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浙江 | 台州食饼筒,一卷家乡味
“第一筒,惊为天人;第二筒,欲罢不能;第三筒,奈何胃小。”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台州有着无数令人垂涎的美食,而海纳百川般的“食饼筒”便是其中最难忘的一味。
01
记忆中的味道
一口锅锅,手抓一团面糊,不到一分钟就糊出一张柔软透明大小一致的饼皮来,由于饼皮是用麦粉做成的,因包裹馅料呈圆筒状,因此当地人称为“食饼筒”。
新鲜的海鲜、时令的蔬菜、爆炒的生姜肉丝,把饼皮平铺在桌面上,均匀的铺上食材,各种馅料每一样都放一点,软嫩的饼皮包裹着众多的食材,把香味锁在里面,就像是把家乡美好的味道都锁在记忆里。然后,双手握紧往嘴里送一大口,那个滋味,只能用一个妙字来形容!
台州食饼筒这种神奇的食物,起于晋唐,盛于南宋,普及于明清,从立夏延伸端午,然后普及四季节候。而在台州各地,它的叫法也不尽相同。在仙居、路桥、黄岩叫做“食饼筒”,临海人叫它“麦油脂”,在温岭叫做“席饼”,天台人则叫它“饺饼”或“五虎擒羊”,在三门它又是“麦焦”,到了玉环则成了“锡饼”。
吃食饼筒,吃的是热闹,图的是团聚。
如今,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等节日,基本上台州家家户户都会做食饼筒,这也成了这方水土人们记忆中独特的家味道。
02
卷出来的民俗风情
刚过去的端午,是台州人阖家团聚吃食饼筒的节日。
小小庭院之中,摆上一张大桌,一大家子人和乐融融地围拢在一起。白的豆腐,黄的蛋丝,青的豆芽,红的炖肉;生姜炒肉丝,芹菜炒鱿鱼,还有干蒸的贝类、鱼肉、虾仁……十样八样不嫌多,无论是什么食材,那张薄薄的饼皮都会一齐将它们包容。
“最好的食饼筒永远是包的鼓鼓囊囊的,几乎要把馅都撑出来,胃口不大的女孩子,吃一个肚子就饱了。”台州作家王寒写过《食饼筒》,她说:“与小桥流水的春卷不同,食饼筒有‘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霸气,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当然,还带着几分与吾乡剽悍民风相匹配的莽汉气质,蓬勃而健旺。”
台州
山海相衔,从南到北,
人们的情感全然汇聚在
一枚鼓鼓的食饼筒中,
这个美食界的集成者,
承载着历史,走向未来。
(海峡飞虹转载自浙台头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