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复工记:“我们的目标不止20万粉丝”

编辑:左妍冰|2020-03-16 11:22:35|来源:海峡之声网

马不停蹄,这是台青范姜锋给自己2020年开端所下的定语。作为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他有“把危机变为转机”的信心,“我在台湾初五就开工了,2月10日坐直航班机回到厦门,16日正式复工,在此之前我们自媒体的运营一直都保持活跃。”

 

台青复工记:“我们的目标不止20万粉丝”

 

范姜锋和他的团队共同拍摄“复工”视频并上传台湾的社交网站

 

范姜锋口中的“自媒体”是他2019年年初就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登鹭”发展十余年,如今“创业经济人”的身份也从未改变他创业者的底色。范姜锋希望搭建平台,借助管道,把大陆的真实面貌告诉台湾的小伙伴,为台湾青年登陆创业做好线上服务,当然,也希望在移动互联网+自媒体极速发展的时代,开拓自己新的事业版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范姜锋注册子公司,组建新团队,台湾小伙伴刘信愔与大陆小伙伴史川宁成为这家新公司的两位主管。在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在Instagram、Facebook、Twitter平台上运营的账号矩阵已经积累了近8万粉丝。

 

2020年开端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减缓这家新公司运行的齿轮。

 

“消毒”:告诉台湾小伙伴真实的大陆疫情

 

“因为我们公司主要进行自媒体业务,所以受疫情影响比较小,‘复工’很早就开启。”台湾主管刘信愔告诉记者,团队在台湾各社交平台上的账号运营,基本上从未停摆,虽然她前两周才回到厦门,但早在2月份就通过线上方式与同事保持协同作业。

 

台青复工记:“我们的目标不止20万粉丝”

 

刘信愔和伙伴们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各地台青返回大陆复工的视频

 

台青复工记:“我们的目标不止20万粉丝”

 

在台湾各社交平台上告诉台湾小伙伴真实的大陆疫情

 

从2月8日起,范姜锋和他的团队陆续整理制作了15个协助台青复工的“懒人包”,比如从台湾回到大陆,进入厦门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办理什么手续;比如若工作地点不在尚能直航的大陆四座城市,应如何中转;比如厦门政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推出许多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要如何申请,准备哪些材料……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起到‘消毒’的作用。”范姜锋说,台湾的一些媒体对大陆疫情的报道并不全面,甚至有违真实,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希望告诉台湾小伙伴真实的大陆疫情,以及如何有计划性地克服‘复工’面临的困难。

 

他们为返厦复工的台青制作的一系列“懒人包”在公众号一经推出,就收获破万阅读量。

 

“两岸青年说”:我们在大陆的“小确幸”与“大未来”

 

范姜锋最初对于自媒体运营的构想,与他一直以来在大陆打拼的信念相契合:拥抱“大未来” ,兼顾“小确幸”。

 

“我们是一群在大陆的两岸青年,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我们四处旅行,享受美食,养萌宠,有各种娱乐……”台湾主管刘信愔说,他们在台湾的社交平台上与台湾的小伙伴分享大陆新鲜有趣的吃喝玩乐,也分享创业大小事的酸甜苦辣,最核心的就是希望达到两岸交流的效果。

 

台青复工记:“我们的目标不止20万粉丝”

 

分享台青创业就业在大陆的动画短片

 

台青复工记:“我们的目标不止20万粉丝”

 

展现中华文化之美,分享在大陆的生活点滴

 

大陆主管史川宁觉得,两岸青年对于彼此语境、思维方式的陌生,需要通过平台和渠道去打破,而他们就正在尝试这样一个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和团队里面的台湾小伙伴合作,也让我对台湾青年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都希望创作出更多让台湾年轻人能接受的自媒体作品,也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大陆。”

 

说起2020年的新规划,范姜锋思路清晰,这个为“两岸青年说”搭建的平台,将持续从线上走到线下,从网路走向实体,“我们筹划的有关台青登陆发展的书,今年4月份将在台湾正式出版。届时配合这本书的出版,我们计划在福建召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落地比较成功的台青,到两岸高校进行宣讲。”

 

自媒体变现:我们的目标不止20万粉丝

 

仰望星空也要低头赶路,对于范姜锋和他的团队来说,既然涉足自媒体领域,如何实现成功变现是确保公司发展的关键之一。20万粉丝——是他们今年立下的flag,但目标,不止于此。

 

“由于人口基数的差异,在大陆要百万、千万粉丝才能算得上大V,但在台湾几千、上万可以说是小网红,几万、几十万就是大V了。”台湾主管刘信愔从流量上分析他们的平台优势,“目前在台湾大多数网红、大V是做个别账号,而我们是运营一个矩阵平台,这是我们的特色,同时,我们还计划联动两岸的网红大V,一旦分享流量,这个体量是不可估量的。”

 

台青复工记:“我们的目标不止20万粉丝”

 

两岸团队的“头脑风暴”

 

通过广告投放实现流量变现,是自媒体运营行之已久的方式。但由刘信愔和史川宁这两位年轻人所带领的两岸团队,更看中另一路径:电商带货。“把这一大陆比较成熟的体系,尝试复制到台湾,两岸互通,比如把台湾的零食啊,泡面啊,卖到大陆,大陆这边精致的神器、台湾没有的小商品,也可以推到台湾去。”刘信愔对未来的可能性充满信心。

 

信念感:阻力?没在怕的

 

大年初五就在台湾开工跑业务,范姜锋与青创基地的入驻企业、合作伙伴、供应商一一对接。不是没有感受到阻力,不是没有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在台湾,当局针对与大陆交流的部分进行管制,比如进校园宣讲登陆创业就业,需要上网登记、报批,校方也会对这样的合作比较担忧,以前没有这样的困扰。”但范姜锋相信,需求持续在,只是换条路走进去。

 

“以前通过官方进入校园,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座谈会、系会、班会去做这样的沟通交流,以前更多的是先邀请他们过来大陆,现在换我们主动走出去。”作为大环境下的个体,范姜锋并不缺少信念感的加持,“克服困难,会更有成就感。

 

这样的信念感,或许来自志同道合的团队,或许来自放不下的理想,以及支撑理想的一份事业。“我们希望提供给台湾小伙伴另外一种角度、另外一种视野。就算会有各种困难,也会让我越挫越勇,我想跟团队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是我们的‘革命情感’。”刘信愔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