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暨池田倡言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编辑:王瑞颖|2018-10-30 10:05:58|来源:人民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MAIN201810291524000016782592377.JPG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实践——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暨池田倡言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10月27—28日,由复旦大学、日本创价大学主办,中华日本学会协办,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实践——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暨池田倡言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创价大学理事长田代康则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宏代表中华日本学会致辞。池田大作先生向研讨会发来贺信,由创价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校友汪鸿祥宣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李小林会长发来贺信,由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许金平宣读。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主持了开幕式。

 

原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特别纪念演讲中指出,中日关系是实践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关键命题,也是开展中日公共外交的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包括了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从哪个层面看,中日两国都是理所当然包括在内的。中日关系应当表现为以合作共嬴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于中日这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何行稳致远,如何建立持久的战略互信,如何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两国社会各界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池田大作在贺信中强调说,世界正在快速地加深联系,同时国际社会中分断的裂痕也每每出现。超越这种遗憾的悖论,构筑持续发展可能的社会,必须站在人类利益的角度,共同面临的全球问题挑战,形成世界公民的意识。不管人类面临如何重大的考验,只要存在敢于直面的青年,就不会失去希望。池田指出,50年前发表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是思考了日本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和民族亲近性,这正是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这一倡言是在一万数千名学生面前发表的,这些学生响应倡言的精神,在各自的人生进程中推动中日和平友好,这是他最大的骄傲。

 

创价大学校长马场善久的纪念演讲,从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论证了50年前美国经济学者肯尼斯·博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的主张,进一步阐述了池田大作人间主义关于超越民族国家、实现人类利益的理念。

 

刘玉宏在致辞中说,缔约4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轨迹,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国家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日两国只有深化友好合作,才能促进互利共赢,从而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搬不走的邻居,中日两国应在政治上加强互信,经济上合作发展,文化上扩大交流。

 

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以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为出发点,倡议两国人民多交流、多沟通,通过旅游、留学、访问等各种形式,深化彼此的认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夯实民间友好的基础,中日关系才能得到最终的改善。

 

复旦大学池田大作思想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牧野长生则深情地回忆了1968年池田大作发表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时的情景。他倡议日中两国在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和平”理念的前提下,为了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而缔结“中日永不再战条约”。

 

当前中日关系积极向好,高层互访顺利实现,民间交流渐趋频繁。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著名大学举办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会议共收到100余篇论文,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160余名学者分别从和平主义、人本主义、教育主义、文化主义四个角度就会议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并为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建言献策。本次研讨会还专门设立了“青年论坛”,为深化青年学者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今年适逢池田大作先生90华诞,复旦大学特地制作了纪念品以示祝贺。

 

参会代表与复旦师生400余人参加研讨会开幕式。(人民网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