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21世纪的一项开创性倡议”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德国杜伊斯堡港码头的中欧班列装卸场景。记者 管克江摄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几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9年4月,中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谈一带一路合作”系列专版,讲述“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动故事,分享国际人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理解。本版撷取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本报刊登过的发达国家知名人士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精彩观点。
“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创造了彼此间和平、共享的成功先例。今天,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着眼于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
中国一再声明,不论自身发展走到哪一步,都不会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以大欺小,“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基于团结合作、共享发展、平等互利之上。“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内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中国找到了自身发展经验同世界需要的契合点。
100年后,当我们这代人的历史都已写定,人们回首往事会看到,今天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将比任何一场选战都重要得多。“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
“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的重新焕发,它为世界带来了惊人的、富有创造力的现代贸易形式。依托“一带一路”这个超越国界的概念,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国家及人民和谐联通。“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是尊重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及体制,用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将人们紧紧团结起来。
“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一项变革性的工程。习近平主席给了我们一张路线图,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方向。虽然前路会有坎坷,但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越是能够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遇的国家,越能享受到倡议带来的发展红利。
美国未来学家多丽丝·奈斯比特、约翰·奈斯比特:
世界需要桥梁,需要建设桥梁的智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具有“架设桥梁”意义的倡议,其恢弘的目标是缩小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差距,跨越文化和历史差异,促进理解和交流。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项发展经济的举措,还鼓励人类以一种共同方式解决未来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一带一路”涉及围绕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思想共识,以及更高层面的共识进化,还意味着互不干扰、非结盟,寻求的是发展经验的交流,而不是把一种发展模式强加在另一种发展模式之上。其最大的不同寻常之处是让各国和各国人民都获益,而不是只惠及少部分人群。非洲国家已经在中国支持下发展基础设施并从中获益,这比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更行之有效。
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
“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范围内促进国际合作的最大创意之一。它是一个富有前瞻性的理念,可能会创造下一波世界经济增长。
中国在促进国与国互相尊重,推动平等、公平方面表现非常出色,在国际发展援助过程中更强调共享而非救济,突出共同繁荣,共享进步成果。事实上,国际发展援助不仅应着眼于解决对象国人民的生存问题,更应发挥投资的杠杆效应,赋能于当地人民,让他们在不远的将来有能力实现自主发展。“一带一路”通过帮助沿线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互联互通程度,构建跨区域、跨国家的大市场,让市场和人充分对接,从而赋能于人民。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其更为深刻的着眼点是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国家之间交流,进而防范纷争于未然,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保发展。
“很长时间内将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润滑剂”
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
正如19世纪末的东方快车象征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欧亚文明的交流,“一带一路”体现了新变革下经济互通、文化相融的时代潮流。“新东方快车”将满载沿线地区人民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梦,驶入中国与各国紧密相连、共享机遇的新疆域。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
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游泳,中国实现了与世界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带来了机遇。“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正因为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才能提出“一带一路”这样的伟大倡议。它想要解决的是自1945年以来的全球核心问题——占世界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的转型问题。它表明中国正努力寻找一种让中国和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西方国家往往把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从而把许多国家排除在外。但中国对全球化的理解无关意识形态、经济结构和种族。在中国看来,全球化就意味着发展,意味着借助“一带一路”等合作倡议,让全世界人民更加幸福。这种非排他性和获益广泛性,充分地证明了“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共享精神。
改革开放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过程,一种将现实视角与战略视角相结合的转型方法。“一带一路”倡议展示的正是改革开放的思维:在不断扩大合作的过程中,找出更有效、更务实的办法。
澳大利亚前外长、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鲍勃·卡尔:
如果40年前有人预测中国有一天将向世界“出口”道路、桥梁、港口、机场、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世界一定会感到这是空想。然而,我们看到今天中国正在切切实实地做这些事。“一带一路”把中国的增长和繁荣带到世界各地,帮助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一同发展。
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彼得·弗兰科潘:
历史上,高山、大海、沙漠等天然屏障分隔了彼此,阻挡了思想与信息的相互交流,阻碍了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包含公路、铁路、港口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于克服这些物理障碍,是对历史经验的汲取。“一带一路”连接世界,面向未来,很长时间内将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润滑剂。
“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
在一个缺乏集体行动、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削弱的世界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从一开始就具有长远视野。该倡议展现了三个互为补充的前景:政治上,促进不同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包容与合作;经济上,推动经贸往来,扩大投资,满足发展的各项具体需求;文化上,延续古丝绸之路精神,促进各国人民间的文明互鉴。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一项开创性倡议,它是联通古今、通向未来的桥梁,旨在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表现得越来越有大国风范,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大概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可以说,不仅仅是中国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它也开启了一个全球的新时代。
当前全球化正处于十字路口,民粹主义抬头撕裂世界,全球经济复苏因保护主义而黯然失色,许多国家面临着不稳定因素。中国却在不断加快开放步伐,相信“一带一路”将能够把破碎的世界聚合起来,为各国发展和共同稳定带来新机遇。
法国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 马克·乌赞:
“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互联互通,将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创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全球发展模式。“一带一路”也为全球化可能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经济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那些逆时代潮流的呼声必将不攻自破。
当前,国际上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声音,一些国际合作机制的功能似乎在减弱。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投行,为促进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让许多“曾被边缘化”的国家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合作中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这必将谱写全球化的新篇章。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高级研究员冲村宪树:
今天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政策的连贯性与执行力息息相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明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和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它把中国的发展与亚洲、欧洲乃至全球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途径。日本国内很多有识之士都希望日本加入“一带一路”,日本如果只是旁观,就会失去很多发展机会。
日本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坚敏: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贫富差距扩大以及持续不断的难民危机等困扰,部分发达经济体反全球化思潮涌动,“本国利益优先”的诱惑开始蔓延,发展中国家期待贸易投资自由化带动经济开发、创造就业的发展理念受到挑战。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矛盾有加剧趋势,迫切需要提出并尝试全球经济治理新的框架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新型全球化”的理念创新,同时为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基础和舞台。中国还汇集全球资源,具体安排落实了倡议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为倡议带来了“真金白银”。
美国卡特政府法律顾问哈维·朝鼎:
构建联系的桥梁可以走向繁荣,而筑起隔绝的高墙只会通向发展的死胡同。“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发展的实例。
“全球化时代包含创新思想的世纪大工程”
法国经济学家、调节学派创始人米歇尔·阿列塔:
习近平主席具有长期目标和战略眼光,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设计精巧、定位准确,让资金、人才、技术流动起来,确保相关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互利共赢不掉队。许多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帮助下,经济得到发展,社会趋于稳定,管理更为优化。
在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资本的跨境流动。该模式同美国华尔街已主导40余年的短视的金融控制模式截然不同,它寻求的是多种形式的相互依存:互联互通、相互贸易、长期投资。“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资源恶化等全球治理问题。
以色列驻华大使何泽伟:
“一带一路”总让我想起一首情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我们从哪儿开始”。以色列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公司在以色列开展了一些大型基建项目,以色列人民从中受益良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以中两国间最具有优势的是创新合作。两国创新合作潜力巨大,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将与中国公司在各领域展开合作。
希腊驻华大使莱奥尼达斯·罗卡纳斯:
“一带一路”倡议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开创性思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间的文化合作与相互理解得到增强,对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一带一路”倡导开放合作,不搞保护主义,真正推进贸易与投资、促进互联互通,推动增长与发展,这对于深受金融危机之害的希腊、经济增长乏力的欧洲,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未来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倡议像“一带一路”一样以实现各国合作共赢为目标。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力地证明了“一带一路”赢得世界范围内的共鸣。
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整个世界看到了中国谋求公平合理的全球化,以及中国坚定不移朝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的姿态。“一带一路”是全球化时代包含创新思想的世纪大工程。
“连接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发展道路”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推动多边合作,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中国的长远目标和对时代需求的把握对于世界发展大有裨益。在一个将以创新为标志的世界中,我认为中国有一张了不起的王牌,就是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带一路”是一个需要创新、需要建设、需要分享的伟大计划。中国在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平衡之声、多边合作之声,也自然而然是进步之声。
有些西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心存疑虑。那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复制西方模式,而是去创造一个自己的发展方式,一种更加包容的发展方式。
好似在丝绸上刺绣,需要一针一线的功夫。“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如此,需要依靠一步步推进,才会一步步收获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格外需要各国共同谋划、精心布局。
英国商务大使芭芭拉·贾琦:
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没有全面传递出发展的信息,仍然存在着沟通的障碍和鸿沟。建议全球媒体把眼光放远,不仅更多关注中国,也要关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其他国家。我们应该积极向公众宣介“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的机遇,促进沿线国家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加深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
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雅克·高德弗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各国进行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合作。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向那些怀疑论者证明,全球化进程可以在国家间有组织、有规则地进行,它不仅是一条互通有无的贸易道路,也是一条连接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发展道路,将切实造福各国人民。
德国西门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
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充满乐观与信心。我认为,这种乐观与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一带一路”不仅是这个时代的“热词”,而且成为切切实实发生的生动事实。它是当今最为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给全球化提供更强劲动力,并具有巨大潜力构建新型全球贸易的蓝图。
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欧洲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不仅仅在于学习对方的历史知识与文明成果,而且可以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新的创造性思想的火花,从而推动两大文明的发展。
今天,当数字化推动价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国界流动,当“一带一路”以前所未有的合作精神推进共同繁荣,当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席卷每个角落,任何地理、文化、民族、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