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的好处还要不要?两岸“脱钩”就是个假命题!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将满十年,蔡英文曾诬指ECFA是“糖衣毒药”。然而,在ECFA的存续问题上,民进党当局却多次表示希望其继续落实。近日,台湾两岸事务负责人陈明通在台立法机构再度承认ECFA使台获益,希望不要停止,并鼓吹“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伴随十年之期的临近,EFCA的议题在两岸之间再次引起高度聚焦。
ECFA是海协会、海基会于2010年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的框架性协议,其核心涵意是确定双方深化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内涵、协商进程、早期收获以及争端解决方式、终止条款等问题。从基本内容看,ECFA 为两岸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搭建起基本的框架,提出合作的基本方向,是实现两岸经济合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基础,是一份过渡性协议,其合理有效期不应超过10年,若在此期间两岸没有完成正式的“自由贸易协议”签署,且无要求延长的合理理由则应该终止。ECFA第16条规定:一方终止协议应书面通知另一方,双方就此进行协商,若无法达成共识则在通知发出之日起第180日终止。
民进党“在野”时,曾全力反对两岸签署ECFA,并策动“反服贸运动”。ECFA后续的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审议遭卡关及货物贸易协定谈判被中止都与民进党有关。而执政后,民进党一改过去的强硬态度,表示对ECFA“概括承受”,并在2020年的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发布报告预判大陆可能在选前威胁终止ECFA作为影响台湾选情的重要手段。如今,其又多方释出不愿终止的意愿,这还是因为ECFA对台湾的影响息息相关。尽管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沈荣津回应若ECFA终止对台湾经济的冲击比较有限,对外贸的影响大约仅有5%,但事实恐怕绝非如此,否则一向对大陆态度强硬的陈明通也不会多次向大陆喊话,希望ECFA可以存续。
台湾经济属于出口主导的浅碟型经济,出口占GDP六成,是经济的命脉。大陆不仅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也是主要出口市场,与大陆签订ECFA对台湾地区出口及经济成长有很大帮助。据大陆方面的测算,以ECFA早期收获为例,截至2019年6月底,在货物贸易领域,大陆对台累计减免关税约375.3亿元人民币,远超大陆对台出口享受的减免关税。在服务贸易领域,台湾共有56家金融企业和1158家非金融企业利用早期收获优惠政策在大陆提供服务,41部台湾电影被核准引进大陆。根据台媒的报道,ECFA的签署使台湾地区的GDP增加约1.65%-1.72%,即约2265亿元-2361亿元(新台币,下同);创造就业岗位约25.7万个-26.3万个。若ECFA终止,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农渔业、石化、纺织、金属、机械等传统产业。
而到时候农渔业受到的打击而产生的群体效应恐怕更让民进党“头疼”。在346家台湾优良农产品认证厂商中,70%来自中南部,95%属于中小企业,产业链员工多属中低收入群,代表中下阶层。处于发展困境的农渔业更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产生群体效应。民进党在2019年“九合一”选举中的翻车与不满的农渔民有密切的关系。在2020年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蔡英文才为了争取农渔民的支持利用执政资源大开“支票”。
除了相对容易估算的经济效益,ECFA还产生一些难以衡量的影响。目前,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仍是大趋势。两岸的合作与发展是其他诸多国家与地区衡量是否与台湾地区进一步发展自由贸易的重要指标。若ECFA终止,台湾地区恐怕更难以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经贸边缘化的风险将提升,民间投资可能外移。ECFA是否存续不仅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风向标,同时也是民间投资与经济的晴雨表。
尽管如此,在ECFA签署后的十年间,民进党不惜损害岛内民众与业者利益,将这一惠及两岸民众的政策作为“政治底牌”而进行阻挠、干预和炒作。在野期间,为了攻击执政党强烈炒作反ECFA议题;执政期间,为了冲选情炒作大陆可能利用终止ECFA对台进行“窒息式施压”;如今连任成功,为了缓解执政压力开始谈论政治经济应分开,热情“挽留”ECFA。不得不说,民进党当局的政客们在展现“精明”的同时,也暴露了幼稚可笑的“脑回路”。
ECFA的签署是在两岸关系“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宗旨是为了实现两岸的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两岸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增进民众福祉。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两岸关系始终是台湾发展绕不开的命题,所谓的“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主张不过是民进党当局一贯用作迷惑民意的说辞,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无异于异想天开、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