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蕉皮成“新时尚”?一根香蕉,让台政客纷纷现原形

编辑:白宇坤|2018-06-15 15:49:20|来源:环球网

吃香蕉皮成“新时尚”?一根香蕉,让台政客纷纷现原形

民进党台北市议员王世坚(右)在电视节目上吃香蕉皮。

 

台湾虽盛产香蕉,但只要某一年香蕉滞销,就马上成了政治人物的大麻烦。如果没有处理好香蕉问题,这些政客恐怕就像踩到香蕉皮,非得摔个一跤不可。这不,今年围绕着一根小小的香蕉,岛内政坛就上演了一出现实版“官场现形记”。

 

吃香蕉皮成“新时尚”

 

香蕉丰收造成岛内蕉价大跌,蓝绿政治人物纷纷站台吃香蕉。像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日前南下为该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韩国瑜造势,他们在吃知名肉燥饭时搭配香蕉、凤梨。这样的吃法显然能为民众所接受,而“行政院长”赖清德推荐的“水煮香蕉”就不同了。

 

据中时电子报14日报道,赖清德日前在脸书贴文称,有朋友推荐生香蕉可带皮水煮,再蘸酱油、大蒜一起吃,既养生又美味。此番言论立即引发多数民众质疑,讥讽“以为在吃水饺”。不过,也有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机会。14日,“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辩解称,相关媒体及美食专家已经说有“水煮青蕉”吃法,政论节目也煮了香蕉,虽然有人说口味吃起来痛不欲生,但这种说法很奇怪,难道以前农民都痛不欲生吗?但当记者询问是否可安排赖亲自示范吃水煮香蕉时,他又称“没有必要、也没意义,大家自己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其实,岛内已经有人率先吃起了香蕉皮。据中时电子报14日报道,民进党台北市议员王世坚在上政论节目时,不顾在旁人士的再三劝说,“坚忍、超坚定地,吃下了香蕉皮”,并且在吃完后大赞香蕉皮像“剥皮辣椒”,非常好吃。有舆论开玩笑说,如果民进党台北市长参选人姚文智有这种战力,民调应该早就突破20%了。还有网民“赞”这根香蕉可值钱了,因为是王世坚和赖清德友谊的见证,“患难之蕉”。

 

无独有偶,“第一金控”旗下的第一银行13日宣布采购36吨香蕉,分批配送到188个营业据点,赠送给员工及客户,另外一部分作为员工餐厅的饭后水果。“第一金控”董事长董瑞斌更现场示范香蕉牛奶和香蕉皮牛奶的做法,称香蕉皮有苦涩味道,可搭配蜂蜜一起打成奶昔。他同时表示香蕉不只可以当成水果,也能当主食,是除了米、麦和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食。联合新闻网说,“看到银行董座如此费心,想必赖院长心里会稍稍舒坦些,终于有人懂我”。分析称,“行政院长”是官股银行的顶头上司,董事长知道要迎合长官所好,花费不多却能上新闻版面博得好评,加上穿起围裙做香蕉皮奶昔更是吸引眼球,“如此牺牲演出,长官印象不深刻也难”。

 

“外销出口战”成效不大

 

民众的感受和这些政客恰恰相反。据联合新闻网13日报道,有一名网民根据赖清德提供的配方用水煮了几根香蕉,“成果”放到网上吓坏一众网民。从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在一个碗里,有几根青绿色的香蕉纠缠在一起,不仅泡水后变大许多,软烂浓稠的状态让不少人直呼“好恶心,就是青赛(绿色大便)啊!”那名网民开吃前往里面滴了几滴酱油,结果适得其反,香蕉看起来像血便,他最终一口没吃。不少人直呼,“这根本是暗黑料理重出江湖”。

 

前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14日凌晨在脸书贴文称,赖清德推荐新吃法,希望增加香蕉消费量,动机不能说错,只是方法不对。他说,最实际的做法是增加出口,包括大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如果做不到,就只剩下销毁和财政补贴。增加出口,蔡英文当局当然也想到了。《联合报》13日称,为拓展岛内水果出口量,蔡英文的重要农业政策之一就是成立“台湾国际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农发),2016年宣告风光揭牌。不过一年多的光景过去了,来自外界的质疑声浪不断。台农发13日回应称,“政府只成立了台农发,可是没有后续的配套与资源,这种外销出口战到底怎么打?”

 

“香蕉政治学”

 

在岛内,香蕉跟政治一直脱不了干系,“香蕉政治学”由来已久。1982年香蕉价格暴跌,时任省主席的李登辉把20万箱香蕉送到了部队,官兵最开始还觉得好吃,但几天后渐渐“闻蕉色变”,最后竟把吃香蕉作为惩罚犯错人员的“酷刑”。2006年香蕉价格惨跌时,时任“行政院长”苏贞昌下令各部会一起促销香蕉,结果“法务部长”认购了500箱,要求监狱6万多服刑人员每人一周吃5根,“教育部”订的200箱则分发到学校,希望各中小学营养午餐多吃香蕉。2011年马英九执政时再遇香蕉难题,但在他知道农民困境前大陆国台办就已经了解到岛内香蕉滞销的情况,海协会负责人亲自飞到台湾洽谈采购事宜。13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在台湾农产品的合作畅旺;民进党执政以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拼命削弱两岸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各种联系。他直言,两岸关系好,台胞才会好,无论是陆客还是果农销路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在岛内舆论看来,销到大陆才是台湾水果的正确打开方式。《联合报》社论称,当局平常为了农民选票,极尽巴结之能事,却无法以长远的政策规划辅导农民调整结构,“如果以为那幅‘民进党不倒,农民不会好’的布条,只是个别农民不识大体,那就看看年底选举还有多少颗民进党推的‘西瓜’会跑票?”【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余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