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曾伟雄:两地警方合作 香港涉枪案减少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前处长曾伟雄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
“被委任政协委员对我是很大的鼓励,这是国家对我个人的信任,我将在另一个平台继续为国家和香港服务。”2日,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前处长曾伟雄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曾伟雄在香港警队服务了37年。2011年1月,他被任命为香港回归后第五任警务处处长,直至2015年5月退休。如今,他有了新使命。
谈参会
希望香港把握住大湾区建设的机遇
北青报:作为新任政协委员,您在来北京参会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曾伟雄:我的朋友圈中也有很多政协委员,我有向他们请教,当政协委员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怎么提提案,有什么注意事项等等,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占用这个位子却不好好做事,那肯定不行。
北青报:今年您带来了意见或提案吗?
曾伟雄:我提交了一些书面意见,就香港目前的情况和未来怎么发展得更好向有关部委提了一些意见。希望我参加这次会议后,能清楚有关提案的具体要求,在来年提交一些比较好的提案。
北青报:您认为香港怎样才能发展更好?
曾伟雄:我1958年出生在香港,是在香港“黄金时代”成长起来的,见证了香港什么都没有到大概什么都有,从快速发展到发展变慢,亲身经历这些使我很有感触,希望香港抓住机遇,像以前一样高速发展。这个机遇,就是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央提出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香港如何把握机遇,用什么方式把握机遇是我最关心的。这种把握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也包括香港与内地的融合。
北青报:这也是您身边人所关心的吗?
曾伟雄:是的,我来北京开会前,他们都说“你做好你的工作,当好内地与香港的桥梁,拜托拜托”,虽然是开玩笑的语气,却也是心里话。
谈合作
内地警方现在对于科技的应用很了不起
北青报:您以前和内地的接触多吗?
曾伟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工作需要,我和内地警方的接触很多。
北青报:众所周知,两地警方在打击跨境罪案和反恐方面的合作不少。在您印象中,内地警方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曾伟雄:最开始和内地警方合作时,我看到他们工作中使用的科技含量不多,有几个监控视频就差不多了。但是,过了二十多年,我们内地警方现在对于科技的应用确实很了不起,真的发挥了保一方平安的作用。我最近看了一个外国记者的报道,在内地模拟一个犯案人,在案发后六分钟就被抓获。
北青报:和内地警方多年合作中,有什么工作您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曾伟雄:我认为是持枪案件的减少。香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涉及枪械、爆炸品的案件不少,很多人对香港的治安很担心。当时我是一名前线的警员,经常听到的就是当我们碰到持枪案件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和同事互相保护,如何采取手段还击,如何防止市民受伤,甚至有人问我们如果碰见手雷怎么办。那时,香港警员通常配带手枪,但涉及枪械案的作案人员大多使用冲锋枪,我们难以与之抗衡。我们有同事因为这个牺牲了,或严重受伤,对香港警队来说,那是个困难的时候。但经过我们和内地警方,特别是公安部和广东警方持续二十多年的努力,能够促成香港现在安定的局面,使电影里面的枪声突突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北青报:现在,您认为两地警方可以在哪些新的领域开展合作?
曾伟雄:当内地和香港进一步融合的时候,就要对可能出现的治安问题开展防治工作。我们现在的合作机制建立于以往两地互动模式的基础上。但是,两地的互动模式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改变了之后,合作机制是否要再调整、再更新,我认为值得探讨。像是大湾区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多接触广东省公安厅,“一带一路”的涉及面更广,我们要跟公安部多沟通。
谈使命
让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北青报:不少内地观众通过香港的警匪片或电视剧认识并了解香港警队,熟知阿Sir、Madam这样的称呼,作为香港警队的前“一哥”,您怎么看待香港警队的公众形象深入人心这件事?
曾伟雄:我认为警队的公众形象分为两块,一是形象的建设,二是我们的工作能做得多专业。在专业方面,警队一直在做得最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去二十年,我看到警队的长远发展规划今天已经取得成绩。比如资历架构认证,警员们通过培训可以获得等同于学术评审的学士、硕士等高级文凭,这是我年轻时想都想不到的。还有警务理念的落实。现在,随便找到香港的任何一个警察,问他我们的使命是什么,“让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每一个警员都能念,这很不容易。
北青报:对于您自己而言,是更喜欢当警察还是退休后在企业工作?
曾伟雄:如果从头再来选择职业,我还是会选择当警察。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那样的每一天都是深有意义的。在企业不是每一天都需要你的,而在警队,无论是哪一个岗位,是每一天都需要你,那是不一样的。
北青报:您退休后的企业工作与大巴管理有关。我们都知道前不久香港大巴翻车致19死逾60伤的悲剧,您认为香港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曾伟雄:我们对于每一位遇难者都是万分的同情,也对他们的家人感到非常抱歉。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以后该怎么样,如何化悲愤为力量,把香港的公交办得更好。比如我现在作为特别委员会的成员在公司里面,就是协助他们董事局的主席做一些方案进一步完善我们大巴车的安全。
文/本报记者 邢颖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