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GDP破百万亿元大关!中国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提出许多重大理论,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全年经济同比增长2.3%,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更大台阶。
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首次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了2.3%。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3%,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 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上年水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拉长时间的维度,这条向上生长的线条,是中国经济从2012年以来走出的增长曲线。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看来,超过100万亿的经济体量和2.3%的增速背后,更应该被看到的,是增长的质量。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不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基础和前提下,取得的经济的增长,这个增长含金量更高,我们的经济更加协调,更加均衡,更可持续。
在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发展的董煜看来,从2012年突破50万亿,到2020年突破100万亿,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爬坡过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非凡历程。
清华大学中国规划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董煜:我们虽然是一个稳定的增长曲线,但是其中经历的绝对不是风平浪静的一个增长的过程。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实际上是迈过了三道坎。而我们成功的越过这三道坎,实现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跨越。
董煜眼中的“三道坎”,从一个侧面描述出中国经济不断遭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第一道坎,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同时出现了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出口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经济风险发生的概率上升的“四降一升”。
第二道坎,逆全球化潮流,尤其是2018年以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发展环境恶化。
第三道坎,2020年,全球范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世界经济进入动荡调整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立群: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冷静观察,有强大的战略定力,不断在实践当中探索前进,科学决策,引领中国经济发展。
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明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阐述“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经济擘画出清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坚决淘汰无效低端产能、房地产“去库存”、稳步推进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三去一降一补”瞄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顽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同时,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改变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色。
新动能加速集聚。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接近60%,创新第一驱动力的“引擎”不断加速。新经济占据我国GDP总量超过16%,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为经济转型积蓄“绿色动力”。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在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五年里,单位GDP能耗下降13.2%。
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速,进博会、服贸会举办、世界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开放的“重大利好”。
八年时间,中国让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城镇新增就业五年超过6000万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近10亿人。人民至上,写在前行的每一步上。
长年致力于中国外部关系研究的郑永年教授发现,一路走来,虽然外部“唱衰”时常有,但是面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最先崩溃的,总是“中国崩溃论”本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 郑永年:实践是最好的回答。我们自己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步一步按照我们已经规划好的,这是最好的对中国各种谬论、各种攻击、各种妖魔化的最好的回答。
一路穿越风雨,中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20年,即便遭受疫情的冲击,中国依然在艰难中挺立,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11.5%,上升到2020年的17%左右。从2012年到现在,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稳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GDP超过一百万亿,为我们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这一个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良好的宏观基础。
站在100万亿的新台阶上,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的征程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