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蔡英文如何用同一只手打脸又拥抱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接受法新社访问,呼吁其他国家和台湾联手防御中国大陆的“扩张主义”,保卫“民主价值”;但她又说,乐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和他对话。台湾《联合报》26日发表社论说,蓝营讽称蔡英文是“精神分裂”,这话未免太重。事实上,这反映的是蔡英文的天真与任性,也暴露她缺乏调和目标与手段的能力。
21世纪都已经过了18年,蔡英文还在要求西方国家联手“围堵”中国大陆,足见她还停留在“冷战时期”的思维,缺乏与时俱进的策略。包括她上任以后力倡的“价值同盟”,是抄自十几年前的陈水扁当局;而陈水扁所标榜的民主、自由、人权三大价值,早就被其个人贪腐所击溃,蔡英文却还拾其牙慧。尤其,蔡当局倡议“价值同盟”,主要是在呼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反中”战略;但别忘了,特朗普正在美国大肆搞民粹驱离难民,又在全球煽风点火恣意破坏贸易及环境秩序,粗暴对待盟国。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围堵中国”与“民主同盟”画上等号,恐怕不是很聪明的想法。
对蔡英文而言,她恐怕从未意识到以“价值同盟”来围堵中国大陆,其实是过时的“冷战思维”,是行不通的。这不仅是她个人的盲点,也是其团队的共同盲点;两年来已证明行不通的战略,竟没有人敢建议蔡英文作出调整。更糟的是,“习蔡会”这样的提议,如果算是蔡英文在僵局中企图向对岸释出的一点“善意”;那么,把这个“求和”的讯息夹在“围堵中国”的访谈中放出来,她又如何可能达到降低两岸敌意的效果?
如果能准确衡量自己在这个时代、这个形势下的角色,蔡英文比较理想的选择,应该不是妄想“以小搏大”围堵,或者一面倒地去“抱美国大腿”,把自己变成特朗普的棋子,甚或想要效法陈水扁的“草蜢弄鸡公”。她最好的选择,是利用马英九当局已建立的两岸和平基础,深化两岸人民的善意,争取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认同与好感。与此同时,要利用这个两岸“和”的形势。问题在,蔡英文一定要“翻桌”自己重新来过。于是,好好的局势毁在她手里,现在就算想要恢复原状,都找不到路可以回去。
蔡英文一边恶言打脸大陆,一边又要用同一只手拥抱“习蔡会”;这从一般民众的人情义理而言,都是说不通的事,但她却讲得头头是道。由此,即可窥见她的天真和任性。第一,她采取的是“台湾中心主义”,对两岸对峙的主客观条件缺乏衡量;第二,在内政上,她采取“自我中心主义”,对人民遭受的冲击和伤害视而不见;第三,在现实上,她对自己政策手段与目标的脱节毫无反省,一意孤行。不论这是能力问题,或是性格问题,都难以原谅。
这种决策“手段”与“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在蔡当局的施政中,处处可见。主要原因,在于它把眼光放得太高、太远,甚至到了好说“大话”的地步,却忘了估量自己有多少条件可以达到那样宏远的目标;最后,当然换来脚步踉跄和结局狼狈。以“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为例,其实既不前瞻、又非基础、更缺计划,其结果,就是撒下大把银子供各地找项目挥霍,债留子孙。以“一例一休”为例,把劳工说成是“心里最软的一块”,但“劳基法”修来改去,却只是益发惹毛劳工。至于能源政策的左支右绌,则更毋庸再论。蔡英文对着外媒夸夸其谈,其实已掩不住其两岸政策颠踬困顿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