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下游干旱怪中国?东南亚说了句公道话

编辑:母曼晔|2017-06-09 17:24:48|来源:南海网

6月6日,湄公河委员会(MRC)网站发表文章称,湄公河的干旱并不是上游电站造成,相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干旱时候,上游大坝的蓄丰补枯有着重要作用。

 

湄公河下游干旱怪中国?东南亚说了句公道话

 

湄公河委员会(MRC)是旨在促进湄公河流域可持续管理合作的政府间组织,其成员包括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MRC向其成员国提供河流监测服务,包括洪水预报。MRC作为水外交和区域合作的平台,尽管国家利益不同,成员国也享有共同水资源的利益,并应对了流域的跨界压力。它还作为一个基于科学证据促进区域合作和决策的知识中心。

 

湄公河下游干旱怪中国?东南亚说了句公道话

图(a)清盛站Chiang Saen和图(b)桔井站Kratie从1960年至2013年旱季流量变化趋势

 

MRC较为客观、正面的描述了上游电站改变下游的水文情势。可以说是对此前一些质疑声音的最好回应。

 

自1993年以来,中国在湄公河流域上游的澜沧江上建立了六座干流大坝。这些大坝的运行引起了湄公河流域社区的关切,他们关注这些大坝如何影响河流和人民的生计,也引起了一些担忧和恶意的猜测。早在2004年,路透社就妄称,中国在澜沧江上游建水坝,“会对东南亚国家的农民和渔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威胁……对水文状况带来毁灭性的变化。”

 

湄公河下游干旱怪中国?东南亚说了句公道话

 

类似的质疑声音一直没有消停,FT中文网2011年的一篇文章中称,湄公河下游第一座拟建大坝项目使当地人们愈加不安。中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的大坝仅完成了一部分,但是将会对旱季流量、沉积量、以及河流的整体管理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

 

湄公河下游干旱怪中国?东南亚说了句公道话

 

2015年2月,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报道称,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担心中国将在旱季引流走更多水源,文章称,理论上中国可以在自己愿意的情况下随时放行或截流水源。水源管理的不透明已经导致中国的东南亚邻国相信,对水源的控制也许不仅是为了满足中国的用水需求,还会被用来作为逼迫它们的一种手段。

 

外媒的这些臆断并无事实根据,这次终于被官方“打脸”。MRC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中国境内大坝确实影响了下游的水文情势,但并不是像一些媒体渲染的负面影响,而是总体而言雨季流量减少,旱季流量增加。

 

中国外交部曾声明,中国在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充分照顾到下游国家的关切,作负责任的上游国家,中国坚持绝不会做有损下游国家利益的事。有实实在在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MRC特别提到了2016年中国大坝给下游国家的紧急补水效果。

 

2016年,越南九龙江平原各省出现严重干旱以及海水倒流现状。据越南农业部报告,有近16万公顷的水稻受损,其中大部分绝产。为此,越南日前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云南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以缓解湄公河三角洲平原旱情。

 

湄公河下游干旱怪中国?东南亚说了句公道话

 

云南景洪水电站位置

 

据新华社报道,应越南方面请求,中国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过云南景洪水电站对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除了越南,此举还惠及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整理/王书央 综合微信公号“东南亚问题研究”、腾讯、新华网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