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高水准纪录片 走遍12国探索“手术两百年”
镜头理性而克制。
《手术两百年》海报。
最早的人体解剖图。
英国,风景如画的泰晤士河南岸。
推开圣托马斯教堂上阁楼猩红色的大门,沿着360度的旋转楼梯而上,各种诡异而重口味的展品映入眼帘:不知名的骸骨、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器官、形状诡异的手术台……更恐怖的是,这里珍藏着一台维多利亚时期的手术台,上面布满了刀痕。而摆放手术台的房间,有着一层又一层的看台。如若没人解说的话,这个房间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剧场。
其实,这是一家名为“老手术剧场”的博物馆,还原了200年前的外科手术现场,每天接待着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但就在几年前,博物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那就是——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摄制组。除了感叹手术“黑暗时期”所经历的残忍与血腥之外,摄制组也没有回避地将这些内容记录在镜头中,构成了纪录片中重要的场景之一。
当然,在英国拍摄的内容只是《手术两百年》的冰山一角。这部历时3年,历经12国拍摄,作为国内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将人类手术历经的漫长岁月用光影切开,让观众得以细细观看手术发展的肌理纹路,也让作品本身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与口碑。近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对话《手术两百年》总导演陈子隽,解密这部豆瓣评分9.4,被观众称为有“BBC制作水准”的纪录片是怎样诞生的。
1
难上加难
呈现现代医学成长之路
据数据统计,一个生活在当下的普通人,平均一生中将会经历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手术两百年》的出现,全面而系统地将现代医学的成长之路呈现,展示了手术两百年来的发展历史。
“历史难拍,科学难做,影像呈现更难。全本纪实拍摄,对这样一个我们自己定义为‘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是难上加难。”在作品首播前,陈子隽曾在编导手记中这样写下。看似用三言两语概括出了片子制作的难度,但在采访中,每一个“难”处都可以拎出来说上半日。面对如此庞大而繁复的医疗历史,要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在科普的同时要保证知识点准确无误,在呈现历史时又必须体现当下的现实性,以及在现代医学奠基者多为西方人的情况下,又要消除中国观众的隔阂感……如此这番,陈子隽用“难上加难”来概括也是无奈之举。
“为什么这样好的选题,国内一直没有人来做呢?就是因为难度太大了。”陈子隽说,首先难度来源于摄制组自身,非医学专业的他们,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调研阶段,翻阅专业书籍、拜访医学专家、观摩手术、开研讨会。从听到希波克拉底、盖伦、维萨里等这些现代医学奠基者的名字两眼发蒙,再到熟悉得像是隔壁老王,陈子隽和团队经过了艰难却最为基础的一步。
《手术两百年》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为了保证医学讲述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剧组采访到了包括郎景和、戴尅戎、钟世镇等在内的15位中国院士。除此之外,还采访到了国际顶级专家拉斯克奖获得者、器官移植先驱罗伊·约克·卡恩爵士,显微外科之父马哈茂德·加齐·亚萨基尔等在内五十余位国际重要专家。每位人物的出现,观众都要在评论区用一声“医学大佬”来表示膜拜。
2
理性克制
不想在片子里过度煽情
《手术两百年》的制作耗时3年,拍摄路线经过英国、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拍摄,陈子隽也表示这是她“做过最长的项目”,甚至当片中播出时有高考的错觉。这部连配乐都做了两版、花了整整1年来做后期的纪录片,不难想象其创作过程是多么胶着。
“去年应该是最难捱的一年,已经有点接近崩溃了。整个团队都忙到昼夜颠倒了,我们的工作地点灯一天到晚都亮着,一直在打磨作品。”而且面对如此繁复的内容,一集一集地捋下来,一遍梳理完就过去了8个月。再加上这是一部叙述手术发展史的纪录片,所以其中还涉及到不少历史场景重现、医学原理展示的后期制作。“我们在创作中加入‘舞台表演式情景’、三维动画、科学实验,这是除了剧构外,在影像表达上的创新。”在后期配乐中,还特别邀请到国家级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演奏,每一处都能看到创作团队的用心和细致。
其实,在当下的纪录片市场中,医疗类题材已经成为了美食之外的最热门的类目。但《手术两百年》还是显得独一无二,豆瓣评分高达9.4,9天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4亿。更重要的是,全片密集的理论和知识点,理性而克制的气质,可以说市场上少有的科学纪录片,填补了国内医学科学纪录片创作的空白。“我不太喜欢‘黏糊糊’的东西,也不想在片子里过度煽情。我们有很多煽情的镜头都没有用,不能为了让观众哭,就打乱作品本身的结构和气质。”
在采访中,陈子隽反复强调,其实不同气质的医疗类纪录片拍摄难度“没有高下”。注重人文情感,侧重医患双方故事的纪录片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拍出来的。只是相比之下,《手术两百年》更显得小众而冷门,所以作品的口碑爆棚,被多位影评人“安利”时,的确大大出乎了陈子隽和团队的意料。尤其是豆瓣9.4的高分,让本身关心观众评价的他们更加诧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纪录片的评论区里,能看到不少医学专业的学生留言点赞。也有同行曾打趣陈子隽,因为《手术两百年》的缘故,今年医学专业的报考率也许会有提升。“这当然是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倒回来想,如果真的有年轻人因为这个片子,了解到科学和医学的奇妙,那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陈子隽笑着说。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