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台湾果陀剧场创办人:做靠近戏剧本质的事

编辑:白宇坤|2018-02-01 18:02:07|来源:中新网

提到台湾100多个活跃的戏剧表演团体,有人会想到赖声川表演工作坊的《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或会想到王墨林的小剧场作品《TSOU·伊底帕斯》《黑洞》;此外,还有一个名字避不开,就是果陀剧场。

 

新年伊始,该剧场创办人兼执行长林灵玉在北京接受了记者专访,讲述果陀多年来的理念及对未来的规划。

 

成立于1988年的果陀剧场,代表作品有《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淡水小镇》《步步惊笑》等,让人看到人性中不变的真情;30年来,它还有一点特殊——注重让戏剧走出剧场、进入寻常生活。

 

“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在别人看来可能是费力不讨好,但却是一些更靠近戏剧本质的事。”林灵玉说。

 

用戏剧沟通两代人的“活化历史”

 

去年5月,果陀在北京新源里第四小学举办“活化历史”活动,邀请社区老人分享生命中难忘的事件,让长辈再次走近孩子,也使孩子重新认识“老”的价值,增进两代人彼此的认同。

 

“去年是我们第一次在大陆举办这样的活动,也得到企业家罗海雷先生与夫人王慧贤女士的支持。”林灵玉说。她相信,上一辈的老人都走过很精彩的生命故事,将他们美好、值得分享的故事,用活泼的戏剧方式传承给下一代,“是传承了彼此的生命经验”。

 

在大陆举办“活化历史”虽是第一次,该项目在台湾已有十余年经验。除邀请老人走进小学课堂分享故事,在台湾,果陀剧场还指导老人和孩子共同演出“生命剧场”,至今已完成10部作品,不少人因此成为“忘年交”。

 

林灵玉说,果陀剧场像训练演员一样,教会长辈用戏剧的“技术”与孩子沟通,“就像演员要站在舞台上,非常有自信地对着上千人说话,这些都是有方法的。”

 

林灵玉相信,这些戏剧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在生活中,不仅增强自信,还教会人表达感情、增进互动,提升内心正向能量。

 

“我愿意让戏剧艺术走进人们生活,因为戏剧本来可以更靠近人心。”林灵玉说。

 

30周年展望未来 回归初衷

 

今年是果陀剧场成立30年。看未来,林灵玉首先期待续推“活化历史”项目,不仅是北京、上海大都市,更希望走进偏僻地区、贫苦山区等。大陆“老龄化”也趋于严重,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留守、孤寡老人。

 

“只要我们开始做,也与内地的更多人才合作,用我们的专业帮助到别人,相信可以让更多的人生活得快乐、美好。”

 

剧场演出方面,林灵玉也有想法,那就是要更进一步促成果陀与大陆、香港等各地人才的合作。

 

林灵玉表示,中国很大,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与艺术表达。“如果更多创作者懂得用合作的方式,将不同的特色融合、创造出新的火花,那么产生出来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力量,相信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匹敌的,”她说:“这不就是上天给予中国最大的资源嘛!”

 

林灵玉说,果陀剧场做戏剧,就是希望让买到票的观众,得到心灵的感动与慰藉。“《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两岸公演已超过百场,有不少观众是带着身患重症的病人来看剧,看过之后,有病人回去也改变了,不再消沉,接受生病的事实,积极地生活。”

 

未来,果陀剧场还将广纳古今中外名作进行创作,让人心得到爱的鼓励。(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