动侧记

编辑:左妍冰|2022-07-29 10:56:03|来源:中国台湾网

同样的文化 同样的记忆——“复兴有我”在京台湾青年边疆行活动侧记

 

在京台湾青年走进内蒙古。(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内蒙古博物院人头攒动,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望无际,阿尔山天池神秘莫测……连日来,内蒙古地区美丽富饶、各民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图景,跃动在每一位台湾青年的镜头和记忆中。

 

7月23日至29日,“复兴有我”在京台湾青年边疆行活动在内蒙古举行。7天的时间里,40余名两岸青年分别在呼和浩特、兴安盟、呼伦贝尔三地参访交流,深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机遇,追溯共产党人带领内蒙古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感受内蒙古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感悟内蒙古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绿草如茵、山河如画,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到草原休闲避暑,寻芳觅胜。“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仿若就在眼前”,目前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台湾青年谢嘉轩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内蒙古,却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草原。

 

“以往常听说,内蒙古的老百姓人人骑大马,个个会摔跤,家家蒙古包,亲身来到这里走访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谢嘉轩说,呼和浩特市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整洁而又庄严,草原上的美景更令自己心驰神往,无比兴奋。“回去之后,会邀请更多的台湾朋友来这里走走看看。”

 

同样的文化 同样的记忆——“复兴有我”在京台湾青年边疆行活动侧记

 

草原美景令参访台青无比兴奋。(中国台湾网 发)

 

2020年3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布最后20个国贫旗县退出贫困旗县序列。至此,全区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退出,这标志着内蒙古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呼和浩特市保合少镇恼包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庄,十余年间,恼包村以商养文、以文促旅,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今的恼包村,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街区、美丽乡村的典范,更成了乡村旅游新地标品牌、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实践地。

 

“内蒙古在脱贫攻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感触颇深。”台湾青年代表、华灿工场(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监丁翊凯说,实现全面脱贫,需要仰赖服务群众的一线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政策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的目标,“对此我十分钦佩。”

 

台湾青年代表、北京智装科技公司董事长施心木表示,此次活动为台湾青年打开新的思路,增加就业创业方向的更多选择。“相信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将有更多台湾青年来内蒙古求学就业创业。”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此次参访活动中,台青们先后来到内蒙古博物院、昭君博物院和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进行交流参访,深切感悟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用心体味内蒙古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奋斗精神。

 

同样的文化 同样的记忆——“复兴有我”在京台湾青年边疆行活动侧记

 

台湾青年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所指出的,中国人不大强调种族区别,最为关切的是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台湾青年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嘉玲表示,通过此次参访,自己对中华民族如石榴籽般强大的凝聚力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在历史的长河中,56个民族相互交织、凝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厚纽带。”张嘉玲说,就像在台湾有人热衷川渝菜、江浙菜,在内蒙古同样可以找到其他地区的影子。“这也说明,无论天南海北,在祖国的任何角落,我们都一脉相传着同样的文化和历史记忆,没有任何隔阂。”

 

近年来,尽管民进党当局不断阻挠、限缩两岸交流合作,但两岸民间增进往来的愿望与行动不可阻挡,两岸青年不断走近走亲。

 

“我是一名台湾人,更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台湾青年代表、汉科集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至善表示,希望参加这次边疆行的所有台青成为两岸的桥梁纽带,把祖国的温情传回台湾,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热爱大陆,团结引导更多台湾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只要两岸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必将在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伟大进程中,写下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中国台湾网7月29日讯 (记者 尹赛楠)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