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重塑旅游业 这份规划指明旅游业发展方向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防控政策影响,2021年旅游市场表现疲软,市场预期的“报复性增长”并未到来,行业发展亟需提振信心。
日前,《“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公布,科学研判了“十四五”时期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围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为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正在经历最艰巨挑战、最漫长复苏和最深刻变革的旅游业而言,无疑是现阶段最大政策利好。”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迎来大众旅游时代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在过去两年,也是‘十四五’前半段旅游业发展最大的影响因素,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业仍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戴斌表示。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中国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中国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旅游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
“中国人均GDP已超1.2万美元,人们在精神、文化、休闲层面的消费占比将不断升高,旅游业市场规模、社会价值将长期利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说,这正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坚实的市场基础。
在疫情期间,微旅游、微度假成为行业热词和市场主体创新的重要方向。虎年春节假期,本地游、周边游的热度不减。“增长的意愿、升级的消费和下沉的市场,是旅游业复苏的信心所在,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戴斌说。
按照《规划》判断,“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这不仅意味着出游人群将进一步扩大,出游频次将进一步增加,更意味着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求发生了改变,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
需求的改变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从供给侧发力,更好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让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规划》从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等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满足大众旅游新需求,需有更完善的基础和配套设施支撑,更富有吸引力的消费场景、更高质量的产品创意和服务,需要依靠科技赋能带来更多虚实结合的全新体验,也需要推动文旅进一步融合,带给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邓宁说。
“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需用新理念、新思维将旅游要素融入更多领域,凝聚更多力量,推动‘旅游+’发展,以此对接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陈楠表示。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凸显创新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依靠创新体制机制、应用先进技术,旅游业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作出调整,全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困境之下,创新成为重塑旅游业的重要力量。
“过去40年,旅游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不完全是资源开发和市场创新的结果,而是享受了开放和人口红利。即使没有疫情,传统红利窗口也会关闭。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正在取代传统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动能。”戴斌告诉记者。
“《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标志着中国旅游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调整,即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不仅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需要从业者认真思考,精心布局。”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张辉说,中国旅游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注重技术创新以外,尤其要关注制度创新,从需求侧入手,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消费需求,同时要研究管理创新,更好发挥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
“高度重视创新驱动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旅游业亟需从资源、资本等初级要素驱动向高技术、高素质人力资本驱动转变,加快推动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普及,同时要用新技术改造传统酒店、景区、饭店等业态,为传统产业赋能。”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博士韩元军说。
“旅游的多元性与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业创新是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资源利用、产品设计、服务理念、跨界融合、消费场景、科技运用等诸多方面。”邓宁说,总体而言,其核心是利用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驱动旅游这一传统业态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创造新的旅游场景和体验,另一方面提升各环节效率和效能。
构建全国旅游空间新格局
“综合考虑文脉、地脉、水脉、交通干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生态安全和旅游业发展,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沿海黄金旅游带、京哈—京港澳高铁沿线、太行山—武陵山、万里茶道等为依托,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全国旅游空间新格局。”《规划》首次站在全国层面从空间角度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整体布局。
陈楠表示,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是综合考虑了自然、人文、生态、交通、经济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结果,将旅游业从全国层面布局,说明旅游业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旅游业不仅将发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将为建设文化强国、展示全新的中国形象贡献更大力量。”
专家表示,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区域范围看,要完善交通等设施,发挥目的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联动发展;从城市层面看,城乡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活休闲布局,实现旅游精细化、特色化提升。
邓宁认为,目前中国旅游发展在区域上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对东、中、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定位应更加明晰,对旅游的区域性特征及目的地类型需进一步明确,对疫情发生后异地旅游与城市周边休闲旅游的格局变化需要更加关注。”他表示,《规划》的出台将针对现存的问题,加快构建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旅游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经济日报记者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