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 | 《小灵通漫游未来》之父、作家叶永烈今天去世

编辑:张旭|2020-05-15 17:17:21|来源:文汇报

逝者 | 《小灵通漫游未来》之父、作家叶永烈今天去世

 

根据上海市作协人事处消息,作家叶永烈今天早上去世。

 

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叶永烈并非是中文系科班出生,他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他曾经被分配到一机部上海电表研究所工作。业余开始陆续创作。

 

叶永烈在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创作了《小灵通的奇遇》。1978年,《小灵通的奇遇》改名《小灵通漫游未来》,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生动地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四个现代化”,也复苏了了僵化已久的科学人文思维。

 

《小灵通漫游未来》一炮而红。这一年初夏的一天,电视台女导演富敏(对,就是后来拍出电视剧《十六岁花季》的富敏)带着摄制组上门来采访。不久之后,一天的晚饭时分,隔壁的隔壁邻居匆匆来敲门,来不及细说,把叶永烈拉走,拨开人墙,将他推到一台24吋的黑白电视机前。上海电视台正在播放对他的专访。

 

四十年来,叶永烈的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长葆青春,衍生出二三十种版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仍在不停重印,总共已经发行了400万册。

 

1987年的一个早晨,叶永烈在洗漱时习惯性开着收音机,一条字数不长的新闻消息改变了他的后半生。消息说,上海作协将第一次公开招聘,引进一批专业作家。这时的叶永烈,已经被组织部门从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调到了上海科普创作协会,是副理事长,又是上海科协的专职常委,头衔一大堆 ,但他仍想回到创作中去。没有悬念地,他成为当年上海作家协会首批8位专业作家之一。

 

其实,还在科协的时候,叶永烈就已经发表了诸多小说。进入作协后,在小说与报告文学这两者之间,叶永烈选择了后者,尽管他写小说也花了大力气,也开始结出果实,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写小说的人很多,可是涉猎报告文学的较少,他开始尝试报告文学的创作。叶永烈在上海已经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他从心里认定自己是一名上海作家,承担着上海作家的责任。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全过程写出来,恐怕就是这份责任中首当其冲的一块。他写出了包括《红色的起点》在内、总字数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向全世界告知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与意义。对此,他用“华丽转身”四个字形容自己“完全升了一级,在创作上走向更重要的阶段”。

 

叶永烈生前曾分批将大量私藏信札、手稿采访录音捐赠上海图书馆,他曾表示,“因为我觉得我是历史的记录者,我所记录的这些历史不是属于我的,所以我全部捐给上海图书馆。我去世之后,我的墓碑上我想我应该刻一个:请到上海图书馆来找我”。

 

去年底,“红色足迹”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出版,汇聚了多篇红色小故事,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让更多读者了解这座城市的荣光。其中,叶永烈聚焦中共一大会址展开挖掘创作。

 

逝者 | 《小灵通漫游未来》之父、作家叶永烈今天去世

 

一个截至2018年1月的统计显示,叶永烈出版逾3500万字作品。其中《叶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万字;纪实文学作品1500万字;还有《叶永烈看世界》21本,计500万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