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靠封杀 能吃到好果子吗
由黄智贤主持的《夜问打权》节目,是否因为蔡当局打压而遭停播,已经变成一桩罗生门。蔡当局的发言人出面宣称施压停播是 “假新闻”,蔡英文也在脸书上谴责这是一则 “不实信息”。但是黄智贤在脸书上却贴出了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下的公文,说明蔡当局施压的行径,可谓是铁证如山。如果真如黄智贤所说,那么蔡当局扼杀言论自由的手段,真能达成政治目的吗?
先来看黄智贤所贴出的NCC公文内容,主要是说《夜问打权》因为报导香港“反送中”的内容,指称这是“违反善良风俗”、“妨害社会秩序”,电视台要被罚款20万到200万元(新台币)。所以黄智贤就讽刺说:“占领的、打警察的没有妨碍秩序。反而是报导、批判的人妨碍社会秩序,违反善良风俗”。
黄智贤公布这分公文的内容后,更气愤地表示,《夜问打权》在两天内被关掉。“台独”杀了还不承认。要制造假遗书,说是自杀的。说是电视台自己要关的。她说:“100%的言论自由?什么叫作恶心?这,就是恶心”。
黄智贤还进一步的表示,她不会让“台独”愉快。她会在台湾,因为台湾是中国的土地。她也会在大陆,因为大陆也是中国的土地。她表示会开更多节目,让“台独”和“港独”更烦,更痛。
而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7月2日应询时表示,台湾主持人黄智贤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主张两岸统一、反对“台独”,在《夜问打权》节目中旗帜鲜明宣传这样的立场和主张,受到岛内有识之士广泛肯定。近期,黄女士屡遭“台独”势力无理攻击,《夜问打权》节目也因民进党当局施压而被停播,引起两岸同胞的强烈愤慨。我们对民进党当局的行径予以强烈谴责。
其实,蔡当局扼杀《夜问打权》,一般人心里都明白,就是因为黄智贤在今年“海峡论坛”上的发言触怒了民进党当局。她在论坛上声称中国提出“一国两制”是“对台湾最大的尊重与体贴”,并且疾呼要把台湾带回中国。
黄智贤这样的言论,对于之前已经发出指令禁止台湾人民参加海峡论坛涉及探索“一国两制”活动的陆委会,无非是一种宣战,因为陆委会曾说:“台湾民众去参与最终目的是要消灭台湾自己的活动,不是言论自由层次的问题”。既然在海峡论坛上主张“一国两制”不是“言论自由”的问题,那么黄智贤在《夜问打权》节目上主张“一国两制”,当然也可以归类不是言论自由的问题,蔡当局不封杀它,更待何时?
事实上,蔡当局箝制言论自由已经不是新闻,而且也不分蓝绿,只要批评到蔡当局这几年施政不当,被封杀的大有人在。最明显的是原本在民视播出的《政经看民视》节目,这个独派的节目长年批评蔡当局的施政,尽管都是绿营阵营,但是自己人挥刀更痛,所以这个节目最终被蔡当局操作由民视董事会改组,再由董事会出手扼杀该节目。被扼杀的主持人彭文正不甘心,另外在网络上开启直播的“政经关不了”,照样天天骂蔡英文。
同一阵营的《政经看民视》都逃不过蔡当局的扼杀,何况是立场完全偏向大陆的《夜问打权》,蔡当局利用台湾内部掀起一股“反红色媒体”的气氛下,趁机关停《夜问打权》,这对即将进入选举热季的台湾媒体界,起码可以少掉一个批评蔡当局的节目,也少了一个心腹之患。
而经过蔡当局关停蓝绿评论节目之后,外加一个“反红色媒体”的运动从中作祟,台湾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蓝绿言论共容的社会,言论自由的空间正逐渐缩小,这对于一个一再宣称是坚持民主价值的当局来说,无非就是一种最大的讽刺。
事实上,蔡当局近来为了营造一个“抗中”的氛围,不只是在扼杀言论自由,也在扼杀个人的行动自由,包括修订所谓的“台湾机密法”,禁止马英九登陆;又修订“两岸关系条例”,管制退休将领登陆参加政治活动。甚至连台北市的双子星大楼开发案,也要以“安全疑虑”予以驳回,让台北市长柯文哲都要愤怒的说出“台湾愿景、主权意识都是屁话”,他抱怨“台北双子星开发案”以陆资问题为由封杀,花太多时间审查。
尽管蔡当局已经搞得民怨沸腾,但是为了明年的“政权保卫战”,蔡英文正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挡住她去路的石头一一搬开,希望能为自己开出一条连任的坦途。
但是,人民的眼睛毕竟是雪亮的,任何操作式的政治封杀,终归要让人民给唾弃。因此,虽然前一阵子蔡英文因为“抗中”的“辣台妹”形象在声望上有所提升,但那也是短暂的回光反照。7月初这一周来,台湾两大媒体《联合报》和《苹果日报》的民调显示,蔡英文的声望又落到蓝绿对比的最后一名。
另外,根据台湾网络媒体《风传媒》7月4日所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高雄市长韩國瑜以35.7%支持度,遥遥领先蔡英文的26.7%,和台北市长柯文哲的21.2%。韩國瑜和蔡英文的差距已拉大到9个百分点,韩國瑜赢得2020“大选”的胜率大增。因此,蔡英文支持度回落到最低点,只是回到去年的“九合一”选举前的基本盘,显见只有依靠政治手段操作声望,而没有良好的治理绩效拿出来面对人民,蔡英文终归无法上天堂。
所以,蔡英文全面封杀人民的言论、行动,甚至是投资自由,真的能吃到好果子吗?且待明年1月11日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见真章。 (作者王昆义/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