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一泓碧水润京城

编辑:王瑞颖|2020-09-01 10:26:52|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首都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60年来滋养了几代北京人。2014年,南水千里进京,密云水库同时成为南水调蓄库,成为首都供水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从严管库区一级水源地,到实行绿色发展,密云区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完善保水机制举措,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管控和保护,确保了首都水源安全。

 

曾经,北京人喝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这里,碧水浩渺,群鸟翩飞,森林拱卫,岸线蜿蜒,远山叠翠。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密云改革管水护水机制、探索京冀上下游全流域协同管理,实行全域产业绿色转型,山村居民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跃升:2019年,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26.8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去年全区PM2.5为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全市最优;今年以来再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改善率居全市之首。

 

守护一泓碧水,密云人60年来讲奉献,把“奉献”作为密云人民的精神传承;践行“两山”理念,密云人不仅讲奉献,他们发展旅游业、发展养蜂业、发展智慧农业、发展生物医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有声有色,打响了“古北水镇”“山里寒舍”“蜂盛蜜匀”“生态密云”等一系列产业品牌,密云50万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美了!

 

60年不懈守护:水质越来越好

 

60年前的9月1日,经过京津冀三地20万劳动大军两年的艰苦奋战,密云水库成功蓄水,它拦蓄上游“水流湍急、其声如潮”的潮河水、“沙色洁白、其水滔滔”的白河水,发挥着防洪减灾、城市供水、涵养生态的作用。

 

60年间,守护密云水库成为密云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严格科学的管理,使这里水质越来越好。

 

水面上,一艘执法快艇像箭一样驶过,留下长长的一道水痕。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水上分队队长杨荣亮,正带领同事在水面上巡查。“水库周边155米高程以下的区域被划定为一级保护区,沿着保护区边缘架设了长305公里、高约2.5米的围网,实行全封闭管理,禁止一切无关人员入内。”杨荣亮告诉记者。

 

围网之上,通过394个摄像探头实现了对库区24小时实时监控,该系统可实现破坏翻越围网报警、警告劝离、违法取证等功能,各出入口进行人脸识别、车牌号识别,提高了密云水库综合执法效率。

 

此外,原有燃油执法船只全部退出,更换为环保动力执法船,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已配备无人机,实现水陆空全方位打击涉水违法行为。

 

密云区不断深化保水体制改革,将区级131项涉水执法权统一授予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国率先实现特定区域综合执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保水合力,使执法能力和效率得到显著增强。”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说。截至目前,已破获3起非法电鱼案,涉案6人全部入刑。

 

与此同时,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273平方公里被划分为160个保水网格,2150名保水网格员常年在岗,建立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形成“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的保水防控体系,织密村级保水网。

 

护水大军、护水网格、护水机制、护水法规,构成了守护密云水库的一道道屏障。“现在,监测频次提升到1周1次,水质始终维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高于饮用水源要求。”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主任潘轲旻说。

 

上下游协同,共护一库清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密云同在密云水库上游的承德、张家口两市五县及北京市怀柔区、延庆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综合运用21项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从严管库区一级水源地,到全区实行绿色发展;从管好地表水,到管好地下水;从各级政府依法管水,到村里人转变生活方式全民护水;从本地管水,到上下游协同管水……几十年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密云保水、护水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密云水库这颗“燕山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全域绿色转型:生态越来越好

 

“父老乡亲为咱们密云水库做出了贡献,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谢谢大家了!”2018年8月24日,在密云水库上游养殖户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密云区副区长朱锡才脚踩黄土地,手持大喇叭,面向养殖户们深鞠一躬,感谢大家对保水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为保护密云水库,密云全面实施畜禽禁养工程,全面清退水库一级保护区内692家养殖场户,同时全面清退水库上游主要河道周边72家水产养殖企业。

 

大城子镇养殖户王文友养鱼养了一辈子,可正当养鱼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收到了“清退通知”。

 

“尽管养殖场一直排放合格,但我们理解高水平保水的新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相信今后会有新的出路!”没等补偿款到位,王文友就主动递交退养申请,虽然不舍,但第一个拆除了养殖场。

 

整治94个库中岛,退出库区155米高程以下10万多亩“押宝地”,消除农业面源污染隐患……密云人舍小家、为大家,重新择业,有人甚至多次做出无私奉献。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众所周知,密云的铁矿资源储备极其丰富,北京地区蕴藏的铁矿石98%集中在密云。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就业需求面前,密云再次做出“保水”的选择,毅然决定将区内5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退出。

 

关停矿山,修复生态。到2019年底,密云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5.55%,林木绿化率75.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提高到14.86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1.96%,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形成青山环绕、林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划定红线,铁腕保护。2018年,北京市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密云划入保护线的总面积达905平方公里,占了北京市保护地域的1/4,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均居北京市首位。作为2020年北京市唯一一个“基本无违建”创建区,密云坚决拆除违法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提质扩容、生态资源优化利用,形成践行“两山”理念的密云创新行动实践。

 

好山好水好生活:日子越来越好

 

有了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密云区委书记潘临珠表示,密云练好“转化”之功,让群众有获得感,正是其中一个关键。

 

密云水库北岸,蜂农刘显生家的150个蜂箱在山楂树下整齐排列。“预计今年养蜂收入将达到6万余元,我准备将蜂群增加到200箱。”刘显生喜滋滋地说。

 

刘显生是密云区冯家峪镇西口外村村民,冯家峪镇林木覆盖率达到85.6%,但严格的保水制度让群众“有水不能用、有山不能采”。2017年,苦于发展无门的刘显生收到了区里送来的50群蜂和一整套养蜂设施,在下派技术员指导下,刘显生学会了调脾、分蜂等技术,当年就实现增收。

 

“一箱蜂,一亩田”,养蜜蜂已发展成为密云富民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蜂农2072户,蜂群11.5万群,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市养蜂第一大区”。

 

保水又富民,水库边上荞麦峪村的荞麦宴办得风风火火。“做荞麦面点,镇里给我们请了老师。”荞麦峪村的水库移民万明芝说,镇里还向民俗户发放桌椅,无偿帮他们对外宣传。万明芝精心研究,自创造型,小黄鸭、小刺猬……如今,万明芝能做30多种荞麦面点造型,很多城里人成了她家的回头客,一年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云区发展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特色经济,乡村旅游收入连续9年位居北京各生态涵养区首位。

 

好山好水好生活,走进以休闲旅游著称的石城村,农民石画让人惊叹。捡起河滩石头,村里一些50多岁的村民,在接待游客之余,拿起画笔画村居、画动物,都成了小有名气的民俗画家,生活红红火火。

 

青山绿水令人流连,未来发展让人憧憬。作为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之一,怀柔科学城1/3的面积位于密云区。目前已布局9个项目,其中名为“寰”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借助怀柔科学城东扩这一“神来之笔”,中关村密云园以经济开发区和生态商务区为引擎,带动密云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密云区“两山”基地建设已进入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2020年度重点工作,密云正朝着北京生态环境样板区奋勇前行!

标签: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