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萧永瑞的新年表情包
无奈、感动、期待。
告别极不平凡的2020年,年过花甲的台商萧永瑞用三个表情来形容这一年的感受。
萧永瑞是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孩子们口中的“校董奶奶”,是武汉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也是疫情期间留守武汉的数百万人中平凡的一员。
无奈
萧永瑞来自台北,在她印象里,台湾曾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但现在岛内一些媒体和网络上的话语,让我觉得台湾变得陌生了,挺无奈的。”她说。
湖北省台办数据显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以来,因各种原因滞留湖北各地的台湾同胞有1700余名,其中慢性病患者130余人,60岁以上老人和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超过600人。“想要回家”是很多人最大的愿望。
然而,在2020年2月3日东航运送首批247名台胞回台后,台湾方面一直以种种站不住脚的理由阻挠拖延后续运送安排,甚至公开宣称不许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回台。
“两岸家庭是两岸融合的最生动写照,人为制造困难和障碍甚至是撕裂,给无辜百姓带来麻烦、痛苦和伤害,真的让人很心痛。”萧永瑞说。
一年来,对疫情的歧视性称谓、禁止口罩出口大陆、禁止陆生返校、查禁讲述大陆抗疫的儿童绘本、排拒大陆疫苗、抹黑大陆抗疫成绩……台湾岛内某些媒体的偏颇报道令萧永瑞时常感到疲惫和无奈。
“网络上这些不好的声音,伤的是两岸同胞的感情。老百姓的愿望真的很简单,就是希望疫情尽快结束,两岸同胞都平安。”她说,相信所有在大陆经历过这场疫情的台湾同胞,应该都有同样的感受,“大陆真的是对台湾人民非常好,两岸真的是一家人”。
感动
隔离在家期间,萧永瑞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各类关于疫情的报道,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善举常常令她热泪盈眶。
“那些在大街小巷送生活物资、在医院门口搬医疗设备的志愿者们,冒着危险迎难而上。”
谈起这些,萧永瑞又一次眼圈泛红。有一些细节,哪怕仅只言片语,都让人感动。
“疫情初期,我家里只有冷冻水饺。有好几位武汉的朋友打电话问我,你有没有吃的?有人烧了一锅羊肉给我,还有人送来了咖啡豆。”萧永瑞说,是这些人的温暖,让她真切感受到这里“是自己第二个家”。
身为武汉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萧永瑞除了自己带头捐款,还每天在协会群里发出捐款倡议。
“很多朋友,人在台湾还在想办法为武汉募集物资、捐款。有些十几年没有联系的台湾朋友,突然主动跟我联系,想要捐款捐物。”萧永瑞说,那一刻她真正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义,也真切地感受到不分彼此、共克时艰的守望相助。
仅2020年1月至3月,武汉台企台胞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6000多万元。
“这一年,我看到太多人性善的一面,这辈子没看过那么多善心、善举,全部都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萧永瑞一遍又一遍地说,“我觉得我的心都变得柔软了。”
期待
新年伊始,萧永瑞许下自己的新年心愿,希望孝感的美加职业学院能尽快招生,更期待台资企业在“十四五”期间有所作为。
采访中,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只要说起办学,谈起孩子们,萧永瑞总是眼中有光,嘴角上扬。
美加职业学院的建设在疫情过后逐步回到正轨,目前校舍的建筑主体已全部完成,可容纳12000名学生。按计划,今年9月将面向全国正式招生。
看着电脑效果图变成一栋栋校舍呈现在眼前,萧永瑞除了高兴,还有一丝敬畏。她说,“我们要做好,不要误人子弟,希望为家乡培养更多人才”。
作为武汉台资企业协会会长,萧永瑞说自己今年肩上的责任更重,大陆“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带来无限商机,让她深感“在汉台企不能也不应该缺席”。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萧永瑞关注“十四五”的一大聚焦点。尤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展新业态等,被长期主打外销的台企视为突破困境的新机遇、大机遇。
“国内大循环的经济模式,是发挥武汉九省通衢地理优势的绝佳时机,我们台企都很看好武汉,更对大陆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萧永瑞说。
信心在哪里,数据会说话。台湾方面统计,2020年前11个月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约1367.4亿美元,占同期台湾出口总额的43.8%,占比创历史新高。累计核准对大陆投资445件,核准投(增)资金额56亿美元,同比增加50.4%,11月更同比大涨71%。大陆持续位列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地。
“两岸的经济是割不断的,大陆这么大的市场,台商不可能视而不见。家门口的庞大市场没道理不要,哪里能比家里更好呢?”她说。
对于未来,萧永瑞和她的台商朋友们满怀期待。新华社记者赵丹平 陈舒 喻珮 饶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