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乒乓外交” 促进中美友好——纪念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45周年
这是9月18日在位于安阿伯的美国密歇根大学拍摄的纪念中美“乒乓外交”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王强摄
具有200年历史、与中国交往密切的美国密歇根大学,18日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嘉宾——为纪念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首次访美45周年、专程到美寻访中美“乒乓外交”历史足迹的乒坛宿将梁戈亮、郑怀颖,还有世界冠军乔红、阎森、王皓、丁宁等。
此次率乒乓球名将访美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家瑞在纪念活动上表示,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历史序幕,1972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回访美国。两国乒乓球队的互访打破了两国相互隔绝的坚冰,开启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40多年后的今天,中美两国各自处于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久即将访华。正如乒乓球技术不断提高一样,相信中美双方也将更有智慧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代表团此行正是希望以乒乓球运动为载体,以民间人文交流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希望中美双方年轻人,把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传承下去。他还对现场的美国各界人士提及当年尼克松总统在欢迎中国乒乓球队时曾说,乒乓球比赛会有输赢,但最大赢家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期间,中国乒乓名将庄则栋与“搭错车”的美国运动员科恩之间的友好互动,开启了一段“乒乓外交”佳话,后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72年4月,包括梁戈亮、郑怀颖在内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回访美国多个城市及联合国总部,与各界热情交流,并在白宫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接见。“小球转动大球”因此成为20世纪东西方外交史上十分经典的一章。
密歇根大学,就是当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乘飞机从加拿大抵达美国后,参观访问的第一所美国大学。现任校长马克·斯奇理赛尔18日热烈欢迎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乒协组织“乒乓外交”的见证者和新一代中国乒乓名将集体到访,回顾了从1880年密歇根大学老校长访华开始,与中国一百多年日益密切的文化教育交流史。他表示,在共同回顾美好历史的同时,他坚信中美两国会迎来“更加繁荣和建设性的未来”。
9月18日,在美国安阿伯,乒坛宿将郑怀颖(左)与1971年首次受邀访华的美国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康妮·斯威里斯交谈。新华社记者王强摄
在欢迎中国乒乓名将的人群中,有1971年首次受邀访华的美国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康妮·斯威里斯和她的丈夫戴尔。同为“乒乓外交”的参与者,他们与梁戈亮等人聊得很开心。在当晚的友谊赛中,他们又重新体验起当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康妮告诉记者,当年她随美国乒乓球队开始访华之旅前,对中国一无所知,内心充满忐忑。通过随后的中国之旅,她亲眼看到了中国,了解了中国,结识了中国朋友。如今,她与郑怀颖再次相逢格外亲切,两人都拿出手机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子孙辈,在翻译的帮助下唠起了家常。
40多年,弹指一挥间。她对记者说,美国乒乓球协会明年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第19届世界乒乓元老锦标赛,她期待参与“乒乓外交”的中国老球员们能前来再聚。
1972年接待中国乒乓球队访美、后来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的白莉娟女士(英文名Jan Berris)向记者展示了她特意带来的黑白老照片。她亲切地回忆起当年美国对华友好民众是如何从饮食起居上关心照顾远道而来的中国球员,及美国媒体对中国乒乓球队访美的高度关注。
当天上午,在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参观位于密歇根大学校区内的福特总统图书馆时,当年曾为中美领导人会谈做翻译的唐闻生女士兴致勃勃地向球员们介绍起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的历史轨迹。王皓等人还用放大镜,仔细观看福特总统1975年访华时的底片。(新华社美国安阿伯电 新华社记者王强 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