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典范

编辑:母曼晔|2022-05-10 11:13:30|来源:人民网

位于爪哇岛中部的日惹,是爪哇文化与艺术的发源地,是现代印尼曾经的首都,是历史与现实,宗教与宗教之间碰撞的结晶,是多种宗教和谐共生的典范。在这座90%以上的民众是穆斯林的城市,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佛教建筑婆罗浮屠,也有着享誉世界的印度教寺庙建筑群普兰巴南。

 

婆罗浮屠,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典范

婆罗浮屠上的佛像,到处都有修复的痕迹。人民网记者张杰 摄

 

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婆罗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丘陵上的佛塔”,它大约建于公元8世纪夏连特拉王朝统治时期,当时的佛教是该王朝的主要宗教,但由于地震和火山爆发等频繁的地质灾害以及伊斯兰教在爪哇岛的扩展,日惹地区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开始向东迁徙,最终跨过大海,在巴厘岛重新生根发芽。而婆罗浮屠则因为1006年默拉皮火山的爆发而埋葬在火山灰下,被世人所遗忘。直到1811年,这里才再度被殖民者发现,随后在经历了殖民时代、日据时代、独立战争时代和民族独立时代之后,印尼政府才最终于197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得2500万美元的资助,并于1975年真正重新修复了这座恢弘的佛教寺庙。来自印尼和其他国家的近600名专业人士,将整个寺庙分为100余万块,首先进行拆除、移除、编号、分类、清洁、修补、灌锡、保存,再将所有石块信息录入电脑,进行虚拟的排列组合,获得最优解之后,再像乐高玩具一样一块一块地重新在原地进行恢复重建。当然,重建过程不可能像乐高那样简单,需要首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并嵌入管道以改善排水系统,并加入不渗透层和过滤层,从工程、化学、微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角度考虑到古迹的防护和修复工作,并利用到当时最为先进的计算机、微生物、材料和工程技术,从而保证该建筑今后能够经历风吹日晒屹立不倒,为岁月所检验。最终,经历了8年时光,总计耗资近7000万美元,这个工程才在1982年真正完工,一座辉煌无比的佛教寺庙重新出现在默拉皮火山旁,成为日惹乃至印尼最为著名的建筑和旅游胜地。

 

婆罗浮屠,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典范

普兰巴南的高塔和地震后的高塔残骸。人民网记者张杰 摄

 

婆罗浮屠,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典范

在婆罗浮屠面前,游客如此渺小。人民网记者张杰 摄

 

现在抬头望见婆罗浮屠,可以明显感觉到其深受大乘佛教思想影响,采用了立体曼陀罗的表现形式:10层佛塔表示着佛教的十级正果,佛塔下方上圆的结构也表示着地方天圆的理念。下面方形的1-6层,象征着茫茫的大地;上面7-10层的圆形,则象征着苍苍的天宇。游人从东面开始登塔,按顺时针方向绕行,逐层走向顶端,寓意着一个人逐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虽然经历了上世纪的重建,但婆罗浮屠至今仍然面临着各种文物保护的问题。由于游客过多,寺庙阶梯的石块磨损严重,而且面对频繁出现的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当地政府也不得不频频采取各种方式来保护这座世界艺术瑰宝。为了减少游客带来的阶梯磨损,婆罗浮屠保护中心已经开始在寺庙石阶上铺设木质楼梯以避免进一步的磨损,他们还在尝试使用覆有橡胶层的木质楼梯来替代原来与建筑审美不符的木质楼梯。而2010年默拉皮火山爆发后,婆罗浮屠保护中心还专门关闭寺庙进行清理,防止酸性火山灰对遗迹造成破坏,另外他们还拆除了55000块石块,修复雨后被火山灰泥堵塞的排水系统。此后,每当婆罗浮屠附近的火山喷发,当地工人就会用篷布等防水防火材料将遗迹重要雕塑和建筑整体进行覆盖,避免其再受到火山灰的影响。2006年日惹5.9级地震时,婆罗浮屠则因为地基宽广和上世纪那场大修时专门针对地震因素进行了强化加固,而没有造成大的损害,而日惹的普兰巴南则因为地震严重受损,多座寺庙倒塌,大量建筑石材破损。

 

婆罗浮屠,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典范

被游客攀登磨损的婆罗浮屠石阶。人民网记者张杰 摄

 

普兰巴南至今依然保持着地震之后的样貌,几座寺庙高塔林立在一堆破碎的石块残骸旁边。但印尼政府根据婆罗浮屠的重建经验,对每一块石块进行了编号,加固了尚未倒塌的建筑塔身,并用特殊的涂料和填充材料对所有石块进行了覆盖,防止雨水和微生物对材料的腐蚀。相信未来,普兰巴南也会像婆罗浮屠一样焕然一新迎接世人。

 

人民网雅加达电 记者张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