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籍台胞漫漫寻亲路,三十余载终圆亲情梦
从1949年至今,已逾70年,从1987年至今,也已三十余载,海峡两岸寻找亲人的步伐从未停过,只是寻亲的已大多换成了年轻一代的台胞。他们想帮祖辈、父辈圆一个“寻亲梦”,也对家乡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可是,由于时空阻隔和一些人为的因素,他们对大陆家乡的信息知之甚少,能提供的线索不多,即使有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支持,却又因为台湾大多用Facebook和Line,大陆则用微信和微博,两岸寻亲的难度依然很大。
心有惦念,纵远距千里,也隔不断亲情传递。寻亲的路上从来没有孤单者。今年3月份,有热心网友在《今日头条》上转发了一条台湾网友在Facebook上发布的讯息,有一位威海籍台胞正在寻找失去联系36年的威海亲人。获知消息后,出于工作的敏感和责任,威海市委台港澳办做出部署,责成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等各种困难,尽快帮助这位台胞实现寻找亲人的愿望。
思乡情
寻亲的启事显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台胞徐小英的父亲徐保如,跟随母亲从威海老家移居台湾。到台湾时,徐保如不到10岁,与母亲在异乡相依为命。少小离家,冲不淡骨肉亲情。1987年,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始相互往来后,徐保如曾带着妻子回到老家黄山村探亲。暖和的炕、白嫩的大馒头、青翠的大葱……家乡的一切让徐保如感到无比亲切和熟悉。
然而,随着老一辈的离世,两边亲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以致最后失去了联系。虽然从未来过威海,对威海的情况也不了解,徐小英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找到亲人,成了她多年的心愿。于是,徐小英的女儿在Facebook上帮母亲发出了寻亲的消息。“我们这些生活在台湾的后人,尽管还没有回去过老家,但我们是在山东话的熏陶下长大的。”
共寻亲
帮助台胞寻找在大陆的亲人,全心全意为台港澳同胞服好务,是台港澳办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威海市委台港澳办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不断强化全政府意识,用心用情为台港澳同胞、台港澳资企业做实事、解难题,以新作为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2019年就曾帮助台胞成功找到在威海的亲人,受到广大台港澳同胞的一致好评。
这一次,虽然受疫情影响,出行不便,寻亲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话联系,工作人员还是在第一时间里,就分别与文登区、荣成市涉台港澳工作机构取得联系,说明了情况,希望共同帮助台胞找到亲人。经过认真查证,最终认定徐小英寻找的亲人,应该在现在的荣成市虎山镇黄山村。荣成市委统战部台港澳科联系了虎山镇政府,安排专人通过一个个卡点,一次次地向值守人员做出说明,前往黄山村做进一步的确认。好消息很快传回来了,虎山镇黄山村确实有一位台属徐秀玲,跟徐小英提供的信息都能一一对证上去。
虽然初步确定了徐秀玲的身份,但好事要做好,一定要把准确的信息传给两边的老人,以免弄错,伤害了两边老人的感情。可是,台胞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如何让发布讯息的台胞本人亲自确认成了难题。几经辗转,工作人员联系上了在《今日头条》上转发寻亲消息的郑先生,通过郑先生,找到了寻亲的台胞——徐小英的女儿,进一步了解了详细情况。确认信息后,徐小英的女儿惊喜万分。“感谢大家,没想到这么快,母亲的心愿就实现了。”
终团圆
台属徐秀玲也曾多次试图能再联系上远在台湾的亲人,可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多年来,她一直随身带着叔叔徐保如回威海时,她们一起拍的全家福。
如今,解开了30多年的心结,面对记者采访的镜头,徐秀玲喜极而泣。徐小英的女儿也和徐秀玲的孙女加上了微信好友,经常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彼此这些年来的生活。尽管只是在“云端”相见,但这一声声阔别30多年的问候,让徐秀玲倍感珍惜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徐小英也告诉徐秀玲,等到条件成熟了,她一定会回到令她魂牵梦萦的家乡,与徐秀玲相见。“我想等疫情后回去看看,我们在台湾的后人,要把这段血脉亲情重新联结起来。”
时隔三十余载,这条跨越两岸的漫漫寻亲路终于如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两岸同胞同宗同文,骨肉亲情,心灵契合,融合发展,必将共担民族大义,共享盛世荣光。(华夏经纬网、山东省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