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就要来了 香港出租车行业何去何从?
香港出租车 网络资料图
“香港是否需要专营的士(出租车)?”这个话题在香港连日来被反复讨论,乘客、的士业界、互联网约车公司各执一词。在新科技不断冲击交通业、香港的士口碑面临挑战的当下,香港的出租车行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专营的士计划拟推出 为的士优质服务订立标准
为改善的士服务质量,香港特区政府于2016年6月着手以专营权形式推出“优质的士”计划,在现有18138部的士外,提供最多600部优质的士,所有司机必须由营办商直接聘用。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在介绍该计划时表示,此前发行的的士牌照永久有效,签发时并无任何与服务质量直接相关的条款,司机服务质量也未与收入直接挂钩,因此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政府研究以有期限的专营权模式引进优质的士,确保政府可通过专营权条款订立服务标准,监督专营权营办商的服务表现。
计划一出,在香港社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士车行和的士司机直言反对,认为此举将损害的士市场公平竞争,而乘客及游客则纷纷表示支持,认为这样可以推动香港的士改善服务质量。
特区政府于2017年3月至4月先后公布“优质的士”的具体计划,近日还在讨论中。特区政府将“优质的士”改名为“专营的士”,专营的士计划试验批出3个专营权,每个专营权提供200辆的士。专营权为期5年,期间不可转让。
政府还为专营的士的车辆类型和服务订下明确标准:车厢要配备全球定位系统,储存载客情况、收费、行车路线等以供政府查阅;要设有无线上网和手机充电设施,并要提供电子付款方式;营办商须设立24小时热线和电子渠道,让乘客投诉和提供意见,还要提供召唤服务的手机应用程序等。
现有的士服务质量不佳 市场期待专营的士
香港的士服务不佳的问题并不新鲜,然而由于市场上缺少同类竞争,业内一直缺乏改善的动力。香港特区政府交通投诉组资料显示,过去7年有关的士投诉个案一直上升,2015年录得10359宗投诉,与2009年相比,升幅高达142%。近年来,最多人投诉的问题是拒载、司机举止无礼、不守规矩及绕路。
香港市民王朵朵就是投诉者之一。她有一次搭乘的士因忘带钱包让司机带她回家取钱,并承诺给司机来回车费。司机却认为她耽误时间,辱骂了她一路并拒绝给她开收据。事后,王朵朵向多个部门投诉,只得到口头警告司机的结果。“我感觉效果甚微,几乎没什么处罚力度。”她说。
所以王朵朵对政府推出专营的士计划十分认同,并认为当前的士服务有很大改善空间,包括服务质量、支付方式、叫车方式等。她认为市场必须有竞争才能进步,的士司机应好好学习如何为乘客服务。
目前香港有HKTaxi、飞的、优步、Easy Taxi、滴滴出行等十余家互联网约车公司,这些公司的服务得到不少乘客的认可。叶湛溪是一名伤残人士,他在乘搭了优步后表示,优步司机不仅懂得照顾他的感受,还会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
所以当特区政府放出“专营的士”计划后,不少市民都在关注这些互联网约车公司是否会加入。对此,优步香港分公司总经理佘隽知表示,对政府在出行市场引入新的竞争者感到鼓舞,但目前还在研究具体细则。滴滴出行发言人也表示关注专营的士,但暂时未有确定计划。
专营的士刺激业界改善服务 的士行业仍有进步空间
对于出租车专营计划,香港的士业界一直持反对态度。的士司机、电召台以及的士车行等团体还组成了“撤回的士专营权大联盟”。大联盟认为专营的士贸然引进后,会冲击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
但大联盟也公开表示,对于市民普遍关注的士服务质量,业界认同应予改善。就此,的士业界已推出或考虑不同措施,例如开办的士司机再培训课程以提升司机服务水平,推出召唤的士服务的手机应用程序,让乘客就司机的服务评分等等。
香港特区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邓家彪表示,专营的士计划对的士司机是一件好事,因为新的雇佣关系和服务模式让他们多了一个选择。邓家彪也认为当前的士行业仍有改善空间:很多出租车已经老化,需要更换新车;点对点叫车服务应逐渐扩展到每一辆车;应安装新的支付手段,允许乘客刷卡或者电子支付。
“不管什么时代,出行都是人们的刚性需求。希望未来政府和的士业界,的士司机和乘客可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让的士更好地服务香港市民和旅客。”邓家彪说。(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 周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