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黄兴小传

编辑:章文君|2016-10-26 11:06:21|来源:海峡飞虹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孙中山先生能成功掀起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推翻满清,缔造共和,除他个人的努力外,也依靠于身边一群志同道合之士的鼎力支持。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身边聚集了黄兴、胡汉民、廖仲恺、林森、于右任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因病在上海辞世,享年42岁。孙中山先生在得知挚友过身消息后,大为悲痛,不仅亲自为其主持治丧活动,更提挽联“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来哀悼这位至交好友。

 

黄兴半身西装照

黄兴半身西装照

 

中国民主革命的老前辈

 

黄兴(1874—1916年),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人,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黄式翥曾考取秀才功名,熟谙传统儒学,并从小对黄兴就儒家金典进行言传身教。

 

黄兴骑马戎装照

黄兴骑马戎装照

 

在父亲的影响下,黄兴从小熟读四书五经。1896年,他参加善华县科考,一举考得秀才功名。取得功名的黄兴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反而深感国家危在旦夕,在此情况下,他毅然前往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就读。在书院期间,黄兴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文武知识,这为他后来担任革命军总指挥,领导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02年夏,黄兴前往日本弘文学院留学,在日本期间,黄兴愈发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已无可救药,因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日本期间,黄兴先是在1903年5月加入了激进革命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接着又于1904年2月创建了中国内地第一个地域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并意图在长沙发动起义。

 

孙中山先生的生死之交

 

1904年底,黄兴发动起义失败。为逃避清政府的追捕,他被迫避走日本。这次赴日,是他人生中第三次,也正是最重要的一次。黄兴在这次赴日寓居期间,认识了他人生中的生死之交——孙中山。

 

据孙中山的日本好友宫崎寅藏回忆,“孙”、“黄”两人是这样认识的:1905年,孙中山先生由欧洲到日本,在走访宫崎寅藏家中时,向其询问在日本留学生中的杰出人物。宫崎寅藏当场推荐了黄兴,并引孙中山先生往黄兴住处。“孙”、“黄”两人见面后,大有一见如故之感,因此结为好友。

 

1905年8月,在黄兴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先生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一职,黄兴任机关部部长职。在中国同盟会内,黄兴居于孙中山之下,主要负责国内革命起义的领导工作,他曾先后策划、领导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多次起义。

 

反清统治之坚定不移者

 

民国时期黄兴铜像照

民国时期黄兴铜像照

 

黄兴是革命党人中反清急先锋,他一生始终以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自由的中国为己任,可谓是反清统治之坚定不移者。从黄兴在两湖书院读书期间的“我不愿意为满人用”和“到底你是奴隶”两事可看出黄兴反清的决心。

 

“我不愿意为满人用”:在两湖书院读书期间,黄兴因品学兼优而闻名于书院内外。有一次,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听闻黄兴考试得了最优等的成绩而特意召见黄兴,勉励他努力读书,好好效忠朝廷。黄兴在回到学校后,就此事特别说道:“我来书院求学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向满人效忠,而是为了成为有用之才,以备他日为我汉族扬眉吐气”。

 

“到底你是奴隶”:黄兴就读两湖书院期间,学校的监督是武昌知府梁鼎芬。为加强奴化教育,梁鼎芬在书院寒暑假时,经常召集在校学生,进行忠君爱国思想教育。黄兴就梁鼎芬的忠君爱国教育,很是感慨。他特别指出忠君和爱国是两回事,忠君只是忠于一个人是狭义,爱国则是爱四万万人是广义。

 

(作者:李宗蔚)

 

参考文献:

1.沈云龙主编:《黄克强·蔡松坡轶事》,文海出版社,1970年5月初版。

2.萧致治著:《黄兴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3.照片来自网络。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