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牛眼”看春节 视频展示幸福武汉年
台湾青年的幸福武汉年(图片来源:武汉市台办)
因为返台隔离政策的原因,2021辛丑之春,很多台湾青年选择留在武汉过年。对他们而言,年味是什么?一场名为“台湾青年‘牛眼’看春节”的视频秀,全景展示了他们心中的年味、年俗、年趣,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传递着异乡打拼的收获与喜悦,分享着武汉新年的幸福与快乐。
年味是围炉话团圆
37岁的陈俊宇在武汉经营一家智慧科技体育公司,今年的农历新年,是他和妻子沈洁姮第一次在武汉过春节。为了迎接朋友们的到来,沈洁姮特意提前把家中布置一新,采购、备菜,大年三十这一天,端出了一桌地道的台湾年夜饭——清蒸多宝鱼、火腿鲍鱼炖母鸡汤、卤肉饭……
“一定要有一个火锅放在中间,才有‘围炉’的意义。”沈洁姮说,火锅里煮的鱼丸、鱼糕是在武汉购买。还有一道必备的台湾特色小吃煎萝卜糕,萝卜在台湾也叫作“菜头”,过年吃这道菜寓意“好彩头”。
张贴好春联和“福”字,摆好果盘和大富翁桌游,陈俊宇点开微信和在台中的兄弟、母亲视频拜年。“母亲已经68岁了,去年我教会她使用微信,所以分隔两地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常视讯,也让她了解我在武汉工作和生活的状况,请她放心。”陈俊宇说。
武汉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廖伯元2007年来到武汉接手父辈的婚纱摄影事业,并在这里立业成家。如今,他怀抱着妻子和一双儿女,第十次在武汉度过春节。除夕夜,廖伯元和家人朋友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感慨万千。“过去一年,我得到了武汉很多支持,企业的经济压力也得到了缓解。2021年,我想留在武汉,与这座城市共同迎接未来。”
年味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春节期间,在武汉创业的台湾青年导演薛颖穜,每天接到好几位台湾好友的视频问候,隔着手机屏幕,他还和好友“云”合唱了一曲《外婆的澎湖湾》。
被台青们亲切地称呼为“薛导”,薛颖穜常去一些台湾朋友开的店铺“串门子”,并有计划地记录这些店铺逐渐恢复人气的面貌。回顾庚子年初的情境,薛颖穜记忆犹新,那时他接到电话,通知他可申请返台,但是他选择留在武汉,继续完成网络电影的拍摄工作。“我看到武汉人民上下齐心、共同抗疫,自觉、牺牲与奉献证明了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也感到骄傲。”薛颖穜说。
“很高兴今年在武汉过年,体验到不同的风情,武汉很棒!”视频中,在汉过年的台湾青年林家富说出自己的感慨。今年春节,因工作需要,他留在武汉过年。视频中,林家富告诉大家,春节期间,他和朋友、同事一起吃饭、聊天、打球,在企业厂区跑步锻炼,还游览了黄鹤楼、观赏长江夜景。
位于中山大道民众乐园附近的台青创业企业“疯帽子剧本杀”,提供角色扮演类游戏娱乐,台青陈书怡感慨“过去一年,武汉迅速恢复活力,非常了不起,要为武汉点个赞。今年我也留在武汉过年,也欢迎大家到店里多聚聚”。
工作于武功记食品的台胞游君婷首次与家人在汉过年,视频中,她拍摄了春节期间带孩子逛武汉天地的情景。她告诉大家,春节期间,武汉街头热闹祥和,人气颇旺,各公共场所都需测温扫码才能进入,防控措施到位。在武汉天地一个个饮食商铺门前,市民有序排队。“大家都好有礼貌,保持距离、很讲秩序!”她不由竖起大拇指。
年味是家人般的关心体贴
大年初一一早,“春节开心群”里已经热闹起来,拜年的祝福语此起彼伏地闪现。近60位留在武汉过年的台湾青年在微信群里互相拜年,相约着聚会。
“过年需要什么帮助随时联系我!”武汉市台青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群里说道。
为了服务好选择留汉过年的台胞,武汉市台办、武汉台资企业协会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解答台胞在武汉过年的各类疑问,提供生产生活保障。此外,他们还利用线上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春节留汉防疫攻略》《疫情防护“路线图”》等最新防疫政策信息,主动协调卫生健康部门,在定点医院设立台胞就医窗口,并有序组织在武汉的台胞开展新冠疫苗自愿接种登记工作。
年味是看到武汉大学的早樱
早樱一开,全城兴奋,樱花再次占据武汉人朋友圈的C位。在武汉人的心里,樱花开了,春天才算美了。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五,力翰科学的台湾青年教师们就来到武大校园赏早樱,玫红色寒绯樱像小铃铛一般挂在枝头,映红了赏花人的脸庞。
台湾学生钟亚廷带大家走进武汉大学,欣赏武汉的早樱。“大家放心,我在这里很安全,希望有一天,大家也能来到武汉,一起领略武汉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受武大的樱花之美!”
“今年第一次留在武汉过年,我们很充实,这边的台湾人很多,走走看看、走亲访友,盘点旧岁、谋划未来,觉得很充实,今天元宵,在武汉台青中心的协助下,我们不仅看到了新年的樱花,还在吉庆街上看民俗、五芳斋里吃元宵、园博园内看花灯,体验了一次热热闹闹的元宵节。来武汉的感受就是大家很有人情味,在这里祝福台湾的亲友们‘月圆人团圆,月与灯依旧’”台湾青年李方中说。(中国台湾网、武汉市台办联合报道)中国台湾网3月1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