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专家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无与伦比 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会赢得未来

编辑:母曼晔|2018-07-18 16:25:53|来源:中国日报网

英国专家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无与伦比 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会赢得未来

苏善塔·库玛·巴塔查雅勋爵接受采访。(摄影:中国日报 赵欣)

 

对苏善塔·库玛·巴塔查雅勋爵的采访刚一开始,他提及“人才”时,以及谈到各类人才在帮助中国走向世界创新舞台中央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时,言谈间所显露的尊重之情,就已经迅速感染了身边的所有人。

 

身为英国著名材料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的巴塔查雅勋爵,曾在2017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长城友谊奖”。他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1980年,巴塔查雅勋爵着手创办了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WMG),并使之迅速发展成为拥有700名科研教学人员的英国著名制造业教育及科研机构。1983年,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特殊年代,他在华威大学接待了中国航天技术人员,并提供了六个月的针对性技术辅导和知识转移培训,为中国长征运载火箭设计和控制系统取得突破性进展作出重要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巴塔查雅勋爵又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开展合作,利用自身资源,为中国航空航天、交通、国防工业及政府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其中1900余名学员成为中国大型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骨干。他还为中国材料制造、能源、电气、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2012年,他任北京城市学院战略顾问,将华威大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引入中国。他还以北京城市学院工作平台为依托,推动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与11所中国院校进行了项目交流和合作。

 

谈到这么多年来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巴塔查雅勋爵坦言,自己也没有想到此生的经历竟然会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如此密切相关。

 

1982年,巴塔查雅勋爵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中国刚刚掀起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工业领域以及制造业领域,仍然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回忆那时的经历,巴塔查雅勋爵表示,自己当时就已经被中国人身上那股渴望学习的劲头,以及在创新等方面展现的热情所感染,这种品质也从改革开放初期起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岁月,我知道中国希望尽快在制造业经济领域实现发展,想要做出具有竞争力的好产品。中国的学生们一直都非常渴望学习知识技能,而相比过去,如今他们吸收知识、将之付诸实践的速度更是大大加快了。”巴塔查雅勋爵表示。

 

“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培育更多科学家、工程师的土壤,也可以提供让他们的知识技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机会。有各类的政策支持,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也有可以让他们大显身手的市场。”巴塔查雅勋爵说,“因此,中国人民才能够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无与伦比的卓著发展。”

 

谈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世界的影响,巴塔查雅勋爵表示,今天的中国已经跻身全球主要工业国家之列,没有人会再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心生怀疑,认为它们不如其他国家的产品。中国已经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延续这股势头。让创新成为医疗健康、制造、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

 

“对外开放可以帮助中国,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拥有开放的贸易让中国更具韧性。我个人不支持保护主义,因为保护主义只能帮助你在短时间内获益、在短期内取得胜利,但是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会赢得未来。”巴塔查雅勋爵说。

 

展望未来,巴塔查雅勋爵表示,中国今后的发展与人才和技术的积累分不开。他建议中国政府未来在出台各项政策的同时,对政策的具体实施予以更多关注。

 

“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技术的积累。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中国必须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以延续这样的发展势头。人才也必须是多元化的,他们所进行的创新将能够从各个领域造福普通民众。”巴塔查雅勋爵说,“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国家政策,现在的问题在于具体实施。此外,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时间。”

 

“由于国力有限,有些国家只能在某些领域发展技术。但中国不能为了图省事而这样做,相反还需要让自身的技术积累实现两倍、甚至三倍的扩展,在能够实现创新突破的一些领域更是如此。因为没有创新,就无法进步。”巴塔查雅勋爵语重心长地说。(中国日报网电 记者 张之豪 涂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