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关上了一扇门,却打不开一扇窗

编辑:何婧|2017-06-02 15:50:16|来源:海峡飞虹专稿

“小英南北行,抗争如影随形”,台湾媒体如此评价蔡英文执政一周年以来的窘况。近来无论是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还是首度移师蔡英文故乡屏东举办的音乐会,都有民众云集场外抗议。不过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台跳脚抗议,无怪乎岛内有人讽刺说,“陈水扁花了6年才办到的事情(指2006年岛内“倒扁”风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办到了。”

 

蔡英文施政持续不得人心,这边厢,大陆则继续展现对台政策的定力、耐力与决心,两岸关系“火车碰撞”的风险正在升高。

 

图片默认标题

                              2017"总统府音乐会"《最南方?思想起》5月28日在屏东演艺厅举行,场外却聚集了不少抗议民众。

 

蔡在执政周年内外交困之际,转守为攻、火中取栗,对大陆调门忽然升高,显是为因应压力,有意识地丢话题、转焦点、造麻烦,也表明其两岸政策愈发僵硬、顽固,欲一意孤行地“亲美日远大陆”。

 

一是立场顽固、弃守转攻,争夺“两岸对等博弈”主动权。2016年以来,蔡英文两岸谈话逐渐显露出愈发明朗的深绿底色。蔡接连明示顽拒“九二共识”,断绝了在今年“5·20”讲话或“下半年合适时机”调整两岸政策的想象;用“两岸两张问卷”来回敬大陆,意图制造“对等博弈”空间。试图以“区域参与者”立场与大陆“平起平坐”、见招拆招,更要主动出击,破解两岸“不对称关系”由“单方面主导”的政治现实。

 

二是姿态伪善、似是而非,试图对大陆进行道德绑架。蔡英文提醒大陆要理解岛内“民主民意”,正视区域地缘政治形势中的台湾利多,以“区域大国责任感”担负国际期待,对大陆领导人喊话要有“格局、弹性”,本质上是欲擒故纵地把大陆“拱”上道德高地,使大陆自缚手脚,在一中原则上有所模糊、退让,或放弃武力吓阻“台独”选项,让蔡得有“以时间换空间”的喘息之机。

 

三是转嫁责任、转移危机,借攻击大陆搞“去中国化”。蔡英文调门忽然升高,密集释放硬话,其目的在于:其一,借题发挥、转嫁责任,掩饰其顽固“台独”路线造成的两岸“冷对抗”;其二,借两岸疏离强化“事实台独”和台湾对外关系;其三,转移内政烽火焦点,利用指责大陆止损和拓展“台独”生存空间。

 

图片默认标题

蔡英文上台一年来,民调一直直线下降。

 

面对蔡当局的冥顽不灵和高调挑衅,大陆决心坚定、刚柔并济,站在宏观历史进程和民族担当的大格局下运筹帷幄。

 

一是在高政治领域对蔡当局展现定力、决心。大陆在原则问题上不松动、不模糊、不让步,明示蔡英文两岸问题上没有“模糊空间”,必要时则“以战止战”巩固一中。此次大陆在台湾扣关WHA一事上坚守一中原则,没有被所谓“弹性”蒙蔽,也激起了蔡当局强烈紧张和反弹。此外,大陆高度警惕美、日协同提升与台的“实质关系”,以及台湾借“NGO外交”等名目展开的田忌赛马式政治冒险。

 

二是以战略、发展的理念思考台湾问题。在新历史时期下,大陆思考将两岸关系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历史进程,放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大棋局与地缘政治战略中进行运筹。而由于两岸也有发展模式和治理理念的竞争,大陆也注重在政治博弈过程中,促进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与经济社会融合。大陆的“答卷”绝非来自蔡当局的一厢情愿,而是对历史责任的担当与肩负。

 

三是以人为本,持续加速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为反制蔡英文谋求的“国家与民族双重分裂”,大陆注重精准施策和整体统筹,避免蔡当局将压力转嫁给岛内民众;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力道,持续释放惠台政策,增进两岸民众的认同与融合;同时,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排挤“新南向”,使蔡“经济脱陆”难以为继。“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越南、斐济等国或重申坚定奉行“一中政策”,或裁撤在台“代表处”。岛内舆论忧心,越南等国开了封杀“新南向”第一枪,这样“心向北京、目无台湾”者不知凡几,台湾在蔡治下沦为“隐形地”。

 

总之,蔡英文“5·20”前的两岸谈话可谓本质不变、姿态百变,用浮夸辞藻包装其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旧思维,以及愈发强硬、顽固的两岸立场。其“新意”不过是两岸思维的绿化、僵化,刻意争夺两岸博弈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蔡英文态度的转变基于其对陆美台三角关系的严重误判,显露其两岸政策并不追求改善两岸关系,而是为“柔性台独”护航的本质,为两岸关系增添了新的风险。

 

正所谓上帝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蔡当局似乎对大陆刚性与柔性应对及其背后的深意“无动于衷”。

 

图片默认标题

                                                                       本文作者刘匡宇在台湾问题讲座上发言

 

蔡故意选择在“5·20”当天不办仪式、不做表态,而是躲在官邸里与小朋友同乐,钻进“总统府逃生密道”,以“回到童年”姿态逃避“成人世界”压力;甚至借各种场合为自己辩护,指责“北京打压错失了改善两岸关系的良机”,导致其“预备好的5·20善意”咽回肚子里;再次颐指气使地提醒大陆领导人“(大陆的)旧问卷让它过去、(我的)新问卷上头有新题目”。蔡自我感觉之良好,回避实质和转嫁责任之干脆,以及变本加厉的颟顸、自负和不合作态度,充分展现了其根本无意以善意、弹性互动构建所谓两岸“结构性合作关系”,反而不断释出刺激性的冒进言行,在两岸关系缺乏政治互信、危机管控机制和政治沟通管道的当下,意味着制造风险而非相向而行。

 

蔡英文清楚自己对大陆只能更硬、不能更软,无论承受多大的两岸压力也不能讲出“九二共识”,如果是那样,将意味着其绿营基本盘的崩溃。蔡英文的种种表现不是她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将是未来三年任期内的新的两岸分裂政策的起点。在蔡英文拒不合作的姿态下,两岸博弈将难以摆脱不确定和恶意的诅咒,两岸关系也将由“冷僵局”、“冷对抗”,不可避免地滑向“强对抗”与“热对抗”的方向。

 

蔡英文关上了一扇门,却打不开一扇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匡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海峡飞虹网立场。)

走老路 蔡英文遭讽:把台湾财政送进坟场

2017-06-02 10:44:40
展开全文

台民调逾半数不满蔡英文执政 57%不满其两岸政策

2017-06-02 10:10:39
展开全文

蔡英文坐视台商陷两岸困局

2017-06-01 16:07:09
展开全文

台媒:蔡英文还能当多久“鸵鸟”

2017-06-01 10:20:16
展开全文

上台一周年、政策不周延 台民众抗议声浪淹没蔡英文

2017-06-01 09:31:38
展开全文

国台办:台企联和广大台商要敢为人先 勇于担当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2017-05-25 11:41:13
展开全文

国台办:两岸关系性质没有模糊空间

2017-05-19 23:38:08
展开全文

国台办: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企图都注定失败

2017-05-18 21:08:08
展开全文

学者:大陆方面对“九二共识”的坚持合情、合理、合法

2017-04-29 16:56:45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