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广州南站”:黄沙车站
1924年10月30日,孙中山在夫人宋庆龄以及廖仲恺、汪精卫等陪同下,从北伐大本营韶关回到广州,胡汉民、古应芬、宋子文、伍朝枢、吴铁城以及军队、民众代表数百人到黄沙车站迎接。
作为开创广州铁路交通史的两个车站之一,黄沙车站曾是南北交通大动脉—粤汉铁路的起点站。这个由詹天佑设计的火车站,具有水陆联运的综合功能,民国时期,无数的广东人从这里踏上了北上的征途。1947年,黄沙车站改名为广州南站。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南站一度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货运站。2005年7月9日,这个百年老站宣布关闭,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有关铁路历史的遗迹,只剩下那座被当地人称为“百年老站楼”的四层楼房,其四楼顶上的红色铁路标志或许能勾起人们对当年黄沙车站的回忆。
黄沙车站
黄沙车站的由来
甲午之役后,清政府深刻第认识到修建铁路的重要性,战后立即宣布“力行实政”,把铁路置于“实政”首项。1897年,粤、湘、鄂三省绅商联名上奏,请速办粤汉铁路,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倾力呼吁。1898年1月,粤汉铁路的筹建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粤汉铁路连同支线全长一千多公里,建路费用几千万两,按清政府“借款修路”的惯例,张之洞主张“粤汉铁路以借美款为妥”。于是1898年4月14日,中国与美国合兴公司达成《粤汉铁路借款合同》,1900年又签订了《粤汉铁路借款续约》。1901年美国华美合兴公司开始承建。初建时,粤汉铁路的始发、终点站均是位于今天广州荔湾区的黄沙车站。1903年筑成了广三支线,至于干线虽已动工,但只完成了黄沙至高塘(现江高镇附近)约20公里路基,因资金缺乏而停工。
1904年,美国合兴公司股权发生变动,比利时人购买了公司三分之二股票。张之洞根据《续约》第十七款规定,合同所享有的权益不得“转与他国及他国之人”的规定,坚决主张废约,几番周折后,粤汉铁路确立了粤、湘、鄂三省自办的方略。粤汉铁路全线分三段修筑。北段为湘鄂段(武昌至株洲),中段为株韶段(株洲至韶州),南段为广韶段(广州黄沙至韶州),并准予广韶段集股商办,由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总公司主持粤汉铁路南段的修筑工程。
1912年黄沙的广州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大楼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非常关注铁路建设。1912年 5 月 17 日他在黄沙车站粤汉铁路总公司大楼与詹天佑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谈,并出席粤路公司欢迎会。孙中山力言粤汉铁路关系民国的建设前途,建议立即向各埠粤路股东开收第三期股本,加快修路进程。备受鼓舞的粤籍绅商积极响应,1916年筑成224公里,到达韶关,6月15日正式通车。至此,广韶段铁路成为粤汉铁路修建史上开工最早,中国商办铁路中筑路最长的一段。
1912年5月17日孙中山在黄沙车站出席商办粤路公司欢迎会时合影,前排右一为詹天佑。
黄沙车站建成时,原为木板站房,后由詹天佑设计,改建为两层小楼。1936年有旅客站台两座,长廊雨棚140米。1938年被日机炸成废墟。1947年黄沙车站改名为广州南站,主要办理货运,有8股线。
孙中山在黄沙的足迹
1923-1924年,孙中山曾多次前往北江慰劳前方将士,指挥战争。那时广州与粤北的陆路交通不方便,他每次去北江前线,都是乘粤汉铁路火车前往的,因此黄沙车站是孙中山往返北江的必经之地,深深地留下了他的足迹。
1923年孙中山虽然返回广州建立了革命政府,但形势非常严峻。在孙中山的策动下,4月25日,滇粤桂联军击退了沈鸿英进攻广州的武装叛乱。第二天,孙中山赴北郊江村巡视战地,慰劳将士。当天下午3时,他从大本营出发,乘汽船前往黄沙粤汉铁路车站,随行的除黄惠龙、马湘两位副官外,还有谭延闿、蒋介石、陈兴汉、邓慕韩和两位英国人。他们从黄沙车站乘专车开往小坪下车,会晤杨希闵、范石生、刘震寰等战地将领,了解军情。随即乘车返回广州,在黄沙车站下车后,转船返回大本营,当他回到大本营时,已是晚上10时了。
沈鸿英战败,退到北江,北洋军阀吴佩孚调赣南的方本仁部南下支援。为督饬滇军向英德韶关追击沈鸿英叛军,5月3日和8日,孙中山又两次从黄沙车站乘车赴源潭、英德等地慰劳将士。在滇桂粤军追击下,沈鸿英叛军向韶关败退,5月8日逃回广西贺县、八步;西江叛军头目黄振邦被俘,残部沿西江逃回梧州。至此,讨伐沈鸿英战事取得初步胜利。
6月初,沈鸿英乘孙中山将西北两路军调往东江讨伐陈炯明之机,再次调集兵力,三路进攻韶关。月中,孙中山又从黄沙车站乘车前往北江前线巡视,返回广州后便将驻博罗的滇军调去北江支援,同时筹集钱粮犒赏前方将士。一切准备好了,孙中山于27日亲自前往北江劳军,指挥作战。这次到北江,也是从黄沙车站乘专车前往的。孙中山所用的军用床、行军用品以及犒赏将士的经费一并随车运去。在滇军打击下,沈鸿英于7月4日退入江西。7月6日,孙中山再次赴北江视察,慰劳前方将士。当天,他在蒋介石等人陪同下,从大本营乘汽船到黄沙车站,9时50分开车,下午6时40分到达韶关,与杨希闵等商议追击敌人的办法,晚上就在车上休息。
1924年陈炯明在北方军阀和英国支持下,勾结广州商团,内外夹击,企图推翻革命政府。孙中山为从根本上推翻军阀统治,决定北伐,移大本营于韶关,亲往督师。9月中的一天,正逢中秋佳节,上午9时,孙中山离开大本营前往黄沙车站,乘粤汉火车北上,前面有满载机枪队、驳壳队和军用品的两辆铁甲车引导,大本营卫士队、广东警卫军驳壳队、赣军警卫队各100多人护卫。随行者有孙夫人宋庆龄和秘书长古应芬、金库长黄昌谷、北伐第二军长柏文蔚、赣军司令李明扬、广东警卫军司令吴铁城、高检厅长林云陔、参军副官邓彦华、黄惠龙、马湘以及秘书人员等30多人。上午10时,自黄沙车站开车,孙中山沿途观察曾经和沈鸿英叛军作战的战地情形。下午4时到达韶关车站,受到军民热烈欢迎。孙中山设大本营于粤汉铁路公司养路处,接见各界人员,立即通电各方,进行北伐。孙中山正在北伐时,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成功,各省纷纷响应,反对北方政府。孙中山因冯玉祥电邀北上共商国是,决定返回广州,商议大计。10月30日,孙中山在韶关乘车返回广州,预计下午4时到达广州。消息传来,下午2时,各军政要人100多人前往黄沙车站候迎。滇军派出干部学生数百人和军乐队,桂军和警卫军派出数百军人和侦缉员,前往黄沙车站戒备保卫。大南洋号汽船停泊黄沙码头候用。下午4时15分,孙中山乘的火车进站,下车与各军政要人会晤后,立即乘大南洋号汽船返回大本营。
如今的黄沙车站旧址被改造成为广州黄沙水产市场,唯一的遗存是当年詹天佑设计的四层百年老站楼。
百年沧桑,历史见证。黄沙车站记载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史,也见证了孙中山奔波革命的峥嵘岁月。
(作者:黄德强)
参考文献:
1.黄家友:《晚清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公司的创办及背景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10期。
2.梁伯祥:《黄沙车站留下的足迹》,《广州文史》第五十辑。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